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闻防冻液有毒吗?
从防冻液的主要成分可以看出,防冻液没有明显的毒性,但长期接触或意外入口后对身体仍有危害。毕竟都是化工产品。冰点抑制剂防冻液是防冻液的主要成分,约占原防冻液的92% ~ 98%。可以根据不同地方的温度,将原防冻液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将冰点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有效的防冻剂是各种有机醇。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几乎所有国家都采用乙二醇作为防冻剂。乙二醇是一种无色透明、微甜、吸湿的粘稠液体,能以任意比例溶于水。乙二醇的浓度不同。冰点也不一样。乙二醇-水防冻液的冰点与乙二醇的质量分数不是线性关系。其水溶液的凝固点并没有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完全降低,而是在浓度超过70%时升高。在配制过程中,应从实际出发进行合理选择,以满足抗冻性和经济性的要求。一般可以根据本地区最低温度,参考表1中的数据来配制防冻液。在我国江南地区,乙二醇的比例一般为40%,而在寒冷的北方,取质量分数为50%左右的乙二醇比例较为合适。汽车冷却系统的缓蚀剂一般由铜、铝、铸铁、钢和焊料组成。乙二醇防冻液在长期工作中会引起冷却系统的材料腐蚀,腐蚀介质为水和乙二醇。人们熟悉水对金属的腐蚀,乙二醇在常温下不会对材料造成明显的腐蚀,但随着温度的升高,乙二醇会被氧化,使酸性增加,生成多种腐蚀性物质。这些腐蚀性物质的沉淀会导致发动机的导热性降低,容易堵塞冷却器管路,导致发动机过热。因此,防冻液中必须添加缓蚀剂。而且需要添加的缓蚀剂具有用量少、缓蚀效果好的特点。缓蚀剂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无机复合缓蚀剂,包括偏硅酸盐、磷酸盐、钨酸盐、硼酸盐、亚硝酸盐、钼酸盐和苯甲酸盐。作为一种无机复合缓蚀剂,能在金属表面形成致密的钝化膜,阻断或阻止金属的氢和酸渗透。比如加0。05% ~ 0.03%的偏硅酸钠可以防止铝件的腐蚀。另一种是有机复合缓蚀剂,在防冻液中常用作防锈添加剂。常用的有三乙醇胺、苯并三氮唑、巯基苯并噻唑、有机磷酸酯等,具有良好的缓蚀性能。比如只加0。1% ~ 0.5%苯并三氮唑能防止铜部件的腐蚀。不同成分的金属部件需要不同的缓蚀剂。亚硝酸钠对钢和铸铁有良好的缓蚀作用,但对焊料造成点蚀。三乙醇胺、磷酸盐和有机磷酸盐对黑色金属有良好的缓蚀作用,但对黄铜和铜有腐蚀性。硅酸盐是铝的优良缓蚀剂,但极易水解,形成大量絮状沉淀。这些单一抑制剂虽然成本较低,但在很多方面难以满足防冻液的性能要求。目前市场上的防冻液采用多种缓蚀剂协同作用的复合配方,缓蚀率很高。目前国外专利使用的缓蚀剂由多种缓蚀剂组成,缓蚀效果比较理想。值得一提的是苯并三唑和巯基苯并噻唑是铜和黄铜的专用缓蚀剂。从近几年防冻液的专利来看,文献中至少有一半的缓蚀剂含有硅酸盐。硅酸盐虽然在使用过程中不稳定,易析出凝胶,但对Al、Cu、Fe等金属有很好的保护作用,且廉价易得,完全无毒,所以一直沿用至今。为了避免凝胶的形成,必须在防冻液中加入少量的硅酸盐稳定剂。关于稳定剂的报道很多,主要是硅氧烷、Si2N、Si2P类化合物。各种缓蚀剂对不同的金属有不同的作用。一种缓蚀剂对同一种金属有防腐作用,但对另一种金属可能几乎没有或没有防腐作用。在多种金属存在的情况下,为了达到良好的整体防锈效果,需要使用多种缓蚀剂进行复配。一般来说,缓蚀剂的总量为0。5% ~ 5%的防冻原液。消泡剂汽车行驶时,空气透过防冻液产生泡沫。防冻液中溶解的空气氧化了乙二醇,这些泡沫附着在设备壁上,加剧了点蚀的发生,影响热传导。因此,防冻液中必须加入适量的消泡剂。消泡剂可以是硅酮、酒精、脱水甘油醚等。较好的消泡剂是烷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只要消泡剂的浓度为0。001% ~ 0.1%,可以达到理想的消泡效果。着色剂在防冻液中加入无毒的水溶性着色剂与普通的冷却水不同,便于观察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防冻液是否泄漏。同时还具有指示器的功能,监测防冻液pH值的变化,指示酸度的变化,提醒用户添加原液或清洗更换。着色剂可以是溴甲基蓝、酚红、甲基红等。,使防冻液呈现一定的指示色。一旦发现防冻液超出指示范围,说明防冻液呈酸性,失去防锈作用。着色剂的质量分数一般为0。01% ~ 0.005%.抗菌防冻液因其工作状态温度高,微生物难以繁殖,但在储存过程中可能会引起微生物滋生,使防冻液发霉变质。因此,需要添加少量的杀菌抗菌剂,以保证防冻液在1 ~ 2年的储存期内不会变质。常用的防霉剂有氯化锌、糖酸、苯甲酸钠,其中苯甲酸钠较为理想。缓冲防冻液中添加的缓蚀剂在中性介质中效果良好。但在防冻液的工作过程中,介质会被酸化,pH值下降,从而降低缓蚀剂的效果,甚至完全失效。所以在防冻液中加入缓冲剂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将防冻液的pH值稳定在7的范围内。5 ~ 10一定程度。硼酸盐和磷酸盐都可以用作缓冲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