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自学的能力?

学习小技巧本次讲座从不同角度谈自学。学生应注重确定自学方向的原则,明确自学的方向,充分认识自学的艰辛,明确自学的目的,充分发挥自学的主动性,保持自学的连续性,利用好各种有利于自学的条件,不断培养自学能力。我一生都在自学的道路上前进。?

说到自学,同学们自然会想到爱迪生、高尔基、法拉第、华、瓦特、莱特兄弟、列宁、林肯等伟人的名字同时也不禁要问,为什么很多硕士博士一生成绩平平,而没上过几天学的人却成绩斐然。秘诀就在于这些成功人士,他们善于自学和研究。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秋千只有自己会荡,才能荡得又高又好;只有自己学习,才能超越自己,才能有所成就。

第一,每个人都需要学会自学?

从广义上讲,任何人想要有所作为,有所成就,都离不开自学。?

别说没进正规大学或中专的人需要自学,就算是高等院校培养的学生也需要自学。一位大学校长曾对他的毕业生说:大学毕业就像一碗干净的面条,加一勺炸酱,扎江面,几根排骨,排骨面,几块肥肉。谁来放这些东西?毕业后当然主要靠自己在实践中自学。一个人大学毕业后所学的东西对他一生应该学的东西来说就像九根牛一的头发。大学生在学校学的大部分是基础理论知识,更多的应用科学和实用技术需要在进入社会后根据需要通过自学来补充和提高。大学生在学校学的与其说是知识,不如说是自学的能力。?

如果把知识比作黄金,那么自学的能力就是炼金术;如果把知识比作鱼,那么自学的能力就是钓鱼的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知识总量在不断增加。在知识剧增、竞争加剧、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适应日新月异的新生活的唯一途径就是自学。因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生存主题报告中警告:“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

不仅没有上过大学的人需要自学才能取得学术上的成功,即使是大学毕业生,甚至是硕士、博士,也必须不断地自学,善于自学,善于钻研。

学习能力是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通行证。在知识经济时代,人的素质主要表现为掌握知识和信息进行创造性劳动的能力。因此,大众化和终身教育成为教育发展的两大趋势。接受终身教育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继续教育,另一种是自学。其中,自学是最重要的方式。

二、自学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创造力的源泉?

即使一个人没有上过大学,如果他有自学的习惯和能力,那么他将来在工作上的成绩绝对不会比大学毕业生差。相反,一个人即使上过大学,甚至留学过,拜过名师,如果没有学会自学,没有刻苦学习的习惯,那么他只会在老师定义的圈子里徘徊,很难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更谈不上在科研上有所发明创造。这是因为任何发明都是做别人没做过的事,走别人没走过的路。谁能告诉你该走哪条路?只有去探索,去学习,不断更新知识。?

一个人不自学是不会有什么成就的,自学也确实让很多人成功了。古今中外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没有经过或很少经过正规学校训练,主要通过自学取得卓越成就的,简直难以计数。?

华是中国最著名的数学家,出生在江苏省金坛县的一个贫苦家庭。小时候,他的书不太好,邻居们都嘲笑他是“书呆子”。因为家庭生活困难,他没能读完中学,就回家帮父亲维持生计。后来,他生病了,摔断了腿。但他发奋自学,后来得到了数学界老前辈熊庆来先生的器重,推荐他去清华大学当看门人。他努力学习,挣了官费出国留学,去了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深造,终于成功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出生时很瘦,直到8岁才上学。学了三个月,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被老师骂“傻子”。他辍学回家,母亲教他读书写字。妈妈发现他特别喜欢物理和化学,就给他买了一本帕克科学读本。于是,爱迪生把书中的道理一条一条搬下来,自己尝试。他在地下室开辟了一个小天地,既是仓库又是实验室。实验越来越多,但是家里的生活太困难,满足不了爱迪生做实验对钱的需求。12岁时,爱迪生去火车上卖报纸和糖果,同时每天去底特律图书馆看书充实自己。21岁时,他研制出双发射器,获得“投票记录器”发明专利。22岁时,他共同创立了鲍普爱迪生公司。从此走上了发明、成功、辉煌的人生之路。?

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说,他获得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来自于自学。蒸汽机、火车、轮船和飞机都是自学者发明的。

3.确定自学方向的原则?

确定自学方向,其实是一个优化问题。方向正确,少走弯路,容易成功。确定自学方向,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首先是同步效应原理。即尽量使专业选择与工作和业务同步;奋斗目标与兴趣爱好同步;发展方向与社会需求一致。这样做容易把主观和客观统一起来,造成* * *震动。?

二是优势积累原则。即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和自身的实际情况,确认自己的优势和长处,然后重点发展自己的优势和长处。需要注意的是,你最擅长的不一定是你的优势,也是社会现实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相对高的起点和优势积累有利于短期成功。?

三是“定向爆破”原理。即注意发现和选择能充分实现自我价值的“冷门”,努力工作,争取几年后大有作为,多年后一鸣惊人。?

第四是量力而行的原则。自学不怕起点低,但不要好高骛远。要着眼长远,立足当下。争取春耕秋收。水果不仅能给你带来欢乐,激发你的斗志,还常常能改变你的处境,使你从泥泞的土路走向柏油路。如果不考虑自己的实际能力而选择一个比较难的题目,结果往往是看着天上的星星,却掉进了地下的坑里。这就像用蜡烛烧一盆冷水,一直烧到蜡炬成灰,眼泪流尽,都很难沸腾。

四、自学“四性一造”定律?

第一:主动性。就是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见缝插针,不必鞭长莫及。如果自学采取被动的态度,不实行自律,学习计划就难以实现,马拉松计划也就成了“散漫”的计划。所以,自学者千万不要忘记主动性这个词。?

次要:硬度。如果把达到一定的知识水平比作过河,那么在校学生就像小船,自学者就像军队游泳。自学者不仅没有专门的老师教,每天还把主要精力放在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上。他们不得不挤压自己的学习时间,有时甚至拿不到一本合适的教材。所以有志于自学的人,首先要做好吃苦的心理准备。?

第三:连续性。连续性不仅指学习内容的连续性,还包括自学时间安排的连续性。自学首先要注意统筹规划,按照先易后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安排学习内容。同时要明白,知识宝塔的建设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工程,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三分钟的流血或暴露在寒冷中是很难完成任何事情的。自学尝试一点或者改变想法也是大忌。?

第四性:目的性。就是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这个目的一开始可能很简单,目标也不算太远大。随着知识水平的提高和学习成果的收获,目的性会不断升华。这个目的反过来又吸引人前进。?

创新一:按照上述“四性”经过多年的努力,自学者会有创造的冲动和能力。这时候要注意从学习型向思维型转变,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社会需求找准切入点,通过发现、发明、创造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五、自学要善于利用一切有利于学习的条件?

荀子在《劝导》中说:“冒充马者,不图利,而致千里;假装成船的人不会游泳,但他不会游泳。君子之命不同,善有虚妄。”自学不是关起门来自己学,而是充分利用一切有利于学习的条件。?

首先,学会使用图书馆。除了每个城市中心的图书馆,几乎所有的高校都有图书馆。在图书馆借书看书不仅方便而且便宜。这里有书籍、杂志、报纸和视听资料。可以说,图书馆是知识的宝库,这里集中了全人类的科学文化遗产,只有善于利用图书馆的人才能继承。?

第二,学会使用电脑。现在有很多有利于学习的电脑软件,也开通了各种“信息高速公路”;此外,用计算机检索、存储、提取数据、打字、修改和计算也非常方便快捷。这为我们的学习和科研提供了无与伦比的便利。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条件。?

第三,要向名人请教。荀子说:“学墨近人”,所以“君子生必择乡,行必作士”。正所谓“听其言,不如学其十年。”自学者向著名学者求教,可以少走弯路,有利于短期成功。请教著名学者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听著名学者的学术报告,研究著名学者的文章,当然还有当面请教。?

第四,根据实际情况,参加社会助学班。这主要是针对参加自考的非在校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多渠道培养人才,我国在各省、市、自治区相继实行了自学考试制度。单科考试成绩累计。如果你有一科不及格,你可以下次再考。当必修课和选修课都达到一定数量时,颁发大专毕业证或本科毕业证。这个文凭是国家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承认的。以这种形式自学的人,可以有选择地参加社会帮扶班。这种辅导班见多识广,少走弯路,还能认识很多志同道合,性格不同的朋友。?宋代文学家朱在《读书随想》中写道:“何以问渠如此清,因有源头活水。”自学是学生取之不尽的知识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