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艺术家临摹,伟大的艺术家偷窃。朋友们,你们是怎么理解的?
链接:/question/22638983/answer/22095934
来源:知乎。
版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般来说,灵感应该是不可控的,但允许捕捉。
以我浅薄的个人经验推测,灵感是每个人大脑中无法被自我意志所控制,但可以被感知的部分。
要知道,就像人不能自由控制自己的身体一样,比如心跳,比如内分泌,这些都是由身体那些本能的部位来管理的;其实人头脑中的很多想法,包括潜意识,意识,包括情绪和欲望,都是不受人自身意志控制的。具体情况大概还得脑神经领域的专家来解决。据我所知,这个学科的发展远没有达到大家的愿望。
但是在人类几千年的传统中,各个领域,比如宗教,比如军队,比如宣传,当然还有学校的教育体系,都想出了很多训练的方法,让人们可以更大程度的控制自己的身心,也可以控制别人的身心。。。比如习惯养成,条件反射,重复。。。
我比较喜欢的是佛教中关于人脑意识的理论性叙述,还有一些训练方法,比如雅利安知识,冥想,数息,观骨,离心...各种方法都是我了解和控制自己,了解和改变世界的好方法。
——我不是伟大艺术家的分割线。
如何获得灵感,古人写得很清楚:外教自然,得其心源。
如果你要说这就是设计方法论,我没有不同意见。
也就是说,你什么都学,然后他们启发你。
所以,总的来说,我们不谈偷,只谈励志。
偷的意思基本接近抄袭。
刺激就是你找不到清晰的逻辑,外物通过一个黑箱过程(也需要打开)让你得到启发。
这两个过程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
1复制作品
对于大多数学科的发展来说,当然是一个巨人站在另一个巨人的肩膀上。。。当然不排除上面认不出下面,但是人类文明的进化显然是要靠积累和提高的。艺术作品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前人的学习,临摹,然后创新。复制,可以,只要注明出处,付版税,一切都OK。很多大师延续并完善自己的风格,而这种自我复制也是提升自己的必经之路,最终才能做到完美。
2复制法。其实版权规则也考虑到了人类文明的进步规律,所以专利是有期限的,一些抽象的创新,比如一些原理、方法、理念,尤其是价值观,是不能申请专利和版权的。通常当一个大师创造了一种新的方法,所有人都会效仿。这种临摹是很好的,比如建筑尺寸的模块化设计,零件的标准化和通用化,流水线生产,用墨水画风景,在画布上粘贴物体。不学就不学。基本上,学习别人的方法而不是产品形态,就可以算是抄袭——窃取别人的方法,成为自己的灵感,创作出不同的作品。
3混合价值观。价值观(包括审美)对人生和人类作品是决定性的。当我们看到不同价值观的作品时,会觉得特别有感触。如果我们遵循牛逼的价值观,我们当然可以创作出完全不同的牛逼作品。比如包豪斯大师奠定了现代主义建筑的基础,然后大家还在用各种方式跟进,不仅是建筑,还有很多工业设计的信徒。小姐说少即是多。虽然他主要是盖房子,但是你忍不住给王抄乔的手机。现代艺术中也有很多美学创新,让这些美学在不同的艺术领域交叉,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创新。看来他们的科学家也喜欢跨学科合作。
-灵感难以捉摸的分界线。
以上都是归纳联系,但灵感更难以捉摸。
古人说兴,比兴是一种比喻,这是两者之间明显的相似之处。兴,一方面是联想,另一方面是联想,很奇怪,没有一定的规律,基本是黑箱。
前三个层次(形式-方法-价值)的抄袭是比较,灵感的获取是兴趣。
我觉得能成为灵感的,显然不在这三个层面之内,而是各种不可控的未知因素。前三条凡是能找到的都会总结成方法,必要的时候再拿出来一个一个试。而超越,不能总结规律,那就等,存,以后备用。
当然,说到抄袭的灵感,我觉得大部分还是可以在前三者的范围内总结和实践的。大量阅读前人的著作,探究其形式、方法和价值,并加以比较和运用,应该可以应对大多数场合。
但真正的顿悟,根据很多文献记载,需要创作者广泛地了解一切,充分地修炼自己的内心,需要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虽然这些不一定行得通),然后等待命运的恩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