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行业的理解是医药行业。互相认识。
未来生物医学支持的关键领域
1.“十二五”规划仍将关注公共卫生和重大疾病。
生物产业“十一五”规划提出,根据防治重大疾病和传染病的需要,重点发展新型疫苗、诊断试剂、创新药物和新型医疗器械。2009年中央预算安排328亿元,2010年安排300亿元左右,重点推进11重大科技专项措施,包括重大新药创制和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我们估计“十二五”仍将聚焦公共卫生、重大疾病等领域,重点是疾病预防、疾病诊断、新药研发、基因治疗、试管移植等支撑技术。
2.新医改:未来10年是整个医药行业的黄金发展期。
2009年4月发布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了2009-2011五项重点改革,包括医疗保障体系、医疗服务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公立医院改革。新医改方案出台后,很多配套文件陆续出台,三年投入8500亿(2009-2011)。
新医改对行业影响深远:做大医疗市场蛋糕,激活医疗消费,重构医疗产业链,有利于恒强这个已经在细分领域确立领先地位的上市公司。09-11是产业链基础投入和结构完善期;2012到2020年,医疗药品的消费会真正显现出来。所以我们认为未来十年是整个医药行业的黄金发展期。
3.国家投入100亿元支持重大新药创制。
生物医药“十二五”规划确定了生物医药发展的重点,包括基因药物、蛋白质药物、单克隆抗体药物、治疗性疫苗、小分子化学品等。同时,国家将拿出6543.8+00多亿元支持重大新药创制。国家将从100多个新药中筛选出10多个新药,作为重大新药创制的重点支持对象。这些原创新药有可能成为进军欧美市场的先锋。在这些品种中,生物药和化学药居多,包括疫苗、单克隆抗体、蛋白药和抗癌药。
4.全球医药产业转移——中国医药(600056)产业升级的战略机遇。
中国化工(601117)药企有望借产业转移之风,为制剂自主出口做准备,以分享充满机遇的全球仿制药市场“大蛋糕”。目前,无论是通过合作模式(制剂代工、制剂转产、合作开发)间接出口制剂,还是通过合作解决制剂自主出口的销售渠道问题,合作都是我国药企实现制剂出口的最佳策略。
生物医学各个领域的前景
新医改将形成四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四大体系建设先后利好药企:(1)疫苗企业直接受益于国家首次投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2)医疗器械受益于基层医疗服务体系的早期建设。(3)医疗资源下沉,医保覆盖率低时,品牌仿制药企业受益显著。(4)当医药行业竞争秩序理顺后,医药商业企业将加速整合发展。(5)技术创新型企业(细分行业龙头)全程受益。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继续聚焦公共卫生、重大疾病等领域,通过数十亿资金支持重大新药创制。因此,我们认为疫苗及血液制品、诊断试剂、创新型企业、现代中药、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的上市公司将受益。在全球医药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中国医药产业升级的战略机遇出现了。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国和出口国,原料药向发展中国家的产业转移已基本完成。未来10年,由于药品专利到期、新药研发难度大、发达国家鼓励使用仿制药的医疗费用压力,将形成新一轮制剂全球产业转移趋势。中国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基础上,有望实现产业升级和向欧美市场出口准备,相关上市公司前景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