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多宝为什么是中国商业营销的顶尖?
我经常去广东。王老吉早年的定位更像是“药茶”,而不是可乐那样的“佐餐饮品”或“即饮饮品”,带有一些“去火功能”的色彩。王老吉的尴尬作用在于,市场不知道它是去火的药还是饮料。至于凉茶,最好在药店买,或者自己在家泡。至于饮料,最好用可口可乐。在广东以外,大家都认为“凉茶”是凉茶,甚至有人说“我们不喝凉茶,我们喝热茶”。
同时,在当年的餐桌市场上,高大上的一般都是鲜榨果汁,普通的都是碳酸饮料和鲜橙之类的果汁饮料。因为健康原因,碳酸饮料逐渐被抵制,尤其是一些女生,基本不喝碳酸饮料。而果汁饮料基本被国货垄断,由于大家对国内食品行业的担忧,很难受到高端食客的青睐。
加多宝的广告语“怕上火就喝王老吉”不是“功能”,而是“健康”。
王老吉第一批上街的广告是四个,应该是四个场景:
a、家人团聚是大餐,大家都是汗流浃背。这时候王老吉端上来,大家笑。
b、情侣约会,喜欢吃披萨(烤的,寓意上火),服务员上来王老吉。
c、职场聚会,吃着炒菜(暗指上火),服务员上来找王老吉。
d、年轻人聚会,吃麻辣火锅(暗指上火),服务员上来王老吉。
最后的配乐口号是:“什么都不用管,我怕上火和王老吉。请注意,这则广告不仅解决了“将去火理念融入人心”这一被广告界反复称道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这则广告的四个场景都谈到了“王老吉凉茶”这种作为饮料的产品,或者说“把药去掉,变成茶”。
在广告布局上,王老吉选择了影响力最大的频道央视,也表明了决心。当时王老吉的营销费用应该在6.5438+00万左右,在央视面前其实不算什么。这10万元的效果有目共睹。应该说不仅仅是成功,更是一个高峰。
可惜作为一个快消行业,其产品定位还停留在“营销”本身,没有大的突破。
2、线下渠道的创建。
为什么我说营销是一条不归路?因为你线上做的再好,你下来之后人家也买不到东西,你的广告费就浪费了。而线下的东西是很辛苦的。就像现在it行业的foot app分销渠道,快消品行业谁掌握了渠道谁就是王道。看看加多宝是怎么做的:
一、市场分级管理,不同策略。
应该分五级吧,具体记不清了。好像广东的江浙是第一层次,湖南湖北的江西是第二层次。但是匹配不同的市场策略。在广告和人力有限的情况下,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循序渐进的方法。
b、“总经销系统+邮差”的营销模式。要求代理商具备发货和压货的能力。
与此同时,加多宝的营销人员和代理商也在并肩作战。加多宝的营销人员每天需要投放35个终端(包括餐厅和小店),每天开发3个终端。
c、地面广告“海陆空”轰炸。
在餐饮终端,“海”指的是椅套、餐巾纸、牙签桶等。加多宝的logo中,“地”是指门易拉宝、墙波普(海报)、厨房围裙,“空”是指悬挂在空中的旗帜等。只要这些是免费的纸巾牙签开瓶器,这些店铺都愿意合作。路边店,加多宝没放过。规定每个业务员每天要贴30多个pop和冰箱贴,绝对占终端。
d、这是最重要的:善待渠道商。
渠道商最怕压钱,加多宝很乐意和解钱;在利润上,加多宝不采用进出口差价,而更倾向于按量返利的原则。你卖得越多,利润越高。商品损耗是配送中的一个主要问题。比如一个罐子漏了,破了,这些加多宝产品都是100%负责,各种宣传资料及时跟进,还有专门的情感维护专员。
加多宝表示,中国每卖出10罐凉茶,就有7罐是加多宝的。这牛不是白吹的。风雨兼程,渠道为王。
3、加多宝的病毒营销(应该写在最后)。
其实这个应该是后来写的,但是我觉得上面的字比较严肃,比较枯燥。来点大家都喜欢的吧。
别说话了,看图。
这一系列广告年初在微博中被草根转发。事件背后,当然有推手。
4、加多宝互动营销。
去年过年的时候,在很多超市里,我对着这个机器喊“过年来一罐加多宝。”当它达到一定的分贝时,我免费赠送一罐。
所以很多人对着这个机器大喊,超市里也是一个接一个的“来过年多添宝”!
据说一天能喊出8000罐,但这是多少呢?他整天占据了整个超市。
不仅如此,这种被微博疯掉的营销手法,第二次占了便宜。
5,加多宝的娱乐营销。
这个大家都知道。《中国好声音》第一季的广告,恰逢加多宝和王老吉抢品牌的最后一刻。这场战役基本上是完全的胜利。
《中国好声音》第一季影响到了什么程度?在我的印象中,在过去的十年里,只有一个综艺节目可以竞争,那就是来自李宇春和周笔畅的超级女生(或者快乐女生,我不记得了)。总之这两个最多影响一样,想不出第三个。
《中国好声音》的娱乐营销有两点:
a,冠名费投入只有6000万。应该说双方都在赌,加多宝赢了(第二季冠名费2亿,但影响力远不如以前);
b、广告词“正宗好凉茶,正宗好声音”一下子就把“正宗”二字拿下来了。从此加多宝正宗,王老吉退居二线。
C.在加多宝的过程中,他们不仅付费冠名,还利用自己强大的渠道在十几个城市推广,pop也贴到了各个终端。
6.加多宝与王老吉之战。
这不是三言两语能写出来的。让我们从加多宝期间的一些宣传词中“窥一斑而见全豹”。
a,国内销量最大的红罐凉茶,现在改名加多宝。
很骗人,我没说王老吉改名,我说的是头号卖家改名。但我还是被命令去拍电影。
b,怕上火,现在喝加多宝。
最后一句是广告被投诉的时候改的。重点是“现在”二字,很有欺骗性。告诉你吧,已经改名了。
c,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那熟悉的味道。
告诉消费者,虽然名称变了,但是配方和含量没有变。我最好买这个。
线上渠道,跟经销商说“只是改了个名字”,反正对接的还是那群人,大家都不关心这种事情。当时吃饭的时候,顾客叫“王粲老吉”,加多宝就上来了,然后商家就会告诉你,“改名了”。
好吧,我写了那么多故事,王老吉和加多宝的故事也不是我几千字能说完的。以后再说吧。
总之,如果中国有一家公司可以说是“营销之巅”,那就是加多宝。
对,都不是。
借用别人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