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的计算机专业怎么样?能排在哪里?就业情况如何?
以及哈工大跻身世界计算机专业前100名,一起进入清华、上海交大、浙江大学的计算机学科。这个可以在网上找到。
摘自学院网站:
学院简介:哈工大计算机专业创建于1956,是国内最早的计算机专业之一。1985发展为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成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研究所。2000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成立。同年,软件学院成立,被教育部和国家计委批准为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目前,哈工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拥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学位授予权。博士点6个,硕士点6个,其中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点,1986建设,为国家重点学科;1981建设的计算机系统结构博士点,是国内第一个博士点。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博士点设立于1998;人工智能与信息处理博士点设立于2003年;信息安全博士点设立于2004年;数字媒体和艺术博士点设立于2006年。学院下设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计算机基础系和计算机新技术研发中心。此外,与哈工大(威海)共建哈工大(威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与* * * *共建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计算机系。
学院现有教职工204人,其中专任教师145人,中国工程院1人,博士生导师26人,兼职博士生导师6人,名师2人,教学带头人5人,教授39人,副教授56人。教师的平均年龄是38岁。学院现有在校生1729人,其中本科生1001人,硕士生435人,博士生293人(其中外籍生13人),博士后14人。
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建立了“研究型、个性化、精英化”的教育模式,培养多层次、全方位的计算机人才。50年来,培养了数以千计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尤其是230多名博士),毕业生遍布全球,桃李满天下。学院近年来发展迅速,承担了国家和部委大型高水平研究项目,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获国家成果奖十余项,省部级成果奖数十项,专利及软件著作权数十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数千篇。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发展,学院在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软件和理论等方面形成了20多个各具特色的学术方向,特别是在图文音频计算机智能接口技术和多功能感知技术、智能中文信息处理、机器翻译、并行处理技术、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高可靠性与容错计算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与系统集成技术、智能机器人、分布式实时操作系统等领域。近年来发展了一系列新的研究方向:可穿戴计算机系统、并行海量数据库和数据仓库技术、感知网络技术、计算机生物识别技术、移动商务和商务智能、虚拟现实及应用技术、智能农业信息工程、星载计算机系统等。学院的国际学术交流也十分广泛,与美国、欧洲和亚洲的1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着密切的合作,影响力不断扩大,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被列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形成了计算机应用技术重点学科带动整个一级学科的良好发展局面。学院继承和发扬以陈广喜先生为代表的哈工大计算机人的“广西精神”,即“严格规范、艰苦奋斗、求实创新、探索进取、诲人不倦、甘当天梯、追求真理、坦诚待人”,为实现“办一流学科、出一流成果、建一流基地、育一流人才”的发展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
北航的计算机比不上工大。中国的第一台计算机是由理工大学的一个人制造的。理工大学分数很低只是因为地理位置偏远。要知道,北航的校长都是工科大学。一半以上的航天系统高层领导。工大90周年校庆的时候,航天局直接给了5亿。这些只有工大才知道。从工大出去的没一个说不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