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露机密信息的方式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在现代市场竞争中,商业秘密是具有巨大商业价值的无形财产,是企业的生命。商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企业只有掌握了具有巨大经济价值的商业秘密,才能获得超越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商业秘密被竞争对手获取,企业失去核心竞争力,后果不堪设想,损失惨重。

一、什么是商业秘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给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保守秘密的技术信息和商业信息。

技术秘密是指用于工业目的,不受专利保护,仅由有限的人掌握的技术和知识。包括企业开发的新产品、工业配方、工艺流程、机器设备及其改进、研发文件等。

商业信息是指在商业活动中使用的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或竞争优势的各种信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1995年6月发布实施的《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条第五款所列的“经营诀窍、客户名单、来源信息、产销策略、标底价格、招标内容”是典型的、常见的商业信息。此外,与经营者财务、投资、采购、销售、财务、分销相关的信息,如企业投资方向、投资计划、成品及定价、购销渠道等。都属于商业信息范围。

二、泄露企业商业秘密的主要途径

一个

一位经济学家曾经说过,20世纪的企业家是被腐败打败的,而20世纪的企业家会被泄密打败。商业秘密对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应对商业秘密采取防范措施。当然,企业的运作难免存在漏洞,商业秘密的流失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a)无意披露

指商业秘密的所有者无意中泄露了商业秘密。主要表现如下:

1.与竞争对手进行商务谈判时,三言两语就会泄露企业的商业或技术信息。

2.企业在进行媒体宣传的时候,比如企业广告,有时会不自觉地向公众透露一些秘密信息,普通人是看不到的,但专家和竞争对手的嗅觉是敏锐的。

3.企业进行产品展示、展销、订货等活动时。,有些秘密信息可能就畅通无阻了。比如参展新产品的原料、包装、特色、核心竞争力等,在产品上市前都要严格保密。

内部工作人员泄密

无意泄密只占企业秘密的一小部分,企业商业秘密最大的来源是内部人的行动。俗话说“家贼难防”。其主要表现如下:

1.人才流动是企业内部流失的主要来源。掌握商业秘密的人才一旦签约竞争对手单位服务,就很容易侵犯原单位的商业秘密,“猎头”一词也随之兴起。事实上,在IT行业,相关规定已经出台,辞职后5年内不得从事本行业相关工作。

2.兼职泄密。高级经理、技术员、工程师等。在从事兼职工作时,极有可能有意或无意地泄露本单位的商业秘密。

3.退休工人也是商业秘密泄露的隐患。一些退休员工保密意识淡薄,企业疏于对其保密意识的管理,形成了保密短板,给了想窃取商业秘密的人可乘之机。

4.知道商业秘密的人忘记了利润。企业中的个别员工受到金钱的诱惑

迷茫,主动泄露单位的商业秘密,这种情况主要看员工的自律性,比较

难以防范。

(3)外人泄密

包括外部人员泄密和外部人员窃密。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拜金主义侵蚀了一部分人,不法分子通过重金收买、刺探等不正当手段窃取商业秘密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1.晚班人员泄露秘密是指第三方通过合法途径获得商业秘密后,违反有关商业秘密法或合同约定,泄露已知商业秘密的行为。比如,企业在进行对外交易时,对方有权了解必要的商业秘密。为了减少合伙人泄露的可能性,签署保密协议是签订合同必不可少的一步。再如,国家机关公务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可能知悉企业的商业秘密,不法分子通过重金贿赂或受关联方委托从公务员处获取其他企业的商业秘密。企业本身管理不善也是导致第三方意外获取商业秘密的重要因素,或者企业员工窃取业务后转给第三方,第三方获取后公之于众,导致商业秘密泄露。

2.外人窃取秘密包括贿赂或威胁企业相关人员,以拜访、交流、面谈、虚假意向合同等方式接近企业等。,寻求信息,寻找窃取商业秘密的机会,或者通过商业间谍窃取商业秘密。

(四)第三方泄密

与企业有业务关系但不是企业直接竞争对手的个人或组织称为第三方,包括厂商、供应商、银行账户、上级单位、律师、会计审计机构、咨询公司等。他们在与企业的业务往来中,或多或少会掌握一些属于企业商业秘密的信息,比如卖家所了解的企业客户名单,会计审计机构所了解的企业财务状况等。第三方会有意无意的泄密,给企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

企业信息泄露对企业的危害非常大,必须采取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