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太嚼的无骨凤爪是真的吗?
在国外,各种动物和下脚料往往被加工成动物饲料或宠物食品,而在中国却是餐桌上的美味。
有些下脚料甚至比肉还贵,比如鸡爪。
鸡爪是结缔组织,主要是胶原蛋白,除了表面的皮,营养价值很差。
不过胶原蛋白也让鸡爪炖后味道很好,而且鸡爪脂肪少,作为配菜还是挺不错的。
但是鸡爪里面有很多骨头,显得很粗鲁,不方便弄脏。
在家吃还是烧烤摊吃都无所谓,办个酒席就难了。
大概十年前,无骨鸡爪出现在餐厅,吃起来感觉很棒。
但随后又有传言说这些无骨鸡爪是老太太嚼出来的,甚至还有人拍照(其实是泰国的一家作坊),让很多食客产生了心理障碍。
嚼过鸡爪的人应该知道,要嚼干净并不容易。怎么可能用嘴啃一只完整的没有骨头的鸡爪?
其实无骨鸡爪是用刀剪等简单的工具手工剥出来的。看切口整齐就知道了。
柴鸡的鸡爪比较薄,不太好加工,所以我们现在吃的大多来自于白羽鸡或者其他肉鸡,质地也比较嫩。
烹饪前把鸡爪剁掉。做菜的时候需要掌握火候。如果煮的时间太短,骨头就不容易出来。如果煮的时间过长,剔骨时容易损伤皮肤,影响美观。
比如研究表明,88度煮12分钟,去骨率、脆性、完整度最好。
接下来的关键步骤是冷却,鸡爪用冷水快速冷却,从软到硬。
在这个过程中,骨骼和结缔组织的收缩程度不同,导致骨骼和血液的连接变得松散。
接下来用小刀沿着骨头方向切开鸡爪的背部,最后用手指捏住指骨推入,然后取下。腿骨也是如此。
此外,还有一种剔骨术在川渝地区流传。
煮鸡爪和冷却是一样的,只是先用刀把腿骨切开,去掉。
然后用木锤轻轻敲击脚趾,再将脚趾骨取出。
虽然已经有一些专利技术宣称可以通过机器实现自动去骨,但实际上目前去骨主要还是人工完成。
这是因为鸡爪形状不规则,不利于标准化操作。
熟练工人剥一个鸡爪只需要半分钟,一天能剥60-80公斤。
当然,网上流传的“用嘴嚼鸡爪”也不是完全不可以。
在小作坊里,如果烹饪和冷却工艺掌握不好,个别鸡爪不容易去骨,可能会出现手和嘴并用的情况,但这不会是普遍做法。
另外,市面上还有生的无骨鸡爪,用嘴嚼出来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
因为生鸡爪被微生物污染的风险太大了。
其实就算是用嘴嚼出来的,也没什么好吃的。
毕竟鸡爪去皮后要清洗干净,吃之前还有加热等步骤。
你不介意你的鸡爪天天踩在鸡屎里。你为什么要介意老太太?
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