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近代对西方技术的引进

近代史是指从1840鸦片战争到五四时期。西方技术的阴茎最早应该是洋务运动。1861年,清政府设立“国际事务总理府”,这是清政府新设立的外交机构。

1862年在京设立文同馆,培养翻译人才,是清代最早的洋务学堂(1902年并入史静大学堂)。

1863,上海成立“粤馆”;第二年,在广州设立了“广东馆”。“粤语馆”的主要目的是培养精通外语的人才。

1865,江南制造局在上海成立,设有翻译厅;同年,金陵机械制造局在南京成立。

1866年,马尾船务局在福州成立。

1870年,在天津成立兵工机械总局(后更名为北洋机械制造局)。

1872,招商局船舶在上海成立;中国官方派出的第一批留学生出国,是在容闳的指导下选拔的。建立《申报》。

1875,建议各省设立外校;在科举考试中设立“洋务进取”这一项。

1878年,兰州织造局在兰州成立,是中国最早的机器毛纺厂。

1879年,中国第一条电报线在天津——大沽段建成。1881年,电报局成立,设立了上海-天津电报线。

1880年,在上海建立机器织造布局,是中国最早的机器棉纺织厂。同年,在天津成立史静学校,购买军舰;设立南北电报局。

1881年,开平矿务局成立。

1882年,旅顺军港成立。

1885年,清政府建立新的海军衙门;在天津创办陆军军械学校。

1890年,湖北枪厂在汉阳成立;在湖北和江西,成立了汉冶坪煤铁厂和矿山公司。

从1875开始,在河北磁县、台湾基隆、安徽贵池、唐山、湖北荆门、大冶等地开煤矿,是我国机械化采煤的开始。最成功的矿井是唐山附近的开平煤矿,1882年产3.6万吨,1889年产24.7万吨。这个矿是商业性的,讲求效率和经济,一直保持着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