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礼仪禁忌

国际交往中的基本要求,即基本礼仪,包括五个方面:

1,注意仪表和衣服的整洁,脸、手、衣服、鞋子都要洗干净。男人的头发和胡子不能太长,要修剪整齐。指甲要经常修剪,一般只要指尖,不留污垢,保持双手清洁,手上有疾病或疤痕要戴手套。衣服要整齐挺拔,不能有褶皱,扣子要整齐,裤子扣子不要安排在室外或公共场所。衬衫一般是白色的,有硬挺的领子,袖子和下摆不比外套长,装进裤子里。根据交际场所或交际的需要着装。礼服、领带或领结要系好,佩戴得当,要准备干净的手帕和梳子。皮鞋要擦亮。不要在人前做出不雅的手势,如刷牙、挖鼻孔、掏耳朵、剪指甲、抓痒等。

2.大方得体,态度和蔼端庄,精力充沛自然,举止得体。站着、坐着、走路都要符合套路,要严肃一点,因为任何粗鲁或不礼貌的言行都会被视为不尊重。

3.说话有礼貌,注意自己的身份。你说话的时候,表情和蔼,面带微笑。不要轻易和萍水相逢的人说话。你应该在有人介绍你之后才说话。随便说话也被认为是不光彩的。

4.遵守公共秩序,不打扰或影响他人,尊重他人。不随意指责他人,不给他人造成困扰或不便。评论和指责别人被认为是没有教养的。

5.准时。不能失约,不能加班。失约加班是不礼貌的。对别人的事情承诺不能忘记,一定要讲“信用”,按时做到。失信或者不守约,有损人格,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礼貌的语言是礼仪的表现,可以传递爱和礼仪,让说话的人更受尊重。现在,我国提倡十种礼貌用语:“你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在国际交流中,八个字的礼仪语言被频繁使用:

1,“请”。几乎任何需要麻烦别人的事情,你都应该说“请”比如,如果你需要建议,你应该对别人说“我想问个问题”;在另一种情况下,你可以说:“请顺便帮我寄封信好吗?”在商店购物时,你应该对店员说:“请给我看看这支笔”;如果你想问路,你必须从“对不起”开始。“请”也是人际交往中尊重对方的礼貌表达。当你开门欢迎客人时,你应该说“请进”。客人进入房间时应示意“请坐”。客人坐下后,他们应该说:“请问,你想喝点什么?”饮料准备好后,对客人说:“请喝。”

2.“谢谢”。西方常见的礼仪是,只要别人为你做了什么事,都要说“谢谢”,包括家人或密友。走路时别人给你让路,你一定要说“谢谢”。当你在商店买东西时,你应该对店员说“谢谢”。在一些特定的交流场合,往往是双方互道“谢谢”。当你对别人说“谢谢”的时候,说明你已经充分体会到了别人给你提供的帮助。忽视这一点是非常不礼貌的。

3.“对不起。”西方人的习惯是,如果不小心妨碍或干扰了别人,就说“对不起”。在公共场所不小心碰到别人,一定要说“对不起”;当你需要打断别人的谈话时,你应该说:“对不起,请允许我打断一下。”与他人用餐时,无意中咳嗽或打嗝,应说“对不起”;和客人聚会时,如果需要临时离开座位,也要说“对不起”。不然别人会觉得这个人没教养。

4.“再见”。“再见”不仅是同事和家人相互告别时的礼貌用语,也是西方社会中陌生人接触后相互告别时的礼貌用语。最常见的情况是,在商店里,售货员和顾客在交易后互道“再见”。打车的时候,司机和乘客结账后也会互道“再见”,这是很常见的礼仪。西方国家尊重每个人的隐私权。所谓隐私权,是指个人隐私不受他人打扰或窥视的权利。在国际交往中,尊重隐私也是一个重要的准则。

1,尊重隐私,坚持以个人为交往对象的礼仪原则。比如你帮助了家里的某个人,或者送了礼物,这种行为只对某个人有意义。除了受益人,其他家庭成员不会感谢你,这很正常。

2、尊重隐私,不能侵犯个人空间和领域。一家人住在同一个房子里,他们的房间就是他们自己的世界。不敲门,他们不能擅自突然闯入。去别人家拜访,去别人家,去别人办公室谈判,都要事先约定。

3.尊重隐私,谈话中避免任何涉及个人隐私的话题。具体来说,要做到“五不问”:一不问年龄;第二,不要问你结婚了没有;第三,不要问去哪里;第四,不要问收入;不要问地址。“女士优先”的意思是女士优先或女士优先,这是国际礼仪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女性优先的核心是要求男性在任何情况下,任何情况下,都要尊重、关心、帮助、保护女性的各方面行动。在社交场合遵循女士优先的原则,可以表现出男子气概和绅士风度。当男人和女人走在一起时,男人应该走在外侧。不能并行的时候,男方要让女方打头阵。但当你打开车门、下车、上楼或进入无人指引的地方时,遇到障碍和危险,男方走在女方前面。

乘坐出租车或其他汽车时,让女士先上车;一般是男的先下车,然后照顾女的。

在门口、楼梯、电梯、走廊遇到女士,男士要站到一边,让他先走。有必要开门的时候,男人应该为女人开门。

在社交聚会上,当男士看到女士进来时,应该起立以示礼貌。当客人见到男主人和女主人时,他们应该首先问候女主人。

吃饭时,进餐厅的顺序是,服务员带路,女士跟着,男士“殿后”。一旦坐下,女性不需要起身和别人打招呼,而男性需要起身和别人打招呼。点菜时,你应该先把菜单递给女士。女性在接受男性的礼遇时,不要过于羞涩和害羞,而应该面带微笑表示感谢。在国际交往中,人和国家应该是平等的关系,中国人在与外国人打交道时不应该目空一切,这也是国际礼仪的一个重要原则。国际礼仪最重要的原则是保持人格平等,因为“自卑”和“傲慢”都是把对方或自己置于不平等地位的交际态度。“卑微”有损人格,甚至有损民族尊严;“康”是虚张声势,也伤害了对方的自尊心。要做到“不卑不亢”,我们应该注意:

1,不能有金钱和物质利益的希望和互相企图。只要把握住这一点,双方的人格就平等了。我们没有什么要求,但是我们很冷静,对方放松了没有防备。这种交往自然分不清自卑。如果一味的希望对方保证你的孩子出国或者得到其他物质利益,是很难坚持这个原则的。

2.有为国家和民族奋斗的精神。这种精神在涉外谈判中尤为重要。例如,一个中国代表团到某国洽谈合资项目,但对方对其先进设备向我们要价过高,谈判一度陷入僵局。后来我们领导在一次聚会上演讲时指出:“中国是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早在1000年前就把四大发明的生产技术无条件地贡献给了人类,他们的后代也从未抱怨过他们不申请专利是愚蠢的。相反,他们赞扬他们的祖先为世界科技进步做出了杰出贡献。现在,中国在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中,并不要求各国无条件放弃专利。只要价格合理,我们一点钱都不会给。”这种不卑不亢的精彩发言赢得了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促使对方在以后的谈判中主动降低专利费,双方很快达成了协议。

3、实事求是,但要谦虚,不要过头。以酒席为例。即使是相当丰盛的一桌,主人也会对客人说:“今天没什么特别的招待。请自便。”而西方人则相反,不管食物质量如何,主人都要夸赞自己:“这是当地最好的餐馆”、“这是我的特色菜”,以示诚意。同样,中国人去别人家做客时也非常有礼貌。他们主要是问客人要不要再加点饭。客人说没有,但可能没吃饱。西方人去吃饭当客人,说不吃不喝是真的,从来不客气。因此,在国际交往中,礼貌和谦虚不能过分。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社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同情,拜贺庆有很多礼仪习俗。一般来说,见面礼是在节日期间进行的,是晚辈或地位较低的人对长辈的一种礼貌,也有同行之间相互问候的。如古代的元旦官方拜年,民间的拜年仪式。祭奠礼物时,不仅要恭敬,诵贺,跪拜,还要有礼物。庆祝绞刑的仪式主要在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中进行。人的一生要经历出生、成年、结婚、庆生、死亡几个阶段。围绕这些生活节点,形成了一系列的生活礼仪。儿孙繁衍是家族大事,出生仪式自然隆重热闹。宝宝满月的时候,亲戚朋友都来祝贺他,给他营养的食物,鞋子,帽子,衣服。孩子长大了,要有一个成年礼,中国传统社会叫加冕仪式。男人到了20岁,就会被冠上新的名字,表示他有资格结婚,承担社会事务。65,438+05岁,女方披头散发,送礼,表示已到结婚年龄。现代成人礼的年龄是18岁,学校举行集体成人礼宣誓仪式,强调年轻人的成人意识。婚姻是人生大事,传统社会非常重视。传统婚礼有六道程序,所谓“周公六礼”,即收礼、问名、收礼、邀客、迎亲。宋代简化为三礼:收礼、收币、迎亲。婚礼的高潮是亲自迎接新娘,新郎会去新娘家。新婚夫妇拜年后,会去洞房进行结拜仪式和结婚仪式。结婚那天,亲戚朋友都来互相祝贺,主人要为客人们摆一顿丰盛的酒席。生日仪式通常在四十岁以后举行。生日那天有生日庆祝会,亲朋好友送生日礼物祝贺。人生最后的仪式是葬礼,谁也逃不掉。中国人很重视送死,葬礼发达。这是一场人们自愿死去的白色婚礼。亲戚朋友前来吊唁。为了表达哀悼,人们应该提供挽联,手或礼物和现金礼物。死者通常在三到五天后下葬。吊贺庆的仪式显示了社会合作的精神和社会团结的气氛。

中国人的礼仪精神是亲爱人,礼仪原则是自卑尊重他人。与人交往,要低调,要谦虚,要尊重别人,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如果一个地位高的人屈尊与地位比他低的人交朋友,会得到很好的社会效果。“欲善其事,先敬其小。”而尊重他人不仅仅是一种礼貌的姿态,或者仅仅是一种礼仪性的表达,更是对他人发自内心的尊重。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尊重,礼仪就成了虚套,不符合传统的礼义标准。在传统的风俗习惯中,诚实谦逊、与人和谐、修身养性的原则在当代社会仍然值得提倡。当然,现在我们对传统风俗习惯的继承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认真分析和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