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统计公报中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大亮点是什么?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国家统计局28日发布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从经济增长到结构调整,从社会保障到人民生活,公报展现了“十三五”开局之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面貌。通过大量数据,记者梳理出三大亮点。三大亮点是经济增长的提升、动能转换的加快和人民福利的提升。

亮点一:经济增长和质量提升

201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6.7%。增速的背后,是中国经济质量的提升。

公报显示,从产业结构看,2016年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8%,比GDP增速快1.1个百分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65438±0.6%,比上年提高65438±0.4个百分点。

从需求结构看,消费保持较大贡献。2016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4.6%,比上年提高4.9个百分点,比资本形成总额高22.4个百分点。

从能效水平看,2016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5.0%,表明生产同等数量的国内生产总值消耗的能源更少。

此外,城市化率进一步提高。2016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7.35%,比上年末提高1.25个百分点;户籍人口城镇化率41.2%,提高1.3个百分点。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016年度全员劳动生产率94825元/人,比上年增长6.4%。

“总体经济运行平稳,经济增长质量有所提高。针对经济结构演变的规律和当前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党中央、国务院积极采取措施,在‘去’和‘补’上同时发力,在存量和增量上同时发力,努力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经济结构发生了积极变化。”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厉小朝说。

亮点二:动能转换加快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旧动能转换十分重要。从公报公布的数据来看,中国经济新动能正在加速形成:

——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2016年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其中农村普及率达到33.1%;移动互联网接入93.6亿g,比上年增长123.7%;网民规模7.3亿人,增加4299万人。2016年,网络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6.2%;快递业务量达到31.28亿件。

——新产业新产品快速增长。2016年,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10.5%和10.8%,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4.5和4.8个百分点。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产量增长51.8%,新能源汽车增长40.0%,工业机器人增长30.4%。

——创业创新势头良好。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6543.8+0.55亿元,比上年增长9.4%。2001年,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为29.5万件,比上年增长15.0%,中国有效发明专利授权量超过100万件。

“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传统动能减弱、新动能亟待培育提升的形势,党中央、国务院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创新有序健康发展,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调动微观主体积极性,不断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改善服务’改革,激发经济活力。新力量、新动能不断发力,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不断提升。”厉小朝说。

亮点三:人民福祉增加。

改善人民生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公报显示,过去一年,中国着力改善民生,取得积极成效。

在扶贫方面,按照每人每年2300元的农村贫困标准(2010不变价格),2016年农村贫困人口4335万人,比上年减少12.4万人。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52元,比上年增长8.4%,增速比全部农村居民增速快2.2个百分点。农村全年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1.58万户。

在社会保障方面,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比上年末增加2501万人、375万人和8257万人,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贫困人口救助供养人数分别为1480万人、4457万人全年参加基本医疗保险56265438+万人,接受医疗救助365438+万人。

此外,恩格尔系数继续下降。2016年,全国恩格尔系数为30.1%,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全年棚户区改造开工606万套,基本完成住房改造和公共租赁住房项目658万套。

“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总体要求,党中央、国务院把民生放在首位,努力拓宽增收渠道,大力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努力实施扶贫工程,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公平性,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居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厉小朝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