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组织一场高效的头脑风暴研讨会?

下个月会有产品升级。我们来开个头脑风暴会讨论一下。

这个月的业绩预计不会令人满意。有什么问题?大家集思广益。

要给微信官方账号一篇标题为10W+的文章,大家赶紧集思广益吧...

相信很多职场人对“头脑风暴”都很熟悉,甚至像日常用餐一样平常,像一日三餐一样必不可少。当团队需要创造一些新的想法或一起分析难题时,头脑风暴非常有用!

头脑风暴,或称头脑风暴,是现代神创论创始人美国人奥斯本提出的一种创造性能力的集体训练方法。最初用于精神病理学,指精神病人的精神障碍。现在它是不受限制的自由联想和讨论的同义词,目的是产生新的想法或激发创新的想法。头脑风暴的优点是:

1.操作简单,不需要复杂的准备;

2.人人参与,保证了人员的参与;

3.有效,能在短时间内产生很多效果。

但要举办一次成功的头脑风暴会议,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会议的目标是否清晰明确?与会者是否积极参与了会议的讨论?会议解决问题了吗?不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会议就是耍流氓!我们这里定义的成功的头脑风暴会议是指产生并解决了问题的会议。

回顾过去,当我们使用头脑风暴法时,我们是否总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你是否遇到过以下场景:

1.现场非常热烈,参与者都沉浸其中。思路天马行空,场面混乱,会议无疾而终。

2.大多数人尤其是新人不敢发表观点,只有少数人有表达的欲望,正常的会议气氛压抑,产出低;

3.老板是会议的主持人,所有他欢天喜地想出来的点子都被老板黑着脸挡了回去。如果领导不够优秀,你会彻底失去信心和方向,分分钟怀疑人生。这是没创意还是没想法?

你肯定不希望遇到这些场景。你浪费了很多时间,还很苦恼。走出会议室,你不得不面对一片阴影。我们很有必要讲一讲头脑风暴的原理、方法和程序。任何没有方法的头脑风暴都是在强奸创造力。

第一,自由思考

围绕一个中心话题畅所欲言,随意思考,随意想象,尽可能充分发挥。每个人都可以表达他想到的任何想法,无论是大是小,而不用太深入地考虑可执行性,即使是最荒谬和离奇的想法。

第二,禁止判断

不要批评和评论,也不要谦虚。你不能批评或阻止别人提出的任何想法。即使你认为它是幼稚的、错误的,甚至是荒谬的,你也绝不能反驳它;同时不允许自我批评,从心理上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彻底防止一些“杀人言论”、“自杀言论”,比如“这行不通”、“你的想法太老了”、“这是不可能的”、“这不符合XXX定律”、“我提出一个不成熟的观点”、“我有一个可能行不通的想法”。只有这样,参与者才能在他人想法的鼓励下,充分放松,集中精力发展自己的想法。

第三,以量求质

鼓励参与者尽可能多的提出想法,以大量的想法保证高质量想法的存在,想法越多越好,不用担心想法的质量。

第四,创意叠加

也被称为创造性的“搭便车”。俗话说,观点没有专利。当你没有好的发散思路时,你可以沿着别人提出的思路去延伸,不管你是不是抄袭了别人的思路。窃取别人的想法并加以利用是被鼓励的,但这里还是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只需要提出自己叠加的想法,而不需要解释原有想法的缺陷,否则就违反了第二条原则“不做判断”。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头脑风暴的组织过程:

第一步是会前准备。

首先,确认参会人员。参与者最好来自不同的部门,以减轻相同背景带来的思维局限。开会前要选好主持人,最好不是老板,否则会造成“球员也是裁判”的尴尬局面。另外,根据参与人数的不同,需要1-2的现场录音人员。

接下来,组织者或主持人会告知与会者会议的背景信息和主题,与会者会根据会议主题私下收集信息并记录在小纸条上。比如你要就微信官方账号的文章主题召开头脑风暴会议,每个与会者最好私下准备至少一个主题,带着自己的主题走进会议室,这样可以大大提高会议的效率!

第二步,会前热身。

这一步很重要,要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和投入,就像先破冰再做户外拓展一样。热身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先操作一个简单的头脑风暴,顺便让大家知道规则,简单有效。例如,主持人拿出一个杯子,描述杯子的日常用途,然后要求参与者在1分钟的时限内依次说出杯子的至少20种不同用途:花盆、笔筒、帽子、礼物、魔术道具、爱情信物、烛台、凶器、乞讨用的钱箱...越往后,创意越离谱,注意力越集中,大家的脑洞也会逐渐被打开。

第三步是头脑风暴。

热身结束后,团队开始聚焦,主持人重复会议的愿景和目标。正式头脑风暴前,主持人要求记录员做好准备,最好记录在所有参与者都能看到的白板上。使用这种视觉元素可以增强员工的参与感。之后主持人重申了头脑风暴的几个规则,限制时间,一般是20分钟-半小时,或者限制回合数,比如10回合。前期大家提出一些自己收集的想法,进度会很快。后来发现大家反应慢或者卡住了,主持人就适当引导,给大家一些肯定,用赞赏的话语和微笑点头的手势鼓励参与者多思考,比如说:“对,就是这样!”“太好了!”“好主意!这对开阔眼界很有好处!”等等;同时给他们一定的压力,不停地问“还有什么”、“继续”、“加速”、“给大家1分钟”、“倒计时3秒”,激发大家大脑的兴奋,让大家在大脑高速运转的状态下产生尽可能多的想法,以量求质。一旦时间到了,不管想法是否足够,都停下来(如果大家还很活跃,想法很多,主持人可以适当延长时间)。

第四步,第二次搅动

第一次鼓动之后,我们可以“允许”判决。首先,我们可以剔除那些看起来明显不好的想法。然后,我们可以通过“投票”或“讨论”的方式,从第一轮搅动中选出2-3个较好的想法,然后围绕这些想法进行另一轮搅动,时间限制相同。在这一轮搅动中,我们在更好的想法基础上升华,至少是改进。不管是好是坏,都会在这一轮结束。

第五步:最终提交。

俗话说,冲动的时候不要做任何决定。这同样适用于头脑风暴。头脑风暴的结果一定不能当场确认,至少要24小时后,再回头去评价和思考昨天的那些想法或创意。冷静的判断更真实可靠。

当然,如果你按照这个过程,发现结果还是不尽如人意,那么有可能是最初的目标不够明确,需要重新定义主题,重新做一遍。还有一种可能是,要讨论的话题超出了目前大家思维的上限,创意本来就是运气。10人头脑风暴的结果,大概还不如某些人蹲厕所的时候。

好了,之前介绍了这么多,四个原则,五个步骤,就是想告诉你,头脑风暴是有方法的,方法的正确运用才能保证会议的有效性,而不是觉得每次会议都是浪费时间,无疾而终。最后,再次强调头脑风暴中的几个实用技巧:

1.主持人要控制好节奏,让大家都处于紧张但又能接受合理的状态。适度的紧张可以使大脑更加兴奋,产生更多的想法,但也不宜过度紧张。

2.时间不要太长。会议就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又长又臭的裹脚布。

3.如果人多,可以分组,营造一个竞争的环境。

4.主持人以引导的方式提问,鼓励更多的想法,比如“继续”和“还有什么?”

最后,主持人一定不能是老板!主持人一定不是老板!主持人一定不是老板!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如果老板一定要当主持人,有一个办法,就是大家都不说话,把自己认为的结果写在一个纸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