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纺纱机的原理是什么?
珍妮纺纱机1761年,英国皇家艺术学会悬赏鼓励人们发明一种新型纺纱机,要求新机器能“一次纺出六根羊毛、亚麻、大麻或棉线,只需要一个人打开机器或看一眼”。哈格里夫斯是一个贫穷且没受过教育的纺织工人。1764年,他设想了一种手动纺纱机,可以一次纺出几根纱线。这件事的起因是他看到他的女儿珍妮敲打纺车,并注意到轮子一直水平转动。于是他制造了这种纺纱机,并命名为“珍妮纺纱机”。哈格里夫斯直到1770才拿到专利。在这种纺纱机中,许多筒管安装在机架的底部,机架上有几个锭子。每个卷轴都用一根带子连接到一个主轴上。穿过两个水平杆之间的主轴形成杆,杆在框架上来回滑动。旋转器向后移动杆以拉出粗纱,然后水平杆被挤压在一起以夹紧皮带。同时,杆向后移动并转动轮子,轮子转动主轴。当捻到一定程度时,杆又向前运动,同时锭子慢慢转动,把纱线卷绕起来。此时,纺纱工人拉动控制杆,控制杆压下一根线,将线推到可以被锭子缠绕的位置。珍妮纺纱机的出现激怒了许多纺织工人,他们担心失去工作,冲进哈格里夫斯的车间破坏他的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