问一个外国科学家的故事,一定是外国的!!
爱因斯坦1879年出生于德国一个犹太家庭,1900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苏黎世工业大学师范系。他家里很穷,要不是他叔叔的资助,他是上不起大学的。
大学毕业后,爱因斯坦想留下来教书,这样他就可以养活自己,在物理领域做进一步的研究。这是一种宁静而美好的生活!可惜他在学校不善交际,“迷迷糊糊”的,不知道怎么和教授搞好关系。一个叫韦伯的教授,一开始很喜欢爱因斯坦,后来对他越来越疏远。原因是他既不邋遢也不世故。人们称韦伯为教授,但他被称为韦伯先生。“你这么说,他决心这么做了!课不太好,实验也不好!哼……”韦伯曾经在背后评价过他。有一次爱因斯坦给韦伯教授写了一篇文章,希望得到他的一些意见和指导。韦伯看了很久,不知道爱因斯坦写了什么,就把文章还给了爱因斯坦,但说:“你是个很聪明的年轻人。可惜,你谁的话都不听……”爱因斯坦脱口而出,“韦伯先生……”但韦伯先生不听,挥挥手,转身离去。现在想留校,但是有哪位教授愿意推荐这个倔强不羁的学生呢?另外,他是犹太人。
爱因斯坦不得不回到他父母在意大利的家。半年后,工作无处可寻。失业的困境令爱因斯坦非常担忧。他几乎跌入人生的低谷。无奈之下,他突发奇想,想向伟大的德国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求助。因为奥斯特瓦尔德曾经在最困难的时候挤过人群,给了瑞典化学家阿伦纳留斯(1903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很大的帮助,才使他日后有了辉煌的成就。奥斯特瓦尔德曾因这件事被称为“科学伯乐”。爱因斯坦心想,也许这个“科学伯乐”也能找到我的“千里马”!于是他在3月1901给奥斯特瓦尔德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受你的《普通化学》的启发,我写了一篇关于毛细作用的论文,所以我冒昧地给你寄了一份。同时我唐突的问一句,你要不要招一个数学物理的助理?我冒昧地问一句,因为我没有钱,只有这样的工作才能给我深造的机会。”
可想而知,爱因斯坦出于无奈写了这样一封信,生活的挫折让他改变了完全不在乎别人想法的性格。他写给奥斯特瓦尔德的这封信更“老练”,懂得讲究策略。首先,他说他的文章受到了普通化学的影响,他在提出请求之前悄悄地吹捧了奥斯特瓦尔德。恐怕半年前他还是学生的时候就不会这样了。
但这位“伯乐”没有给爱因斯坦回信,这让爱因斯坦很失望,但又有些不甘心。4月3日,他又给奥斯特瓦尔德发了一张明信片,心想既然对方没有回复,再写就有点无聊了。于是他找了个借口,在明信片上说上次写信可能忘了写回邮地址,所以这次是故意告诉他地址的。当然,也有必要再次说明自己的困境。但奥斯特瓦尔德仍然没有回复。
无奈之下,爱因斯坦向荷兰莱顿大学的卡韦林·艾格尼丝教授(1913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求助。这一次,他考虑得更仔细了。除了寄出论文,他还附上了一张明信片,上面写着他的地址,盖着往返邮票。但这张往返明信片再也没有回来,很可能被艾格尼丝扔进了废纸篓。爱因斯坦一定心情不好。
爱因斯坦的父亲对儿子的处境深表同情,也深知失望是如何伤害儿子的自尊心的。这样下去,可能会彻底毁了他的前途。虽然他又穷又病,不熟悉科学界的情况,但出于深深的父爱,他是多么想帮助儿子。于是在爱因斯坦给奥斯特瓦尔德寄出第二封信的十天后,他也给奥斯特瓦尔德写了一封信:“亲爱的教授,请原谅我这样一个父亲,为了儿子的未来而给你写信。.....儿子因为目前失业极度不安,时间越长越觉得自己没用;更严重的是,因为我不富裕,他觉得自己是家里的负担。
因为我儿子尊敬您这个时代最伟大的科学家,所以我斗胆请您看一下我儿子的论文,写几句话鼓励他恢复对工作和生活的信心。如果你能给他一个助教的职位,我将不胜感激。
我再次请求你原谅我的打扰,我希望你不要让我儿子知道我给你写过信。"
可怜的父亲,伟大的父亲!谁能读到这封信而不被爱因斯坦父亲对儿子的深爱所感动?但我不知道奥斯特瓦尔德是没有收到这封信,还是看了之后依然不为所动。爱因斯坦没有得到任何回复,更谈不上任何鼓励和帮助。
一扇门关闭,另一扇门打开。1901四月,爱因斯坦的大学同学格罗斯曼给爱因斯坦写了一封信,信中有一个好消息。信中说瑞士伯尔尼的专利局要设立一个专门审查各种新发明的技术岗位,格罗斯曼说他父亲愿意推荐爱因斯坦担任这个岗位。
一年后,爱因斯坦终于正式进入专利局工作,担任三级技术审查员,年薪3500瑞士法郎。23岁的他终于摆脱了失业的可怕阴影,能够自食其力,养家糊口,不再为面包发愁。正因如此,爱因斯坦一生都执着于这位同学的帮助。他说了很多次,“这是格罗斯曼为朋友做过的最伟大的事。”
故事:爱因斯坦坦承“人生最大的错误”
世界级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一直为自己“一生中最大的错误”感到愧疚。爱因斯坦做错了什么?
1917,也就是他创立广义相对论的第二年,爱因斯坦和荷兰物理学家德西特为了解释宇宙的稳定性,独立研究了这项工作。他们发现了引力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