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管理规定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管理的一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具有科研职能的高等学校,其他教育机构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参考文件

以下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至关重要。对于注明日期的参考文件,只有注明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对于未注明日期的参考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修订版)适用于本文件。

GB/T19000-2008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和术语

3术语和定义

GB/T 19000-2008中定义的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高等院校

按照国家规定的设置标准和审批程序,通过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以普通高中毕业生和职业高中毕业生为主要培养对象,经批准举办的全日制大学、独立学院、专科学校、高等职业学校等教育机构,实施高等教育。

3.2知识产权知识产权

自然人或法人对其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依法享有的权利主要有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地理标志权、植物新品种权、未公开信息专有权等。

3.3教职员工

高等学校的教师、职员、临时雇员和实习生,以高等学校名义从事科学研究活动的博士后、访问学者和实习生等。

3.4学生

被学校依法录取并具有学籍的受教育人员。

3.5工程项目

由一组有开始和结束日期的协调和受控活动组成的独特过程,旨在满足规定的要求,包括时间、成本和资源限制。

[GB/T19000-2008术语和定义3.4.3]

注1:单个项目可以作为一个更大的项目结构的组成部分。

注2:在某些项目中,随着项目的进展,目标逐渐清晰,产品特性逐渐确定。

3.6科研项目科学技术研究项目

大学及相关组织在一定时期内开展科技研发活动所承担的项目。

3.7项目团队

完成科研项目的组织形式是隶属于高等学校,相对独立地开展研究开发活动的科研单位。

4知识产权文件的管理

4.1文件类型

知识产权文档包括:

a)知识产权管理职责、机构设置等相关文件;

b)人力资源、基础设施、财务资源和信息资源管理中的知识产权文件;

c)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过程中形成的知识产权管理文件;

d)实施知识产权管理文件形成的记录;

e)与知识产权相关的外来文件。

注1:上述文件的现有介质可以是纸质文件、电子文件或视听资料。

注2:外来文件包括法律法规、行政决定、司法判决、律师函等。

4.2文件控制

知识产权文件是高校实施知识产权管理的依据,应当确保:

a)发布前应经过审查和批准;

b)文件内容表述清楚、完整,保存方法和保存期限明确;

c)外来文件应保持完整;

d)建立、维护和保持知识产权记录;

e)按照文件类别和密级进行管理,便于识别、访问和阅读;

f)为特定目的需要保存的作废文件应进行标识。

5管理职责

5.1本金

校长(或院长)是高等学校知识产权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承担以下职责:

a)批准并公布高校知识产权目标,实现知识产权资产的保值增值;

b)批准和发布知识产权政策;

c)组织最高决策机构对重大知识产权事项进行决策;

d)明确知识产权管理的职责和权限,确保有效沟通;

e)确保知识产权管理的保障条件和资源配置。

5.2管理委员会

成立由最高管理层、学科专家、管理运营机构代表等组成的知识产权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知识产权管理事务,并承担以下责任:

(一)制定适合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知识产权长、中、短期目标;

b)审查知识产权政策;

c)审查知识产权工作计划并监督其实施;

d)协调知识产权管理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

e)形成重大知识产权问题的决策方案;

f)审查重大知识产权资产的处置计划。

5.3知识产权管理和运营机构

5.3.1知识产权管理组织

设立知识产权管理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并承担以下职责:

a)起草并组织实施与知识产权相关的政策文件;

b)建立知识产权绩效评估体系;

c)起草并组织实施知识产权工作计划;

d)组织知识产权培训;

e)选择、协调、监督和评估知识产权服务机构;

f)知识产权的日常管理。

5.3.2知识产权运营机构

设立知识产权运营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并承担以下职责:

a)建立知识产权资产的统计和分析系统;

b)建立知识产权资产评估体系;

c)提出重大知识产权资产的处置方案;

d)参与重大项目的知识产权布局;

e)知识产权运营的日常工作。

注: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和知识产权运营机构可以合并。

5.4知识产权服务支持组织

设立知识产权服务支持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并承担以下职责:

a)为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运行提供服务支持,受管理委员会和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委托,承担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检查和监督工作,提出改进措施的建议;

b)为管理委员会、知识产权管理和运营机构提供服务支持;

c)负责知识产权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和维护;

d)建立信息收集渠道,负责知识产权信息及其他数据和文献资源的分类和处理;

e)为重要科研项目提供全过程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

f)日常专利检索和专利分析;

g)组织知识产权信息使用的培训和推广。

注:负责信息服务的图书馆和其他高等院校应设立知识产权服务支持机构。

5.5知识产权专员

各部门和科研机构应设立知识产权专员,承担本部门的以下职责:

(一)起草并组织实施知识产权计划;

b)知识产权培训;

c)知识产权的日常管理。

注:科研机构包括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科研机构和学校设立的研究中心等。

5.6知识产权专家和顾问

建立知识产权专家库,聘请校内外专业人士担任专家。根据知识产权管理和运作的需要,可以聘请知识产权专家或机构协助重大知识产权事务。

6资源管理

6.1人力资源

6.1.1人事合同

人事合同应当明确知识产权的内容,包括:

a)通过聘用合同、劳动合同和劳务合同管理教职工,约定知识产权的归属和保密条款;

b)明确发明人和创造者享有的权利和义务,明确教职工对知识产权损失的责任;

c)对职业教育新员工进行适当的知识产权背景调查,并形成记录;对于与知识产权密切相关的岗位,应要求新职业员工签署知识产权申报文件;

d)提醒辞职和退休的教职员工知识产权事宜;涉及核心知识产权的教职工离职或退休时,应签订知识产权协议,进一步明确约定知识产权的归属和保密责任。

6.1.2激励与评估

建立知识产权激励和评价机制,将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作为职称评定、岗位管理、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奖励突出贡献,杜绝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

6.1.3教育和培训

组织知识产权教育和培训,包括以下内容:

a)制定知识产权教育和培训计划;

b)为教职员工组织知识产权培训;

c)为学生组织知识产权培训,以避免侵犯知识产权,特别是版权;

d)组织知识产权管理和运营人员、知识产权服务支持机构人员和知识产权专员的培训;

e)对承担重大科研项目的科研人员进行知识产权培训。

f)可以向学生提供知识产权课程。

注:重大科研项目由高等学校确定。

6.2基础设施

加强知识产权管理的资源配置和基础设施的知识产权管理,包括:

a)建立知识产权管理信息系统;

b)根据需要提供软硬件设备、教室、办公场所、实验室和研究室,以保证知识产权工作的运行;

c)在购买实验设备、用品、耗材和软件时明确知识产权条款,在处理实验中使用的物品时进行相应的知识产权检查,避免侵犯知识产权;

d)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公众开放时,应当保护用户的身份信息、知识产权和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科学数据,明确用户在发表作品、论文等成果时注明科研设施和仪器使用情况的要求;

e)识别可能导致泄漏的设备,并规定用途、人员和使用方法;明确涉密区域,规定来访者的活动范围。

6.3财政资源

知识产权经常预算

设立知识产权经常性预算,可用于;

a)知识产权的申请、注册、登记和维护;

b)知识产权检索、分析、评估、操作和诉讼;

c)运营机构的知识产权管理和运营;

d)知识产权管理的信息化;

e)知识产权激励措施;

f)知识产权教育和培训;

g)其他知识产权工作。

6.3.2科研项目管理的知识产权费用

统筹建立科研项目知识产权资金保障机制,可作为科研项目管理的知识产权费用:

a)知识产权的申请、注册、登记和维护;

b)知识产权检索、分析、评估、操作和诉讼;

c)对科研项目中承担知识产权主要责任的人员进行奖励;

d)知识产权教育和培训;

e)其他知识产权工作。

6.4信息资源

加强信息资源的知识产权管理;

a)利用国内外知识产权数据库、图书馆等数据和文献资源,建立信息收集渠道,及时获取知识产权信息;

b)对知识产权信息进行分类、筛选、分析和处理,并有效利用;

c)建立信息披露的知识产权审查机制,避免网站侵犯版权;

d)明确保密信息,规定保密级别、期限以及传递、保存和销毁的要求。

7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

7.1自然科学研究项目管理

7.1.1选题

选题阶段的知识产权管理包括:

a)建立信息收集渠道,获取待研究课题的知识产权信息;

b)对信息进行分类、筛选、分析和处理,掌握技术发展趋势,确定研究方向和重点。

7.1.2项目启动

项目立项阶段的知识产权管理包括:

a)分析专利信息和文献信息,确定研究技术路线,提高项目的技术起点;

b)识别项目的知识产权要求,确定知识产权目标;

c)在签订项目合同时,明确知识产权的归属、使用、处置和收益分配等条款;

d)培训项目组成员,必要时与项目组成员签订知识产权协议,明确保密条款;

e)重大科研项目应指定专人负责专利信息和文献信息分析。

7.1.3实现

实施阶段的知识产权管理包括:

a)跟踪项目研究领域的专利信息和文献信息,及时调整项目的研究方向和技术路线;

b)进行知识产权风险评估,避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

c)及时建立、维护和保持R&D进程中的知识产权记录;

d)在发布与本项目相关的信息之前,项目组成员应接受项目组组长的审核;

e)使用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其他单位管理的大型科研仪器时,应约定保护使用过程中形成的身份信息、知识产权和科学数据的要求;

f)及时评估研究成果,确定保护方法,及时形成知识产权;对于市场前景大的科研项目,要以应用为导向,做好专利布局和商业秘密保护。

7.1.4结论

结论阶段的知识产权管理包括:

a)提交项目成果的知识产权清单,包括但不限于专利、文字作品、图形作品和模型作品、植物新品种、计算机软件、商业秘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

b)对照项目的知识产权目标和要求,评估项目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的完成情况;

c)对知识产权的应用提出建议。

7.2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

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科研项目管理,特别是创作过程中产生的职务作品的著作权管理;

a)应在立项前进行搜索,避免重复选题和同题创作;

b)签订项目合同时,应签订著作权归属协议或在合同中专门设置著作权部分,明确约定著作权的归属、签署、行使、作品的使用和处置、收益分配、涉及著作权侵权时的诉讼和仲裁解决方式等。

c)培训项目组成员,并与项目组成员签订版权协议,约定作品的所有权;必要时,应采取保密措施,避免未经授权的提前出版、许可和转让;

d)创作完成后提交项目成果,包括但不限于论文、作品、教材、课件、脚本、视听作品、计算机软件等。

7.3知识产权的应用

7.3.1分级管理

应加强和记录知识产权的分级管理:

a)建立基于知识产权价值分析的分级管理机制;

b)知识产权运营机构应结合项目组和专家的建议,从法律、技术和市场维度对知识产权进行价值分析,形成知识产权层级清单,必要时可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相关工作;

c)根据分类清单,确定不同级别的知识产权处置和状态控制程序,加强知识产权的合理使用。

7.3.2规划和推广

应加强和记录知识产权的规划和促进:

a)根据分类清单,评估具有转化前景的知识产权的应用前景,包括潜在用户、市场价值、投资规模等。评估转型过程中的风险,包括权益稳定性和市场风险;

b)根据应用前景和风险评估结果,综合考虑投资者和权利人的利益,制定转型策略;

c)建立合理的知识产权使用收益分配机制,有条件的单位可以对在知识产权使用过程中做出实质性贡献的知识产权经营者进行奖励;

d)通过展示、推广和谈判与潜在用户建立合作关系;

e)结合市场需求,结合知识产权,与相关企业或行业对接。

7.3.3许可和转让

许可或者转让知识产权时,应当遵守下列要求:

a)在许可或转让前确认知识产权的法律地位和所有权,确保相关知识产权的有效性;

b)调查被许可人或受让人的实施意图,防止恶意申请许可和购买;

c)许可或转让应签订书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必要时可委托第三方机构参与;

d)监控许可或转让过程,包括合同的签订、备案、修改、执行、中止和终止,以及知识产权所有权的变更,以防范和控制交易风险。

7.3.4以固定价格购买股份

以知识产权作价入股,应当遵守以下要求:

a)考察合作方的经济实力、管理水平、生产能力、技术能力和营销能力;

b)评估知识产权的价值;

c)明确利益模式和分配比例。

7.4关键环节的知识产权保护

应加强关键环节的知识产权保护,并记录在案:

a)规范校名、校徽、校徽、域名、服务标志的使用,如需商标保护应及时注册;

b)规范版权的使用和管理,建立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的统计机制,加强学位论文和毕业设计的查重,明确教职工和学生在发表论文时标注主要参考文献、利用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的要求;

c)审查合同中有关知识产权的条款;

d)检索分析、应用、诉讼、管理咨询等知识产权外包业务应签订书面合同,并约定保密事项;

e)在参加知识产权联盟和协同创新组织的情况下,明确知识产权的归属、许可转让和利益分配,以及后续完善的权益归属;

f)及时发现和监控知识产权风险,制定有效的风险规避方案,避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

g)及时跟踪和查处相关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建立知识产权纠纷处理机制,及时通过行政和司法途径主动维权,有效保护自身知识产权。

8评估和改进

8.1绩效评估

将知识产权工作纳入高校、部门和科研机构年度绩效考核评价。

8.2检查、监督和改进

建立检查和监督机制,确保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根据知识产权目标和检查分析结果,制定并实施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