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环检测心率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先说心率监测的基本原理。心率是指正常人安静状态下每分钟心跳的次数,也称为安静心率。成年人的正常心率为60-100次/分,但运动员由于心肺功能强,心率会低于普通人。心脏就像一个水泵,通过收缩和舒张把血液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运输是血液的基本功能,氧气和营养物质需要通过血液运输才能到达全身各个组织。

我们的很多行为都会对心率产生影响。比如吸烟或饮酒时,由于血液的携氧能力降低,为了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转,心脏需要输送更多的血液来保证供氧,心率就会加快;当身体在运动中需要更多的氧气时,心率也会加快。因此,心率是反映我们身体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

目前比较成熟的心率监测方法有三种,即心电信号法、动脉血压法和光电法。

电脉冲测量采用干电极技术获取人体心电数据,通过峰值检测心率。原理和心电图差不多。

心脏在机械收缩之前,会有一种电兴奋,这种电兴奋可以通过人体组织传递到体表。电脉冲测量是通过监测这种电刺激来测量心率。

电脉冲测量的精度是最高的,但由于这种电信号的波长较长,用于监测的两个电极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这在小型可穿戴设备上也很难实现。

动脉血压法通过感应动脉血压来监测心率。心脏收缩时,动脉血流量增加,血压升高;心脏放松时,动脉血流量减少,血压降低。血压的这种变化非常明显,用手就能感觉到,所以过去就有了“切脉”的诊断方法。

动脉血压法的缺点是明显的。因为需要施加一定的压力才能感受到这种血压的变化,长时间佩戴这种设备肯定会带来压迫感和不适感,所以除了血压计之外,很少在其他心率监测设备中使用。

光电法是基于光电容积描记(PPG)技术,分为透射式和反射式。透射式一般通过血氧含量来测量心率。

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将氧气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氧气被身体消耗后,心脏泵血,把无氧的血红蛋白送去补充氧气,又带着氧气带来新的血红蛋白。这种循环与心率的变化是一致的,而含氧血红蛋白和无氧血红蛋白对光的吸收率是不同的。通过发射特定波长的光来测量血液的氧含量,从而进一步获得心率数据。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同时测量心率和血氧饱和度,但由于光线必须穿透人体组织,因此只能用于指尖、耳垂等特定部位。手环需要戴在手腕上,不符合透射式PPG的使用条件,所以很少用在可穿戴设备上。

反射型通过光反射来感知血液流动时血管容积的变化,从而测量心率。目前市面上大部分可穿戴设备,如Apple Watch、小米手环2等都采用这种方式。所以你可以清楚的看到这些设备的心率传感器上的发光端和接收端。发射端发射绿光,接收端接收身体组织反射的光。

使用绿光并不是因为血液是红色的,而是因为血液和血管之外还有其他组织,会带来一些信号“噪声”,影响监测的准确性,而绿光的抗干能力最强。在透射PPG中,使用红光,因为红光波长更长,穿透力更强。

至于精度,我们平时的运动、姿势甚至肤色都会对光电法的心率测量结果产生影响。所以大部分手环和手表测得的心率基本不完全准确,但基本能反映心率变化的趋势,对于普通人的运动心率监测已经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