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人都有机会发光。
-柏拉图
公元前387年,此时柏拉图已近四十岁。他结束旅行回到雅典,开始建立专门培养各种思想人才的学院。他从研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入手,主张高度的学术自由。因为在柏拉图看来,每个人都是创造型人才。只要我们能给他们提供必要的条件或者发挥的空间,不管光有多大,还是有多小,对方最终都会有自己的闪光点。在柏拉图理念的指引下,当时西方一大批优秀的学术青年投奔到柏拉图的门下,学习各种哲学和几何知识。其中最著名的是亚里士多德,他在柏拉图的潜心教育下成为照耀欧洲的一颗明珠。
很多时候,现实生活中的人往往会感叹自己没有优越的家庭背景和出众的才华,然后自怜自艾,甘于成为渺小的存在。但这些人不知道的是一个道理,就是一粒米也能发出耀眼的光芒。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自我,其实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没有一个造物主可以完全复制另一个无差别的我。伟大的人自然有伟大的人特有的光芒,但是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我们会因为自己特有的才华而光彩夺目,成为羡慕和仰慕的对象。
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他的存在无疑是那个时代最耀眼的学术“巨星”。在一般人看来,爱因斯坦的卓越成就可能与他的才华横溢有关。他小时候绝对是个才华横溢的天才。
然而,事实令人惊讶。小时候,爱因斯坦并不出众,长相也不好看。他在学习上总是很普通,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他甚至被周围的人称为“傻孩子”。就连最了解他的父母也不看好他以后的生活,因为三年多前出生的爱因斯坦笨得连完整的话都不会说。和那些一岁油嘴滑舌的孩子比起来,他简直就是“智障”。
爱因斯坦令人担忧的“智商”一直伴随他到小学,但此时他已经10岁了,上学晚自然是智力问题。当然,毫不奇怪,爱因斯坦在老师眼里还是个“坏学生”。且不说语言能力差,也不敢让人“恭维”自己的动手能力,做事总是“笨手笨脚”,成了同学们嘲笑的对象。
最著名的一个例子是,手工艺课上,老师拿出一个小板凳,对学生说:“我想这个世界上可能没有比这更差的板凳了!””学生们自然心领神会,纷纷嘲笑爱因斯坦。这时爱因斯坦脸红了,站了起来,手里拿着两条做工更差的板凳反驳老师的“谬论”,这大概是爱因斯坦长大以来最幽默机智的回答了。
但从爱因斯坦的日常表现来看,老师认为他最终会一事无成,最终成为一个普通的个体。但在随后的求学过程中,爱因斯坦以其顽强的毅力刻苦钻研物理,先后提出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一举成为那个时代最杰出的物理学家,从一只丑小鸭变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
事实充分证明,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耀眼的“发光体”,就像柏拉图的教育理念:“发光不是太阳的专利,你也可以发光。”所以,任何时候都要相信自己,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