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治中的论文和专著

所领导的课题组发表SCI及国内核心期刊论文近两百余篇,已提交国家发明专利17项,其中9项已获得授权,主编高等农林院校“十·五”、“十·一五”规划教材《兽医免疫学》、《兽医免疫学实验指导》及专著《禽病诊治彩色图谱》等。

1、崔治中主编, 禽病诊治彩色图谱,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  2.崔治中主编,兽医免疫学(大学本科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 该教材获2005年度全国农业院校优秀教材奖。  3.崔治中主编,兽医免疫学实验指导(大学本科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

主要研究方向:动物分子病毒学和家禽肿瘤病及免疫抑制病

科学技术方面的主要成就和达到水平:

一. 从80年代中以来,对鸡的一种有高度传染性和致肿瘤性的马立克 病病毒(MDV)的与肿瘤相关的38KD磷蛋白(pp38) 作了系统的有创新性 的研究,多年来一直处国际前沿水平: 在国际上首先鉴定出pp38基因(Cui et al.,1990), 并完成了全基 因DNA测序和整个基因结构及调控成分的分析(Cui et al., 1991)(相 关论文已在国际上被引用85次) 率先将完整的pp38基因在昆虫细胞表达(崔治中等,1992) 根据抗重组pp38鼠血清的免疫学反应,提出了在非致病性的II和III 型MDV中也存在着学术界一直认为是致肿瘤性的I型MDV特异的pp38 基 因的类似物的推论(Cui et al., 1992),已为国外所引用和证明 首先发现并用试验证明了,重组pp38 基因产物可抑制雏鸡对某些抗 原的免疫反应(Cui et al., 1996崔治中等,1997) 最近,在分析8个MDV强毒株和天然疫苗毒CVI988株的pp38基因DNA差  异的基础上, 鉴定出导至不同毒力或致瘤性毒株间的不同抗原决定 簇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并以此构建了能在pp38 基因中表达强毒决 定簇的CVI988株定向点突变病毒, 以此在鸡体试验中进一步证明了强 毒株来源pp38的免疫抑制作用及其相关的功能区( 崔治中等 , 1997, 1999)。据此推测pp38在MDV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可能与抑制鸡对肿瘤细 胞的免疫监视作用有关。这是国际上MDV 的第一个与蛋白质生物学特 性相关的定向点突变株病毒。 为此, 国际马立克病研究权威、 美国康乃尔大学教授在其最近对 MDV致肿瘤研究的综述性论文中,在谈及MDV 肿瘤细胞逃逸鸡体的免疫 监视作用的机制时,用一整段评述了该候选人完成的上述进展,他说: 崔氏等(1996,1997)所做的工作,揭示了由MDV 编码的蛋白质可能的免 疫抑制作用。他们发现,在肌肉注入鸡体后,重组pp38蛋白质可显著减 弱鸡对小鼠红血球的免疫反应,但不影响对大肠杆菌的免疫反应。 此 外,他们还将强毒型GA株的pp38 基因插入疫苗毒 CVI988 株中构建了 MDV的重组病毒株。接种了这种重组病毒的鸡产生的抗MDV抗体水平低 于接种了原始CVI988株病毒的鸡。这些结果应将激发这一领域的进一 步研究。(Calnek, 1998, Avian Pathology, 27:s54-s64). 对MDV的pp38 基因及其产物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在比较医学上对阐明 病毒性肿瘤发生和预防的机制有很大意义。 自1990年初回国后,已在MDV分子生物学方面先后主持了5个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包括一个重点项目),除了在pp38 基因方面的长期 系统研究外,还在国际上首先鉴定出MDV群***同性抗原79kd蛋白基因 , 首次用实验证明和直接观察到MDV的囊膜糖蛋白B对MDV 易感细胞的识 别和粘附作用,以上部分内容95年获国家教委科技成果二等奖(A类)。 在MDV分子生物学方面,已在国内外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二. 研制出对禽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V,一种反转录病毒)的单抗 免疫诊断试剂合获美国专利。建立了国际上第一套针对REV 的群*** 同性及亚型特异性单克隆抗体(Cui等,1986)。利用这套单抗, Chen等 (1987)成功地将世界各地从不同鸟类分离到的REV 毒株分为三个型 用该套单抗,研制出能从各种病料样品中直接检出REV病毒抗原的免疫 酶联试验系统,这一方法不仅特异性高,而且灵敏度比国际上过去采用 的标准法高50倍(Cui等,1988)。由这一套单抗制成的免疫酶联试验试 剂合于992年获美国专利局专利 (专利号:5,130,232),第二发明人, 有关论文的第一作者,是研究的实际完成者。  三. 在国内外首先确定了驴的一种新疑难病──母驴妊娠脂血症 病理性质和鉴别诊断的依据。 该病是60年代开始在我国北方出现的一种新病,发病率达10%, 病死 率近40-50%。由于无特征临床症状,对该病一直采用产前不吃 这一 含糊的病名,该候选人根据病理组织及血、尿液生化研究,提出该病是 糖-脂肪代谢紊乱引起的新陈代谢病,其最主要特征是血清总脂升高及 全身性特别是肝脂肪变性。血清呈乳白色这一物理性状可用于将该病 与其它病引起的不吃病相鉴别。大剂量葡萄糖的治疗效应证明这一 变性是可逆性的。1974年在河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的交流刊物上发表 了二篇系统研究论文。1975年后, 有国家组织的研究该病的西北地区 协作组各单位也陆续发表论文,均报道和证实了类似的结果。这一研究 成果在1978年河北省科技大会上获科技成果奖, 是唯一受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