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如何拉动经济?你能列举出哪个国家在举办奥运会后经济发生了变化吗?
来源:中国网作者:蔡冰发布时间:2008年3月27日。
办好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期盼,是国家大事。奥运会的筹办为加快北京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随着奥运会的临近,奥运经济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本文简要回顾了近年来北京奥运会的经济发展,并提出了未来展望。
一,奥运经济的内涵及其对场馆的影响
一般认为,奥运经济[1]是指奥运会前后一定时期内,与奥运会相关的,具有经济效应或经济价值的各种活动。奥运经济对经济的提振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从最初的总需求刺激到后来的供给驱动。直接推动的是总需求刺激,包括投资、消费和政府支出,以及净出口。供给驱动型影响主要是提升供给要素,包括企业品牌的提升、国际形象的改善、经济基础改善带来的效率提升和新兴产业成长的促进。奥运会对经济的影响主要通过两条传导路径实现,一是行业间的传导,二是地区间的传导。产业间传导是指为满足奥运会需求而引起的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过程;区际传导是指奥运经济从主办城市辐射到中国其他地区的过程。
通过分析不同城市举办奥运会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奥运会对主办国的经济,尤其是主办城市的经济会有很大的拉动作用。奥运会筹备期间,主办国经济处于较高水平,特别是在奥运会前两年达到高峰(见表1)。同时,研究发现,发展中国家更容易受到奥运经济的影响。以韩国1988奥运会为例,奥运会分别为韩国建筑业、制造业和第三产业创造了21亿美元、22亿美元和1.3亿美元的产值,经济增长率从首尔奥运会前的11%和举办当年的1%提高。
表1:奥运会前后主办国GDP增长变化
历届奥运会
东道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前年
同年举行的
第二年
1964 18东京奥运会
1988第二十四届首尔奥运会
1992第25届巴塞罗那奥运会
第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
2000年第27届悉尼奥运会
2004年第28届雅典奥运会
10.5
11.1
2.5
2.5
4.4
4.6
13.1
10.6
0.9
3.7
3.3
4.7
5.2
6.7
-1.3
4.5
2.2
3.7
北京奥运经济具有奥运经济的一般特征。同时,北京特定的发展阶段、城市性质和资源优势赋予了北京奥运经济新的独特魅力。突出表现在:第一,北京奥运经济与首都经济紧密相连。“新北京、新奥运”的战略构想成为近年来贯穿首都发展的一条主线,奥运经济成为推动首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北京抓住了奥运会的机遇,形成了“以奥运促发展,以发展助奥运”的良好局面。第二,促进奥运经济发展的模式是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主要是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建立社会化的投融资机制,有效开发奥运资源,实现奥运会经济效益最大化。比如奥运场馆建设,政府投资只是其中一部分,社会投资占总投资的一半以上。这种模式既保证了奥运会的顺利筹备,又促进了首都的经济发展。第三,“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贯穿奥运经济工作的全过程。这三个理念既是筹办奥运会的思路,也是奥运经济发展的重要思路和目标,将对首都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奥运经济对北京经济的影响是广泛的。从不同时期看,对经济的影响主要如下(见表2):
1,奥运前期(申奥成功-2007)。奥运会的经济影响表现在新增奥运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主要围绕奥运场馆及相关设施建设、交通环境改善和相关产业发展,通过传导和辐射效应向上下游相关产业和中国其他地区扩散。这部分经济影响是整个奥运经济增长中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阶段。
2.奥运会(2008年)。奥运经济的影响表现在外部有效需求的增加带动经济发展。主要是指奥运会期间客流剧增带来的消费集聚效应,导致各种经济和消费活动的持续增长。这些额外的消费需求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卫生体育、社会服务、商业、餐饮、教育、文化娱乐等领域。
3.后奥运时期(2009-2010年或更长)。奥运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举办奥运会带来的知名度提升,促进对外经济交流的扩大和后续经济的持续发展。主要围绕奥运产业的后续发展、场馆设施的运营、品牌和无形资产的可持续发展。
表2奥运经济在不同时期对北京经济发展的影响
利润
费用
在奥运会之前
基础设施
交通环境改善
促进工业发展
奥运市场开发
投资支出
行动成本预算(包括准备成本)
机会成本
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
旅游业和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奥运直接收入
与奥运会相关的运行费用
市区拥挤
机会成本
奥运会后
奥运产业的后续发展
场馆和基础设施运行
扩大对外交流
场馆和基础设施的维护
机会成本
第二,奥运经济对北京的发展有很强的带动作用
(一)过去五年推动北京发展
北京筹办2008年奥运会以来,奥运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成为首都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1,推动首都经济快速发展。筹办奥运会将通过影响投资和消费需求来促进首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根据北京市统计局的数据,2002年至2006年的五年是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发展最好的时期之一。全市经济年均增速12.1%,比1997年至2006年年均增速1.3个百分点。200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870.3亿元,人均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达到6331美元,是2006年的1.9倍。人均GDP提前两年达到6000美元的目标。这不仅是首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表现,也对奥运经济起到了巨大的拉动作用。北京市统计局预测,举办2008年奥运会将每年拉动经济增长2%以上,使全市经济保持近10年的两位数增长。相关数据显示,奥运经济将给中国带来超过3万亿元的巨大商机,形成奥运经济的庞大产业链,从而拉动整体经济增长。
在奥运因素的带动下,城市的需求结构不断改善,消费的作用不断增强。投资和消费双双突破3000亿元,2006年分别达到337654.38+0.5亿元和3275.2亿元,分别相当于2006年的2.2倍和1.8倍,54.38+0。五年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28.9亿元,年均增长654.38+07.4%,是“八五”和“九五”期间总投资的654.38+0.8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938.1亿元,年均增长12%,相当于“九五”时期的2.2倍。奥运带动的文化、旅游、体育、通讯消费快速增长。例如,接待入境游客人数从2006年的285.8万人次增加到2006年的390.3万人次。随着奥运会的临近,投资和消费的快速增长显示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劲趋势。
2.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奥运经济的发展为首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供了新的动力。在第一产业保持稳定发展的同时,第二产业得到了直接有力的推动,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规模、总量和占GDP的比重都有了显著提高,产业结构实现了跨越式升级。2006年,北京第三产业比重达到70%。奥运会直接带动了建筑、通信设备、交通运输、旅游、会展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有效促进了金融保险、信息传输、商务服务和文化创意的发展,推动了北京新的支柱产业的形成(见表3)。
表3:主要部门增加值比重(单位:%)
叶航
“十五”期间平均增长率
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
2004
2005
2006
建筑工业
8.1
4.9
4.7
4.7
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5.8
5.9
5.9
5.8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18.3
7.4
8.5
8.7
批发和零售贸易
11.3
9.7
9.5
9.6
金融行业
11.6
11.8
12.1
12.4
房地产业
18.2
7.2
6.6
7.1
租赁和商务服务
13.4
4.6
5.0
5.3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调查业
15.9
4.6
5.0
5.4
住宿和餐饮业
11.6
2.7
2.6
2.8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9.1
2.3
2.5
2.4
3.扩大城市开放和国际交流合作。自筹备奥运会以来,北京的对外合作发展迅速。2006年,北京地区进出口总额达到1,586,5438+0.8亿美元,是2006年的3.1倍。实际利用外资总额比前五年增长了近50%。2000年,入境旅游人数增加了1万人次。每年北京科博会引进奥运项目都在逐年增加。同时,科技、教育、文化、体育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树立了首都现代化国际城市的新形象。
4.促进市民生活的不断改善和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奥运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创业和就业机会,进而促进了居民收入的持续增加。五年来,全市每年新增就业人员约62万人,主要集中在建筑、高新技术、现代制造、社会服务等行业,为促进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就业、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吸纳新增劳动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城市发展方面,通过筹办奥运会,城市的运行管理、综合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在环境建设方面,通过大力实施“绿色奥运”,2006年北京蓝天天数占总天数的66%,比2000年提高了17.6个百分点,空气质量连续8年得到改善。
(二)2007年北京奥运会经济发展进入加速期。
2007年是筹备奥运会的决定性一年。由于前期投资的爆发、设施建设的最后攻坚以及商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奥运经济进入了加速期和爆发期,并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2007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64.3亿元,同比增长121%,第三产业比重达到72.5%,比去年同期提高近一个百分点。奥运会的经济效益正在北京的经济发展中逐步显现。
一是奥运投资的带动作用持续增强。2007年,奥运场馆建设进入决战阶段,政府投资主要集中在保障奥运相关项目建设上[4]。截至目前,奥运工程建设进展顺利。上半年,奥运会及相关设施建设投资55.3亿元,同比增长26.3%,其中场馆建设6543.8+0.94亿元,相关设施建设35.9亿元。全市基础设施投资409亿元,增长31.9%,对全社会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54.9%。在奥运场馆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带动下,北京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带动了相关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提升经济总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发挥了积极作用。上半年,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含房地产开发)1228.9亿元,增长16.5%,高于全市投资平均增速1.6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分别完成投资241.1亿元、33.5亿元和46.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1.9%、39.7%和69.9%。
第二,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帮助北京的经济发展模式发生了显著变化。2007年,围绕绿色奥运理念,北京积极发展高端产业,加快退出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产业,认真落实节能减排任务,初步形成了低消耗、低排放的增长模式。2006年,北京市万元GDP能耗下降5.25%,2007年上半年能耗指标继续下降,保持全国领先水平。积极落实科技奥运理念,备战奥运自主创新水平不断提高。为了使科技奥运的理念成为现实,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后,科技部启动了“奥运科技(2008)行动计划”。六年来,* * *共安排扶持项目1209多个,总投资3195万元,其中财政投资93100万元。截至目前,国内外项目(课题)专利申请量超过320项,授权专利超过180件,为首都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北京奥运场馆建设中,尤其是11新场馆,从结构设计到新材料,从施工工艺到质检标准,很多关键技术都来自于自主创新。奥运经济给北京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促进了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转变,为北京未来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创造了条件。
第三,奥运市场开发效果显著。北京奥运会的市场开发有两个主要目标:一是为举办奥运会筹集资金、物资和相关服务;二是促进国内外企业发展。2007年,奥运市场的开发继续深入。截至目前,北京奥运会市场开发计划已基本完成,包括12家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 * * 56家国内外企业赞助了北京奥运会。联想集团是第一家加入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计划的中国企业。从2004年开始,联想品牌的整体认知度从62%上升到68%,美誉度从53%上升到62%。奥运会市场开发计划的实施,进一步提高了全社会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为赞助企业营造了良好的市场氛围。
第四,奥运产业快速发展。随着奥运会的临近,与奥运会直接相关的旅游、文化、体育逐渐成为首都经济的支柱产业。北京奥运功能区建设已经全面启动。作为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之一,奥林匹克中心区正处于全面建设阶段,以传统服务业为主,体育休闲、文化、奥运旅游、会展演出等高端奥林匹克经济业态初具规模。
三、2008年北京奥运会具有广阔的经济发展前景。
2008年是北京奥运会年。由于国内外游客大量增加,会出现客流、物流、信息流的聚集,产生典型的消费高峰效应,奥运经济发展前景良好。
1,北京奥运会直接收入丰厚。根据北京奥组委的财政预算,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预算收入为6543.8+0.625亿美元,支出约为6543.8+0.609亿美元。入不敷出后将盈利654.38+0.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54.38+0.2亿元),这将是奥运会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其中,奥运电视转播权收入成为奥运收入的主要部分,北京奥运会将从奥运转播权收入中分得8.33亿美元。
2.持续发展市场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BOCOG的市场开发是仅次于电视广播的收入来源。这项收入的初步预算是4亿美元。由于企业的积极参与,市场开发超出预期,BOCOG的市场开发收入有望超过悉尼奥运会和雅典奥运会,将超过20亿美元。特别是随着奥运会的临近,奥运产品将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奥运商品市场蕴含着巨大的商机,包括奥运吉祥物和奥运特许纪念品。同时,奥运广告开发和彩票销售也将带来大量收入。
3.奥运旅游收入将大幅增加,并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旅游业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奥运经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2008年,旅游消费将达到顶峰,几乎是奥运前后的总和。同时,旅游消费将促进商业、餐饮住宿、社会服务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北京奥运会期间,将有10500名运动员和4000名残疾人运动员参加比赛。2万多名注册媒体记者和数万名未注册媒体记者将前来采访报道奥运会,2万多名奥林匹克大家庭成员、国家元首和政治家以及赞助商将前来参加奥运会。根据历届奥运会的经验,这些人在参加和观看北京奥运会的同时,一定会游览北京周边的旅游景点和国内其他著名的旅游景点,从而带来旅游收入的增加。据预测,2008年,北京将接待境外游客460万至480万人次,外汇收入48亿至49亿美元,国内游客1.01.02亿元,国内旅游收入1.430亿至1.490亿元。
4.奥运会后,北京的经济将稳步发展。
日本东京奥运会和韩国首尔奥运会之后,日本和韩国的经济持续高速发展。2008年奥运会后,北京的经济会发生什么变化?我们相信,北京将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北京目前正处于大发展时期,发展势头良好。即使奥运会之后,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由于奥运会提升了主办城市和国家的知名度,主办城市的经济规模和软硬件基础设施跃上新台阶,在筹办奥运会过程中形成了宝贵的奥运精神和丰富的管理经验,这些都为北京随后的经济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当然,借鉴历届奥运会主办城市的经验教训,才能避免奥运会后可能出现的“低谷效应”。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从赛后着手研究奥运场馆利用问题,充分发挥奥运形成的场馆、设施和人才优势,统筹规划奥运资源的深度挖掘、开发和利用。二是合理引导投资,继续推进重大公共设施建设,尽快全面启动通州、顺义、亦庄等重点新城建设。三要保持消费需求持续增长的良好势头,改善消费环境,积极引导消费。第四,大力发展体育、会展、旅游、信息等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重点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