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八年级下册(人教版)的小结?
(2)生病时有权得到及时治疗,恢复健康,增强体质。
③当自己的生命健康受到他人非法侵害时,有权依法进行正当防卫,请求法律保护。
*为什么关注自己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是一种社会责任?(为什么说公民的生命健康权是不能转让和放弃的?)
答:P29第一段是整段。
*分析题目:大义灭亲,是为民除害,不用承担法律责任。P31
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1)我们在享有生命健康权的同时,有不侵犯他人生命健康权的道德义务和法律义务。
(2)人的生命重于地球。任何人都不允许非法剥夺他人的生命,即使是忠于家庭的人,因为这是侵犯生命权的行为。任何人不得故意或疏忽造成他人受伤或生病,因为这些行为侵犯了健康权。
(3)因此,是侵犯他人生命健康权的行为,应受到法律的制裁。
第4课维护我们的个人尊严
10.人格尊严权包括什么?(第35页)
人格尊严权是人格权的核心权利,具体体现在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生命健康权、自由权等方面。
*品行良好的人会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吗?
答:(1)口碑好的人不仅能获得社会更多的尊重,还能获得经济利益。好名声首先取决于一个人的良好表现。
(2)但是,品行好的人并不总是得到客观的评价。P36最后一段
*面对不公平的评价你该怎么办?
回答:(1)主动与给出不公正评价的人沟通,找出原因。
(2)“身正不怕影子斜”,坚持和谐,让时间来证明。
(3)如果这种不公正的评价已经侵犯了人格权,就应该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
11、名誉权的含义和表现(P38)
名誉权是人们依法享有的评价自身客观社会、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
主要表现为:控制名誉利益的权利和维护名誉的权利。
12.侵犯名誉权的行为有哪些?(第38、39页)
(1)侮辱:指以语言、文字或暴力手段贬低人格、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可分为口头侮辱、书面侮辱和暴力侮辱。
(2)诽谤:指无中生有,捏造并散布虚假事实,恶意中伤他人的行为,可分为口头诽谤和文字诽谤。
(3)新闻报道不真实。
4诬告。
肖像权是什么?(40页)
人像是以外貌为中心的人类形象的再现。肖像权是指公民依法对自己的肖像享有支配权,包括肖像权的制作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
14.肖像的表现方式有哪些?(40页)
绘画(自拍)、雕塑、剪纸、摄影、录像等。
15.人像是什么地位?(40页)
人像也是每个人性格的基本标志。
16.肖像权包括哪些内容?(p41)
肖像权包括:制作肖像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
17.侵犯肖像权的行为有哪些?(p41.d2)
(1)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肖像(广告、杂志封面、日历)的,必须征得肖像所有人同意,否则构成侵权。
(二)恶意破坏、污损、丑化公民肖像的。
(3)用肖像等进行人身攻击。
*如何保护自己的肖像权?
答:当肖像权受到侵害时,我们应该拿起法律武器,追究侵权人的责任,必要时提起诉讼,讨回公道。
18.什么是姓名权?(第43页)
姓名权是指公民依法决定、使用和变更自己姓名的权利,以及排除他人侵犯的权利。
年满18周岁的成年人有权决定自己的姓名;有权决定和使用自己的姓名、笔名、艺名;有权按规定更改名称。但未成年人、精神病人的姓名权由其监护人行使。
19.一个人的名字有哪些内容?名字的地位是什么?(第43页)
(内容)姓名包括官名、曾用名、笔名、艺名。
名字是每个人人格的基本象征。
20.侵犯姓名权的表现形式有哪些?(44页)
盗用和冒用他人姓名是侵犯公民姓名权的两种具体表现。
*姓名权被侵犯怎么办?:
被侵权人可以通过诉讼等方式维护自己的姓名权。
尊重他人姓名权,依法维护自己的姓名权,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法律素质。
第五课隐私受到保护
21,(P46)隐私有哪些含义和内容?
答案:(1)含义:隐私是指公民不希望被人知道或公开的私人秘密,与公共利益无关。生活中,总有些秘密是人们不想知道和侵犯的;总有一些纯粹的个人事务,与公共利益和群体利益无关。这些都是私人的。
(2)内容:
个人信息:如家庭住址、身体缺陷、婚姻状况、家庭关系、财产状况等。;
个人事务:如日常生活、社交等。
私人区域:如住所、个人行李、书包等。
22.保护隐私的重要性(必要性)(第46和47页)
(1).是人的独立和自由的需要②。是人们自身和平与安全的需要③。是建设以人为本、崇尚人性和个性的现代社会的需要。
*法律保护隐私的意义(作用)是什么?P48
答:(1)维护了个人的人格独立和自由。
(2)通过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可以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
23、隐私的含义(P48)
隐私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权利。中国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
24.(隐私的内容)法律保护公民隐私的内容有哪些?P49~50
答:(1)公民的住宅属于其个人生活。未经其许可,任何人不得侵入或非法监听、监控,执法人员不得不顾法律程序非法搜查。(即私人生活中的和平权)
(2)公民有对个人信息保密的权利(对个人信息保密的权利)。
(3)公民有权对个人通信内容保密(对私人通信保密的权利)。
(4)公民有权使用自己的个人信息从事有益于社会的活动。
25.我们应该如何尊重他人的隐私?(p51-52)
(1)树立隐私意识
明白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不能干涉别人的私事,不打探或传播别人的秘密,纠正不尊重别人隐私的坏习惯。
强化责任感和信誉
(2)需要加强责任感和信誉度,为亲友保密。
侵犯隐私的表现
26.有哪些侵犯隐私的行为?(p53)
刺探他人私生活,通过私读日记、私拆信件刺探他人秘密,通过道听途说传播他人隐私,非法使用他人个人信息等。,都属于侵犯隐私。
27、保护自己隐私的方法(p55)
(1)依法保护隐私权。
隐私权受到侵害时,要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自己与侵权人交涉并请求司法保护,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并赔礼道歉;如果造成了极大的精神痛苦,你有权要求精神赔偿。
(2)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锁定自己的隐私。
法律保护的途径P55
侵权人停止侵权、赔礼道歉、消除影响、要求精神赔偿。
*如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保障自己的隐私?
回答:(1)向熟人敞开心扉的时候,要慎重选择倾诉的对象。
(2)上网时,要掌握上网安全操作的知识。避免个人隐私在网络中被浏览和传播。
(3)当你遇到困难、困惑或困扰时,要学会与值得信赖的人沟通,以获得成长所需的理解和帮助。
第三单元我们的文化和经济权利
第6课终身受益权(受教育权)
1,教育的意义(p58 - 60)
教育旨在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通过传授知识和经验来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在个人成长中的作用:教育是人类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催化活动,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中介。一方面,教育是每个人一生的准备。它通过向个体传递文本,帮助人们掌握前人超越自己见解的经验,分享人类世代积累的知识财富,获得独立生活的必要前提。另一方面,它激发人的潜能,不断完善和创新自己,从而开辟人类发展的道路,为未来奠定基础。
2.什么是受教育权?(第60页)
指公民从国家获得文化教育的机会和从教育中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教育是一项基本人权。
为什么说教育改变国家和人民的命运?
答:P60第一段是整段。
3.什么是义务教育?义务教育的目的和法律依据是什么?(p61)
义务教育:是适龄儿童、少年依法必须接受的国民教育,必须得到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的保障。
目标: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为了实现所有人受教育的权利,国家正在大力发展各级学校,同时努力普及义务教育。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4.义务教育中的“义务”和“教育”是什么意思?(p61)
义务:指法律规定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和适龄儿童少年应当遵循和做到的义务。
教育:学校教育,又称九年义务教育。
5.义务教育有什么特点?(p61)
义务性(实施和执行由国家强制力保障)、普遍性(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免费性(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学费)。
6.作为一个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是否应该以这种方式履行接受教育的义务?(第64页)
认真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认真履行接受规定年限义务教育的义务,不得辍学;认真履行遵纪守法的义务,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我国法律保护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当我们的教育被他人剥夺或侵犯时,可以采取非诉或诉讼的方式来维护。
第7课拥有财产的权利
7.什么是公民的合法财产?(第68 - 69页)
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生产资料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其他合法财产。
财产按所有权可分为个人所有、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
在我国,施工中发现的无主埋藏物、他人拾得的遗失物、以非法手段取得的财物不属于个人所有。只有公民的合法财产才属于个人。
8.什么是财产所有权?(第70页)
它意味着所有人都有权依法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自己的财产。
9.法律为什么要保护公民的财产所有权?(p71)
公民所拥有的合法财产,直接关系到公民本人及其家庭成员的衣食住行。切实保护公民个人所有的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对于保障他们的正常生活,保证他们专心生产、工作、学习,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0,我国国家司法机关通过什么手段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第72 - 73页)
(1)我国民法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和所有权的重要武器。(最常见的做法)国家司法机关依据民事法律追究侵权人的民事责任,往往通过责令侵权人将受损财产恢复原状、赔偿受害人经济损失等方式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2)我国刑法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利器(最严厉、最有效的方式)。根据刑法规定,国家司法机关对犯罪分子追究刑事责任,通常采取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等刑事处罚,以保护公民合法的财产所有权。
总之,中国指定和适用各种法律,采取各种方式,有效地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权。
11.公民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请求法院维护自己的合法财产所有权?(P74)(但当财产所有权受到侵害时,如何理性处理?P74 ~ 75三种情况)
对权属有争议时,应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确认其权属。另外,当我们的财产被他人非法占有,拒不返还时,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强制非法占有人返还原财产。当我们的财产因非法分割而遭到破坏或损失时,我们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侵权人赔偿损失。
当我们的财产被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非法查封、扣押、冻结时,我们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依法撤销裁定或者作出行政赔偿,以维护我们的财产所有权。
当我们的合法财产所有权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援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什么是遗产?作为遗传必须满足哪些条件?(第76页)
在法律上,留下财产的死者称为被继承人,被继承人留下的个人合法财产称为遗产。三个条件:必须是公民死亡时留下的财产;必须是公民个人所有的财产;必须是合法财产。
13,被继承人和继承人是什么?(第76 - 77页)
根据法律规定,留下财产的死者称为被继承人,依法继承死者遗产的人称为继承人。
14.继承权的范围和继承人的范围是什么?(第77页)
答案:(1)继承权的范围:被继承人的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租住的父母、祖父母为法定继承人,享有继承权。
(2)继承范围根据血缘关系、婚姻关系、抚养关系设立。
什么是继承权?(第77页)
是指继承人依法取得被继承人的权利。
16.什么是法定继承,法定继承人的顺序如何划分?(第77-78页)
法定继承:指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的范围和继承顺序,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份额分配原则的继承方式。(我国现阶段多采用继承方式)
继承顺序:继承开始后,第一继承人(配偶、子女、父母)继承,第二继承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没有第一继承人继承或者第一继承人放弃继承权的,由第二继承人继承。
17什么是遗嘱继承?遗嘱继承有什么好处?(第78页)
遗嘱继承:指继承人根据被继承人所立遗嘱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方式。
最大的好处是被继承人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处置财产。
什么是遗产?(第79页)
19.有效遗嘱必须满足什么条件?(第79页)
*如何保护继承权?
答:(1)在传承的过程中,要摒弃不顾他人,多占为己有的心理。
(2)在继承中,既要严格遵循法律规定,又要大力继承和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道德
(3)当我们的财产继承权受到侵害时,不要忍气吞声,而要加强维权意识。
要学会依靠社会力量,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0.什么是智力成就?(p81)
主要指人类脑力劳动创造的劳动成果,表现为科技成果、发明创造和文学艺术作品。
21,智力成果权是什么?(第82页)
也称知识产权通常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以及反不正当竞争中的商业秘密。用智力成果权保护创新成果是对创新精神最有效的激励。
*未成年人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答:(1)公民创造智力成果和享有知识产权没有年龄限制。
(2)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权受到非法侵害的,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可以向有关机关请求法律保护,要求侵权人承担法律责任。
*公民如何依法维护智力成果权(知识产权)?
答:P84是一整段。保护智力成果权有赖于公众的维权意识。作为公民,当自己的智力成果受到侵害时,应该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还要积极参与智力成果的社会保护,尊重他人的脑力劳动,不做侵犯他人智力成果的事情。
第八课消费者权益
22.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意义何在?(第89页)
消费者在整个社会生产过程中扮演着最终购买和消费的角色。保护消费者权益,有利于促进生产的发展,保障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使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
23.中国有哪些专门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享有哪些权利?(9项)(p91)
(1)消费者享有安全的权利。人身和财产安全是公民在社会中生存的基本条件。
(2)消费者享有知情权(the rights of knowledge),有权知道自己购买和使用的商品,或者
接受服务的真实情况。
(3)消费者有自主选择的权利。消费者有权选择自己的商品或服务。
操作员;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决定买还是不买任何一个。
种商品,接受或不接受任何服务。
(4)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消费者享有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权利。
获得质量保证、价格合理、计量公平等公平交易条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势。
交易系统
(4)此外,消费者还享有依法要求赔偿的权利、结社权、受教育权、尊重人格尊严和民族风俗的权利、监督权。
24.作为消费者,我们应该履行哪些义务?(第92页)
作为消费者,应该通过这种方式保护自己的权利,避免被骗?(p93 - 94)
(作为消费者,如何培养一双“火眼金睛”?)
作为消费者,要增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能力,在众多的商品信息中进行比较鉴别,不要盲目跟随其他消费者,充分行使消费者权利,选择恰当合理的消费行为。
如何做:
(1)我们需要积极学习和掌握有关消费的知识,包括
关于商品、服务、市场和消费者心理的知识。
(2)还需要掌握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知识,如相关法律法规。
法规和消费者维权渠道。
(3)自觉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与不法经营者作斗争。
26.当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时,有哪些途径可以维权?(第96页)
(1)与运营商协商解决。
(2)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
(三)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4)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交仲裁机构进行仲裁。
(5)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四单元我们提倡公平和正义
第9课我们提倡公平。
1.你觉得怎样才算公平?(p100 - 101)
*不公平的危险是什么?
答:P102第一段(人民社会合作与交流,...影响社会的长治久安)。
2.公平对社会稳定和发展有什么作用?(p102)
社会发展离不开人的发展。有了公平,社会才能为人类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每个社会成员的生存和发展才能得到保障;只有有了公平,才能通过诚实的劳动得到自己应得的,满足自己合理的期望,才能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这样整个社会才能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失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解析: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我们不必追求和维护公平。
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1)公平永远是相对的。无论我们如何努力,都不可能达到绝对的公平。全部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需要不懈的努力来创造一个更加公平的社会。
(2)要增强权利意识,善于寻找解决办法,通过法律手段寻求帮助。
帮助,解决问题,以求最大限度的公平。我们应该理性客观地对待生活中的不公。
平;我们应该反对破坏公平的行为,并向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
(3)所以认为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我们不需要追求和维护公平的观点是
错了,虽然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但我们还是要不懈努力追求最大化。
公平。
3.面对现实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我们该怎么办?(p104 - 105)
(1)要强化权利意识,善于寻找解决办法,通过法律手段寻求帮助和解决问题,寻求最大限度的公平。
(2)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理性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客观看待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
(3)倡导公平,维护正义,与破坏公平的行为作斗争,向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
看到不公平你会采取什么态度和行为?)
第10课我们维护公平
4.什么是正义的行为,什么是不正义的行为?(p109)
正义行为:任何在社会过程中促进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正义要求我们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尤其是生命权,公平地对待他人和自己。
非正义行为:任何阻碍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损害公众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5.正义和司法系统的功能是什么?(p109 - 110)
我国相关制度的规定体现了正义,正义是由制度来保障的。有了正义和正义的制度,即使是社会底层的人也能得到基本的生存保障;即使是处于社会最弱势地位的人,也能得到社会的关怀,不会成为被遗忘的角落。正义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使人们能够生存和发展,促进社会进步。
6.正义与公平的关系是什么?(p111)
7.应该如何自觉维护正义?(p 112-113)
作为社会成员,我们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这是维护正义。要从小树立遵守各种社会制度和规则的自豪感,形成自觉遵守各种社会制度和规则的良好习惯,以实际行动维护正义。
8.正义感的具体内容有哪些?(p113)
正义的感觉是什么?你觉得一个有正义感的人是什么感觉?)
答:一个有正义感的人,会对正义的行为表现出欣赏和崇敬,对正义充满向往和追求,并愿意把对正义的敬仰付诸行动。面对不公正的行为,人们会感到不安、不满和愤怒,甚至会采取行动维护正义。
9.为什么要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p114)
我们都希望生活在一个充满正义的社会,不正义的盛行会彻底摧毁我们的社会。只有越来越多的人有正义感和诚信,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稳定和谐。
有正义感,正直,这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良好品格。我们堂堂正正,堂堂正正,明辨爱恨,堂堂正正,光明磊落,无私无畏。诚信具有坚不可摧的人格魅力和不可抗拒的精神力量。一个人可以没有某种能力,但不能没有正直和诚信。
10,如何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p115)
如何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一个有正义感的人应该怎么做?)
回答:(1)如果不公正的事情发生在你身上,你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与之抗争。
战斗。
(2)如果看到不公正的事情发生在别人身上,可以勇敢的去纠正。
义,及时给予受害者声援和援助。
(3)我们是未成年人,所以我们不仅要有勇气,而且要善于做正确的事情。
尽量在不伤害自己的情况下维护正义。
(4)区分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要感受到它对道德的升华。
境界,去实践,去主持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