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扇和团扇
南宋是绘画比较流行的时期。这一时期,绘画已经逐渐渗透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不再是贵族豪门和文人墨客的专利。南宋花鸟画基本保持了北宋的工笔写实画风。不同的是,北宋以斜石、花草、花鸟的大型卷轴画为主流,南宋以扇面、册页、代表断枝、地方、普通花鸟的轻件为主流。虽然这些速写的气势不如从前,而且常常在画面的边角上做文章,但这些速写的特点是非常突出的,如注重具体的、瞬间的意境和情态的表现,形成了构思新颖、主题鲜明、描写生动、笔法精湛、技法多样的风格,给人以清新典雅之感。据史料记载,南宋时期有不少知名的花鸟画家,但这一时期流传下来的花鸟画大多并不出名。所以当时的大部分画家很难用自己的作品进行深入的研究。
东汉时扇子开始流行,民间有细长的竹扇和蒲扇。随着丝织手工业的发展,出现了一种用丝绸制成的宛扇,形似明月,称为“团扇”或“宛扇”,也叫“相思扇”;还有长方形、梅花、葵花、六边形等形状,扇柄用骨、木、竹等材料,精雕细刻;还有木、竹、骨等材质的手柄;还有扇子吊坠,流苏,玉饰。三国第一次出现在扇子上写诗作画。据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志》记载,有一则关于曹孟德主簿杨修与魏太祖“画扇延而成蝇”的故事。晋书?《王羲之传》里有个故事,王羲之给一个老婆婆写了一把扇子。当时有个“老母亲”,“持六角竹扇,向王羲之求书”,“羲之为五字书”。她卖的时候,从十二涨到一百。今浙江绍兴嵇山南有一座“范桥”,相传是王羲之的范所。
隋唐时期,世界上盛行“万扇”、“羽扇”,北宋时期出现了少量的纸扇。携带非常方便的折扇是北宋宣和年间从日本传入中国的。折扇又叫“聚头扇”、“铺扇”、“聚骨扇”。南宋时期,范画、范卖、范藏盛行,范书画成为重要的绘画样式,出现了范店和画商。总结宋代扇子的历史,竹扇和蒲扇是最受欢迎的扇子,而仕女仍用精致的圆扇。南宋很多花鸟、山水、人物小品都采用了团扇形构图的形式。清代文人写扇画成为一种时尚。浙江、苏州、四川等地盛产折扇,这里也流行题字、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