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酐法BDO专利权人

1,4-丁二醇(BDO)是重要的基础有机[wiki]化工[/wiki]和精细化工原料,可生成四[wiki]氢[/wiki]呋喃、聚四亚甲基二醇醚、γ-丁内酯、N-甲基吡咯烷酮等多种衍生物。BDO及其衍生物广泛用于生产工程塑料和化学纤维。目前BDO在全球整体产能过剩(主要在欧美)。2006年BDO全球产能约为654.38+60万吨/年,开工率约为75-80%。但是,地区之间差异很大,特别是BDO在中国的现有容量仍然很小。近年来,随着PBT树脂、氨纶等下游产业的发展,BDO在国内供不应求,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网。2001到2005年,进口依存度超过60%。2005年,中国的BDO消费量比2004年增长了16.5%。2006年中国BDO消费量较2005年继续增长近15%,未来几年随着下游发展,BDO需求将继续快速增长。

BDO的生产技术

BDO的生产方法有20多种,但其中只有5-6种真正工业化。

最早的方法是20世纪30年代德国Reppe公司成功开发的乙炔和甲醛生产1,4-丁二醇的工艺。巴斯夫、ISP、杜邦等化工公司一直采用这种方法,并进行了许多改进,直到现在仍占据主要地位。

20世纪70年代,日本三菱化学公司成功开发了以丁二烯和醋酸为原料的工艺路线,并在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省运行了多套生产装置。

20世纪80年代末,英国Davy公司开发出顺酐低压气相加氢工艺进行生产,日本Crockner公司开发出以环氧丙烷为原料的1,4丁二醇生产方法,获得专利,但未能实现大规模工业化装置。

20世纪90年代,美国利安德公司成功开发了以环氧丙烷为原料的烯丙醇工艺,并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建成了5万吨/年的生产装置。同期,英国BP公司和德国Lurgi公司经过三年的努力,成功开发出以C4馏分为原料,由正丁烷再经1,4-丁二醇生产顺酐的“Geminox”工艺,并成功应用于工业生产。

补充:简称:BDO

别名:1,4-二羟基丁烷

英文名:1,4-丙二醇;1,4-丁二醇;1,4-二羟丁烷

结构式:hoch 2ch2 ch 2 oh

分子式:C4H10O2

无色油状液体,易燃,易混溶。溶于甲醇、乙醇和丙酮,微溶于乙醚,沸点235℃熔点20.10C,闪点(开杯)1210C,相对密度(d -420)1.0171,折光率1.446。

产品用途:1,4-丁二醇是一种基础化工和精细化工原料,广泛用于生产工程塑料和纤维,如PBT、弹性纤维、四氢呋喃(THF)、聚四亚甲基二醇醚(PTMEG)、UP、溶剂领域,以及医药和化妆品行业。1,4-丁二醇还可用于生产N-甲基吡咯烷酮(NMP)、己二酸、乙缩醛、马来酸酐、1,3-丁二烯和线型UP的链促进剂。

包装、储运:用铝、镀锌铁桶或塑料桶包装,或作为易燃、有毒物质用油罐车储运。因为熔点高达200C,所以应该在罐车上安装加热管。

1,4-丁二醇生产装置设计能力为25000吨/年。该装置采用改进的GAF低压浆态床丁二醇生产工艺,是世界上最先进的Reppe法丁二醇生产路线。我公司建设的丁二醇装置已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装置,该装置以电石和乙炔为原料,在低压浆态床中采用Reppe法生产丁二醇。同时填补了国内该生产工艺的空白,成为国内最大的1,4-丁二醇生产基地。产品1,4-丁二醇具有纯度高、质量好的特点,可为下游产品开发提供良好的原料保障。将推动山西乃至全国该领域的产业结构调整。

1,4-丁二醇是重要的有机和精细化工原料,是生产工程塑料和PBT纤维的基础原料。PBT塑料是五种最有前途的工程塑料之一。

1,4-丁二醇是生产四氢呋喃的主要原料,四氢呋喃是重要的有机溶剂。聚合聚四亚甲基二醇醚(PTMEG)是生产高弹氨纶(莱卡纤维)的基础原料。氨纶主要用于生产高档运动服、泳衣等弹性针织品。

1,4丁二醇的下游产品γ-丁内酯是生产2-吡咯烷酮和N-甲基吡咯烷酮的原料,从中衍生出乙烯基吡咯烷酮、聚乙烯吡咯烷酮等一系列高附加值产品,广泛应用于农药、医药、化妆品等领域。

目前,工业化生产1,4-丁二醇的原料路线主要有五条:

1,以乙炔和甲醛为原料的雷普法

雷佩法是20世纪30年代由西德雷佩等人开发成功的经典生产方法。该公司是BAsP的前身。该方法以乙炔和甲醛为原料,通过合成和加氢两步反应生产1,4-丁二醇。第一步由乙炔和甲醛生成丁炔二醇,第二步丁炔二醇加氢生成1,4-丁二醇。该方法是生产1,4-丁二醇的传统方法。最早的以SiO2 _ 2为载体的氧化铜催化剂,反应器内乙炔分压高达0.5MPa,生产起来很不安全。改进后采用以硅酸铝为载体的铜乙炔催化剂,并加入铋抑制聚合反应,克服了原工艺的缺点,反应温度均匀稳定,安全性有保证。有两种Reppe工艺,即经典的BASF工艺和改进的GAF工艺。

2.丁二烯法

1,4-丁二醇由丁二烯生产。已建成的生产装置有丁二烯乙酰氧基化和丁二烯氯化,以前者为主。丁二烯乙酰氧基化在日本三菱化学公司于1970首次工业化。该方法具有生产工艺复杂、投资高、催化剂昂贵、水解时蒸汽消耗量大等优点,但具有原料易得、反应选择性高、易于调节1,4-丁二醇与四氢呋喃的比例等优点。

3.以环氧丙烷为原料的可乐丽法。

先将环氧丙烷异构化成烯丙醇,然后在有机膦配体催化剂的作用下氢甲酰化生成主产物Y-羟基丙醛,再经萃取、加氢、精制得到1,4-丁二醇。该工艺具有投资少、流程简单、千吨级仍有竞争力、副产物利用价值高、铑催化剂可循环使用、使用寿命长、1,4-丁二醇收率高、蒸汽消耗低、氢甲酰化和加氢为液相反应、工艺负荷易变化、1,4-丁二醇产量可根据市场调整等特点。日本的可乐公司开发了这一工艺,日本的大赛路公司也建设了65,438+0,000 t/a的生产装置,但由于日本环氧丙烷原料短缺而没有投产。美国Arco化学公司采用Haakon氧化法联产苯乙烯和环氧丙烷,用廉价的环氧丙烷建成3.4万t/a 1,4-丁二醇装置,已投产。因此,该工艺的经济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料环氧丙烷的价格。

4、马来酸酐酯化加氢法

马来酸酯低压气相加氢工艺由英国大卫公司开发成功。通过调整工艺条件,可以改变BDO、GBL和THF的比例。为了设计工业装置中BDO的最大产量,可以根据BDO和GBL的化学平衡,采用循环使用GBE直到GBL耗尽的方法,使BDO的产量最大化。其优点是酯转化率高,反应条件温和,设备材料要求低,催化剂价格低,使用寿命长,投资和生产成本低,1,4-丁二醇和四氢呋喃产品的比例调节范围宽。

5.BP/Lurgi Geminox工艺

由英国石油公司和德国鲁奇公司联合开发。该工艺将正丁烷气相氧化成马来酸酐与马来酸酐加氢技术相结合。仍以C4馏分为原料,全流程包括顺酐生产、马来酸加氢和1,4-丁二醇精制。在该工艺中,BDO只需加氢精制即可得到,不需要酯化。缩短整个流程,减少设备数量,相应降低资金投入和运行维护费用。对马来酸酐的纯度要求相对较低。该工艺对催化剂的选择性高,使用寿命长,无需更换催化剂,副产物量少,几乎可以将顺酐转化为BDO。THF和GBL也可以通过稍微改变氢化、回收和纯化过程中的工艺条件来生产。英国石油公司在美国俄亥俄州利马投资超过6543.8亿美元,建造第一台BDO装置。项目产能为63000吨/年,装置于2000年7月投产。BP和Lurgi正在合作设计第二套装置,预计比Lima装置节省10-20%。

第二,技术进步

1和巴斯夫流程

一种由丁烷生产BDO的新工艺,将BASP公司的丁烷转化为顺酐的气相氧化法与Kvaerner公司的酯加氢技术相结合,将在路德维希港年产65,438+00吨BDO的示范工厂进行试验。这项技术是在巴斯夫与Kvaemer技术公司达成协议后开始发展的,协议内容包括巴斯夫可以利用kvaener公司的马来酸酐生产丁二醇的工艺。新的联合工艺属于巴斯夫公司,而现有的酯化和酯加氢工艺仍然属于卡尔纳公司,许可证可以继续发给第三方。该组合工艺取消了顺酐的蒸馏和精制工序,可大大节约投资。包含在溶剂中的马来酸酐可以不经分离直接酯化。氢化过程中使用的氢气气化马来酸酯,留下溶剂循环使用。Kvaerner工艺通过酯中间体将酸性物质转化为非酸性化学品,这使得使用碳钢设备成为可能,铜基催化剂可用于加氢反应器。

2.西萨斯过程

米兰的Sisas也开发了马来酸酐联合工艺。据说可以大大节省投资,减少原材料和公共工程的消耗。该公司副总经理说:“从丁烷生产BDO及其衍生物的关键因素是MA技术、加氢工艺和规模经济。我们非常接近不经过酯化阶段直接加氢。”Sisas号称成本最低的生产商,其他一些工艺采用传统工艺(如MA酯化),限制了操作规模或必须克服流化床的困难。目前,该公司正在欧洲或美洲寻找合适的地点,并采用新技术建设654.38+万吨/年装置。

3.对我国1,4-丁二醇生产和发展的建议

目前国内工业化生产的只有一套丙炔醛装置和一套顺酐装置。然而,中国对PBT和聚氨酯的需求增长迅速,所需的BDO严重依赖进口。同时,我国现有的正丁烷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因此,有必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或采取合资合作的方式,集中资源,建设1-2套具有相当规模和竞争力的正丁烷-顺酐-BDO联合工艺,促进我国顺酐和BDO工业的整体水平。但同时也要注意,各地要依托正丁烷资源,不能盲目发展。在国内现有顺酐生产装置的基础上,还可以探索进行技术改造的可能性,实现顺酐溶液到BDO的分离精制,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值得参考的文件:/dangyuan/file/3wandun.doc

再次回答你~希望能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