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斗镇的经济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全镇广泛开展“农业科技效益年”,大力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优化产业结构和农业资源配置,使主导产业逐步向专业化、基地化、规模化发展。2000年,全镇大型农业企业发展到283家,承包粮田287公顷。大力发展“冬季农业”,在1997建设冬暖式塑料大棚69个,其中蔬菜大棚40个,花卉大棚5个,养殖大棚104个。
大力发展规模化畜牧业。2000年,全镇共有养殖大户46户。除鹿、狐养殖外,还有6个万只以上的养殖大户。青石关村是以博山区命名的专业养鸡村。浮山村的“淄博和平鸽良种开发中心”是一家以育种、养殖、科研、加工、回收、开发为主,集科、工、贸于一体的新型农业产业化企业。目前拥有美国落地王鸽、上海白羽王鸽、泰国红宝石鸽等6大品系6万余对优良鸽种,资产6063万元,年产值过亿元。
该镇高度重视水果和种植生产,积极发展建设千亩烟台樱桃基地,现已种植40公顷。千亩红叶外小镇项目已完成600多亩,种植火炬、黄栌、五角枫等红叶树2.5万株。大力推进林业大户承包,开展全民义务植树。1994通过山东省荒山绿化标准。2000年,增福村被全国绿化委员会命名为“全国造林绿化千家村”。2000年,全镇农业总产值2888万元,其中种植业1805万元,林业210万元,畜牧业873万元。粮食产值与农作物产值之比为3∶2。建国前,镇上的煤炭分别被买办资本月升公司和官僚资本新城公司垄断。当地工业主要有红炉锻造镰刀、铁厂铸造铁锅和铁锤,以及木工、石灰窑等小型企业,从业人员480人,年产值5.6万元。
建国后,八斗镇充分利用丰富的地下矿产资源,张八铁路直达八斗,博宜公路、林忠公路、湖南公路穿越八斗,迅速恢复了煤炭、焦化、采石等资源型企业和镰刀、铁锅、木工等传统企业。1978,从业人员5506人,年产值8600万元,利税890万元。
改革开放后,八斗镇实施“工业建镇、科教兴镇、对外强镇”的经济发展战略,坚持“镇抓镇办、村抓村办”的工业发展道路,以工业为重点,以对外开放为突破口,坚持集体和个人共同参与,为全镇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一是重视投资,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淄博聚酯厂等一批技术先进的项目建成投产,实现了该镇“从重工业到轻型合理,从资源到商品,从劳动密集型到技术密集型”的建设方针。全镇已形成化纤纺织、玻璃器皿、陶瓷、冶金、建材、铸造、机电、木家具等10系列。,以及轻重比例协调的工业体系。全镇* * *实施技改和新建项目186个,新增产值51万元,利税651.5万元。第二,对外开放。每年都组织企业参加经贸洽谈,大力开发新产品出口。2000年,自营出口创汇453.6万美元。第三,抓企业改制。全镇按照政企分开、产权清晰、管理科学的原则,结合实际,兼并、拍卖、破产了一些小企业和亏损企业,使企业重新焕发生机。1997年7月,原镇办企业博山社会福利毛纺厂破产。165438+10月淄博聚酯厂转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65438+2月,八斗耐火材料厂、黑山玻璃厂改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1998年5月,博山区福山粘土矿(含博山盛达水泵厂)破产。8月,博山硅砂开发实业公司(原八斗硅砂厂)破产。4-6月11,博山福利橡胶厂、博山史明家具公司、福山耐火材料厂、八斗床上用品厂、博山赖金福电器厂先后改制为私营企业。9月30日,淄博涤纶厂退股,转为个人股份合作制企业。5438年6月+10月,博山陶粒厂转到北河口村经营。现有镇办企业3家,股份制企业9家,村办企业99家,中外合资企业9家,个体企业354家,从业人员10061人。2000年总产值654.38+3.65亿元,利税654.38+0.654.38+0.9亿元。
八斗建安公司2000年基建投资3086万元,建筑面积25.3万平方米,总产值654.38+0.27亿元,利税730万元。
八斗镇党委、政府以建设“工业重镇、经济强镇、新城”为总体目标,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下大力气转变发展方式,努力提高发展质量,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工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一是经济总量继续扩大。2008年,全镇工业企业351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4户,主要涉及汽车零部件、机械加工、铸造、陶瓷、新材料等行业。2008年工业总产值1,41.28亿元,同比增长43.1%;实现销售收入1,31亿元,同比增长35.84%;地方财政收入4884万元,同比增长48.7%。增福村、苏家沟村、北河口村、浮山村、杏花崖村于2008年进入经济强村行列。二是产业集群优势日益显现。通过不断升级改造传统产业,培育壮大优势产业,逐步形成了以马虹集团、山东机械集团、富源履带、黑山铸钢为骨干的机械装备制造业,以黑山玻璃、福泰日用瓷、宝祥玻璃为骨干的陶瓷玻璃产业,以乐飞焊接工业、八陡耐火材料为骨干的新材料产业。产业集群优势日益显现,产业链不断延伸,配套能力逐步增强。其中,马虹集团进入全市百强企业行列;马虹集团、黑山玻璃有限公司被区委、区政府表彰为2008年度明星企业;山东福泰陶瓷有限公司被区委区政府表彰为2008年度优秀企业。三是项目建设持续推进。2007年和2008年,该镇共建设工业项目118个,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612万元。四个项目分别被列入区重点工业项目,其中由马虹集团投资9000万元的静压铸造流水线项目被评为2008年度区优秀重点项目。四是科技创新成效显著。依靠科技创新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努力挖掘科技潜力,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2008年,全镇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421亿元,同比增长82.09%。马虹集团等企业申请专利18项,增福村被省科技厅认定为全市唯一的省级新农村建设民生科技示范村。通过大力实施品牌驱动战略,品牌创建取得重大突破。2007年,山东博山福泰日用陶瓷有限公司“福泰”牌日用瓷荣获国家免检产品、省著名商标、山东省陶瓷行业名牌产品称号;2008年,黑山玻璃有限公司日用耐压玻璃器皿、山东龙山实业有限公司乐飞牌焊丝被认定为“山东名牌产品”。第三产业随着第一、二产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第一、二产业的疲软而萧条。八斗镇的第三产业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1.七七事变前的繁荣时期,从宋代到金元时期,八斗镇煤炭、陶瓷、焦化、铁器的兴起和发展,必然会促进交换的发展。尤其是清末民初,八陡镰、铁锅、煤早已名声在外,其产品遍布黄河流域和东北地区。工矿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和繁荣。康熙年间,镇上的八斗、浮山街,商店、杂货铺、布店、窑店、小店比比皆是。大集期间,粮布、日用品、蔬菜水果大量涌向市场,其繁荣程度为博山县所有乡镇之冠。
二、国有企业独家经营期从1953到1978。1948成立博山华昌贸易分公司,在八斗设有商业集团,国有商业进入八斗镇。1952年9月,八斗镇北河口村群众集资51 00元成立淄博三区联村供销社,现为八斗商业服务公司。从65438到0956,个体商家分为石炭纪码头店和福山店。博山区粮食局在八斗设立八斗粮管所,统一供应粮食;博山区蔬菜公司在八斗设立蔬菜店,负责全镇蔬菜供应;博山商业服务公司在八斗镇设立了照相馆、理发店、餐馆和旅馆。1978年从业人员210人,产值2.8万元,利税3000元。
第三,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市场经济时期。八斗镇政府迅速恢复扩建了八斗、浮山、石炭坞三个市场,建设了石炭坞、淄博畜禽交易市场等八个农贸市场。集镇和村庄的改造应当实行统一规划。临街楼房一层全是商铺,鼓励农民和下岗职工从事商业和餐饮。截至2000年底,全镇共有个体工商户2672户,从业人员4792人,实现产值1.21亿元,利税3200万元。
特色产业八斗镰刀、铁锅、煤炭是八斗镇的传统特色产业。玻璃制品、日用陶瓷、金属铸件、高级耐火材料、实木家具是八斗镇新兴的特色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