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等级考试
基本要求
1.具备基本的计算机知识。
2.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
3.掌握基本的数据结构和常用算法,熟悉算法描述工具-流程图的使用。
4.能熟练使用高级语言或数据库语言编写和调试程序。
考试内容
一、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
(1)基础知识
1.计算机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和系统配置。
2.计算机系统、硬件、软件及其相互关系。
3.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CPU(算术单元和控制器)、内部存储器(RAM和ROM)、外部存储器(硬盘、软件和光盘)、输入设备(键盘和鼠标)和输出设备(显示器和打印机)。
4.软件系统、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组成;软件的基本概念和文档;编程语言和语言处理器(汇编程序、编译程序、解释程序)。
5.计算机常用的数制(二进制、十六进制及其与十进制的转换);数据的基本单位(位、字、段、字)。
6.计算机的安全操作;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7.计算机网络的一般知识。
8.多媒体技术的一般知识。
(二)DOS的基本操作
1.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和分类。
2.2的基本构成。DOS操作系统。
3.文件、目录和路径的基本概念。
4.常见的DOS操作,包括:初始化和启动;
文件操作(打字,复制,删除,任,XCOPY,属性);
目录操作(DIR,MD,CD,RD,TREE,rath);
磁盘操作(FORMAT、DISKCOPY、chkdsk);
功能操作(VER、日期、时间、CLS、提示、帮助);
批处理(建立和执行批处理文件,自动批处理文件);
输入和输出改变方向。
(三)Windows的基本操作
1.Windows的特点、基本组成和运行环境。
2.2的基本要素。Windows用户界面。包括窗口、图标、菜单、对话框、按钮、光标等。
3.基础3。Windows操作。包括启动和退出、鼠标操作、窗口操作、图标操作、菜单操作和对话操作。
二、程序设计
1.能够使用结构化编程方法编写程序。
2.掌握基本的数据结构和常用算法。
3.熟练使用一种高级语言或一种数据库语言(QBASIC、FORTRAN、Pascal、C和FoxBASE均可,考生可任选其一。附各语种考试内容)。
三、计算机操作
使用微型计算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以下操作:
1.完成指定的基本计算机操作(包括机器启动和操作命令的使用)。
2.根据给定的要求编写并运行程序。
3.调试程序,包括对给定的不完善的程序进行修改和补充,使其得到正确的结果。
各种语言的考试内容
一、QBASIC语言编程
(一)QBASIC的基本概念
1提供的数据类型。QBASIC
2.常量和变量的概念,变量和命名规则,变量的类型都很清楚。
3.运算符和运算规则(算术运算、关系运算、逻辑运算和字符运算)。
4.表达式(算术表达式、关系表达式、逻辑表达式和字符表达式)的概念和求值。
(二)序列结构编程
1.变量的赋值(LET语句)。2.数据输出(RRINT语句)。
3.数据输入(INPUT语句、READ/DATA语句、RESTORE语句)。
4.程序停止执行(END语句,stop语句)。
5.程序注释(REM语句)。
(三)结构化编程的选择
1.行IF语句。2.阻塞IF结构。
3.选择案例结构。4.选择结构的嵌套。
(D)周期结构规划
1.戒指的概念。2.WHILE循环结构。
3.For-next循环结构。4.做循环结构。
5.圆形结构的嵌套。
(5)阵列
1.数组和数组元素。2.数组定义的方法。
3.引用数组元素的方法。4.静态数组和动态数组。
5.一维数组和多维数组。6.数组操作。
(6)函数和子程序
1.标准功能。
2.单行自定义函数和多行自定义函数的定义和参考。
3.块子程序中的子程序(gosub-返回语句、ONGOSUB-返回语句和onkey(n)gosub-返回语句)。
4.独立模块子程序的定义(子端子语句)和调用(调用语句)。
5.模块化函数的定义(函数端函数语句)和调用。
6.模块之间的数据传输(虚实结合)。
7.全局变量和局部变量。
8.过程的嵌套调用。9.过程的递归调用。
(7)字符处理
1.字符串和字符串变量的概念。2.字符串变量的赋值。
3.字符串的操作。4.字符串函数。
5.字符串数组。
(8)文件
1.文件的概念。2.源文件的操作。
3.对顺序文件的操作。
4.记录变量的定义(TYPE-END TYPE语句)和随机文件的操作。
(9)屏幕控制和绘图
1.屏幕控制(CLS语句、定位语句)。
2.显示模式的控制(屏幕声明)。
3.颜色设置(颜色声明)。
4.标准绘图语句(PSET语句、预置语句、直线语句、DRW语句和圆语句)。
5.图形的着色(PAINT语句)。
二、C语言编程
(一)C语言的结构
1.程序组成、主要功能和其他功能。
2.头文件、数据描述、函数的开始和结束标记。
3.源程序的编写格式。4.c语言的风格。
(2)数据类型及其操作
1的数据类型。c(基本类型、构造类型、指针类型、空类型)及其定义方法。
2.C运算符的类型、运算优先级和组合。
3.不同类型的中间转换和操作。
4.c表达式类型(赋值表达式、算术表达式、关系表达式、逻辑表达式、条件表达式、逗号表达式)和求值规则。
(3)基本句子
1.表达式语句,空语句,复合语句。
2.数据的输入输出,输入输出函数的调用。
3.复合语句。4.4.goto语句和语句标签的使用。
(四)结构化程序设计的选择
1.使用if语句实现选择结构。
2.用switch语句实现多分支选择结构。
3.选择结构的嵌套。
(5)循环结构的程序设计
1.for循环结构。2.while和do while循环结构。
3 .继续语句和中断语句。4.循环和嵌套。
(六)数组的定义和引用
1.一维数组和多维数组的定义、初始化和引用。
2.字符串和字符数组。
(7)功能
1.库函数的正确调用。2.函数的定义方法。
3.函数的类型和返回值。
4.形参、实参和参数值的传递。
5.函数的正确调用、嵌套调用和递归调用。
6.局部变量和全局变量。
7.变量的存储类别(自动、静态、寄存器、外部)、变量的范围和寿命。
8.内部功能和外部功能。
(8)编译预处理
1.宏定义:没有参数的宏定义;带参数的宏定义。
2.“文件包含”处理
(9)指针
1.指针和指针变量的概念,指针和地址操作符。
2.指向变量、数组、字符串、函数和结构的指针,以及指向变量、数组、字符串、函数和结构的指针变量。通过指针引用上述类型的数据。
3.使用指针作为函数参数。
4.返回指针值的指针函数。
5.指针数组,指向指针的指针,以及主函数的命令行参数。
(10)结构(即“结构”)和* * *主语(即“何穗”)
1.结构和* * *同构类型数据的定义方法和引用方法。
2.使用指针和结构形成链表,建立、输出、删除和插入单向链表。
(11)位操作
1的意义和用途。位运算符。2.简单的位操作。
(12)文件操作
只需要缓冲文件系统(即高级磁盘I/O系统),不需要非标准缓冲文件系统(即低级磁盘I/O系统)。
1.文件类型指针(文件类型指针)。
2.fopen,fclose)的文件。
3.读写文件(fputc、fgetc、fputs、fgets、fread、fwrite、fprintf、fscanf函数)和定位文件(rewind、fseek函数)。
三、数据库语言编程
(一)数据库系统和FoxBASE ++基础知识
1.基本概念: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数据库模型及其关系。
2.关系数据库:
(1)类系统模型,关系模式,关系,元组,属性,域。
(2)关系运算:选择、投影、连接以及三种关系运算在FoxBASE++中的体现。
3.系统性能和工作模式:
(1)各种文件类型和特征以及命令格式。
(2)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3)两种工作模式:交互模式和程序运行模式。
4.4的数据元素。FoxBASE++:
(1)常量:数字、字符、逻辑和日期常量。
(2)变量:字段变量、简单内存变量、数组和内存变量的存储和恢复。
(3)表达式:表达式的类型和运算。
(4)常用功能:数值设计功能、字符处理功能、日期功能、数据类型转换功能和测试功能。
(二)数据库的基本操作
1.数据库的建立、修改和复制:
(1)数据库结构的建立、修改和复制。
(2)数据库记录的添加、删除、修改和复制。
(3)文件管理命令。
2.数据库的重组和查询:
(1)直接查询和记录指针定位。
(2)数据库排序和索引。
(3)快速检索查找,寻找。
3.数据统计和计算:
(1)统计记录数,求和,求平均值。(2)分类汇总。
4.多个数据库操作:
(1)工作空间的选择和使用。
(2)数据库关联和连接集合关系,连接。
(3)数据库之间的数据更新。
(3)程序设计(命令文件)
1.命令文件的建立和操作。
2.距离的三种基本结构:
(1)序列结构。(2)选择结构:
使用条件选择语句if-else-endif及其嵌套形式。
多分支选择语句DOCASE-ENDCASE的使用。
(3)循环结构:使用循环语句DO WHILE-ENDDO及其嵌套形式。
3.版式设计:
使用(1)格式设计命令@。
(2)屏幕格式的建立和使用。
(3)光带的建立和使用。
4.子程序和过程:
(1)子程序设计和调用。(2)流程和工艺文件。
(3)局部变量和全局变量中参数的传递和过程调用。
5.命令文件的编译和使用。
(4)系统环境和状态参数
1.常用SET命令:
(1)常用开关状态设置命令。
(2)常见的环境参数设置命令。
2.foxbase+系统配置文件:CONFIGFX配置文件的功能。
FORTRAN语言编程
(一)FORTRAN程序结构,编写规则
1.FORTRAN程序结构(主程序和子程序)。
2.2的写作格式。FORTRAN源程序。
(2)、数据类型及其操作
1.常量和变量的类型(整数、实数、双精度、复数、逻辑、字符)
2.定义变量类型的方法(隐式描述和带有I-N规则的显示描述)。
3.符号常数及其定义方法(参数语句)。
4.操作员和操作优先级。
5.表达式(算术表达式、关系表达式、逻辑表达式和字符表达式)及其求值规则。不同类型数据的混合操作。
(3)最基本的句子
1.赋值语句(算术、逻辑和字符赋值语句)。
2.表格控制格式的输入和输出。
3.格式化输入和输出。
(1)格式编辑器(X,H,I,F,E,D,A,L,/),格式的重复。
(2)格式语句与输入输出语句(包括读写语句)的交互。
(3)在输入和输出语句中包含带有格式描述的方法。
4.暂停语句(STOP语句),停止语句(END语句)。
5.初始值语句(数据语句)。
6.转移语句(GOTO语句)。
(四)结构化程序设计的选择
1.逻辑IF语句。
2.阻塞IF结构。
3.选择结构的嵌套。
(5)循环结构的程序设计
1.When循环和until循环。
2.使用DO语句实现循环:
(1)使用DO语句时循环次数的计算。
(2)圆形体的概念。
(3)循环终端语句和继续语句。
3.使用block IF和GOTO语句实现循环。
4.循环嵌套。
(6)数组的应用
1.定义数组的方法(用dimension语句和type语句定义一维或多维数组)。
2.正确引用数组元素。
3.数组在内存中的存储顺序(按列)。
4.给数组赋值的方法。
5.数组的输入和输出。
6.可调阵列。
(7)函数和子程序
1.内部函数的调用方法。
2.语句函数的定义和引用方法。
3.函数子程序的结构和调用方法。
4.子程序的结构和调用方法。
5.模块之间的数据传输(虚实结合)。
(8)数据连接
1.常见说法,无名公共区,有名公共区。
2.数据块子程序。
(9)字符处理
1.字符串、字符变量和字符数组。
2.字符数据的赋值和操作。
3.字符数据的输入和输出。
(10)文件
1.文件和记录的概念。
2.打开和关闭文件。
3.顺序文件的存取方法。
4.直接文件的存取方法。
五、Pascal语言程序设计
(一)Pascal程序的组成
1.源程序的语言元素。
2.程序头、解释部分和执行部分。
3.程序的编写规则。
(B)数据的类型及其操作
1.Pascal的数据类型、定义方法和用法;
(1)标准类型(实数类型、整数类型、布尔类型和字符类型)。
(2)自定义类型(枚举类型、子绑定类型)。
(3)结构类型(数组类型、集合类型、记录类型、文件类型)。
(4)指针类型。
2.运算符和表达式(包括算术、集合、关系和布尔)。
3.数据类型的兼容性。
(3)基本句子
1.赋值语句。
2.输入输出语句及其格式控制。
3.复合语句。
(四)结构化程序设计的选择
1.使用IF语句实现选择结构。
2.用CASE语句实现多分支选择结构。
3.选择结构的嵌套。
(5)循环结构的程序设计
1.FOR循环结构
2.重复循环结构。
3.WHILE循环结构。
4.圆形结构的嵌套。
(6)阵列
1.一维数组和多维数组的基本概念、定义方法和引用数组元素的方法。
2.压缩数组的概念。
3.字符串和字符数组。
(7)流程和功能
1.过程和功能的概念。
2.标准流程和标准功能。
3.过程和函数的定义方法和调用方法。
4.形式参数和真实参数的结合,值参数和变量参数的使用。
5.过程和函数的递归调用。
6.标识符的范围(总数量和局部数量)。
㈧动态数据结构
1.指针变量的概念。
2.动态存储单元的开发、发布和引用。
3.单向链表和循环链表的操作。
(9)文件
1.文件的概念。
2.文件的基本操作(创建、打开、关闭和访问)。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新大纲(三级)
三级甲等考试大纲
基本要求
1.计算机硬件和应用的基本知识。
2.了解软件的基础知识。
3.掌握数据结构和算法的基础知识。
4.熟悉微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5.掌握微机测控应用的基本技术。
6.了解计算机网络和数据通信的基本知识。
7.具备汇编语言编程能力(包括计算机调试)。
考试内容
一、基础知识
1.计算机发展阶段、应用领域、分类及主要技术指标。
2.二进制和数值信息的表示和运算:二进制及其表示方法,不同进位制之间的转换,整数和实数(浮点数)的表示,二进制数的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3.中西文在计算机中的表示:西文的编码,汉字的国家码、位置码和内码,汉字的输入和输出。
4.数字逻辑电路的基本知识。
5.多媒体技术基础:图形、声音和视频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多媒体计算机的组成,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前景。
二、操作系统和软件基础
1.软件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及常用软件的分类。
2.操作系统的功能和类型、文件管理、进程管理、内存管理和设备管理的基本知识,以及DOS、Windows和UNIX的基本特征。
3.语言处理程序: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解释器和编译器,高级语言程序的处理。
4.软件开发基础知识:编程风格,初步软件工程。
5.计算机安全与计算机病毒:计算机安全的主要问题,病毒的检测与清除,病毒的预防。
6.软件的法律保护:专利法保护、版权法保护和商业秘密法保护。
三、数据结构和算法
1.数据类型和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
2.线性表的基本概念和实现技术。
3.堆栈和队列的基本概念和实现技术。
4.树结构的基本概念,二叉树的表示和遍历算法,树和二叉树之间的转换。
5.排序的基本概念和排序算法(插入排序、选择排序、交换排序和归并排序)。
6.检索的基本概念和检索算法(线性检索、二分法检索、分块检索、哈希技术)。
四、微机组成原理及接口技术
1.微机硬件组成及工作原理。
2.微处理器的原理与组成:微处理器结构、指令及其执行过程、程序中断、支持芯片及其与CPU的互联。
3.主存:内存分类,内存组成和工作原理,缓存。
4.I/O控制:I/O寻址、轮询I/O模式、中断传输模式和DMA传输模式。
5.系统总线和外围接口:基本原理,ISA总线,PCI局部总线,串行接口,并行接口,SCSI接口。
6.常见的输入输出设备:键盘、鼠标、扫描仪、显示器、打印机和绘图仪。
7.外部存储:软件存储、硬盘存储、磁带存储和光盘存储。
动词 (verb的缩写)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1.汇编语言的基本概念、功能和特点。
2.汇编语言的语句格式、程序结构和数据表示方法。
3.80×86指令格式、寻址方式和指令系统。
4.80×86宏汇编的伪指令。
5.汇编语言程序设计:顺序程序、分支程序、循环程序、子程序、输入输出和中断处理。
六、微机测控技术
1.实时处理的基本概念。
2.微机测控系统的结构及其软硬件组成,以及分离式测控系统的概念。
3.STD和ISA总线微机测控系统主机的特点,多主机STD总线微机系统及其通信方法,以及看门狗的基本原理。
4.过程数字输入输出通道,信号隔离技术,并行接口及其电源驱动,实时时钟接口。
5.过程模拟输入输出通道,基本传感器,信号调理与隔离技术,A/D转换及相关技术,D/A转换及相关技术。
6.微机测控系统的初步设计。
七。计算机网络与数据通信基础
1.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结构和分类。
2.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数据编码类型、数据传输方式、同步技术、基带传输和频带传输、差错控制方法。
3.网络体系结构和协议的基本概念。
4.局域网和地图的应用。
5.广域网及其应用。
八、计算机操作
1.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DOS/Windows环境下文件的基本操作)。
2.掌握汇编语言编程的基本技术。
3.数据结构和算法要求的内容。
4.掌握汇编语言程序的调试方法。
三级B考试大纲
基本要求
1.计算机软件和应用的基本知识。
2.掌握数据结构和算法的基础知识。
3.掌握并熟练运用操作系统知识。
4.掌握软件工程方法,具备应用软件开发的初步分析和设计能力。
5.具备数据库基础知识,熟悉数据库技术的应用。
6.具备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和计算机多媒体应用知识。
7.熟悉计算机在某一领域的信息管理、数值计算和CAD应用。
8.掌握计算机操作并具备C语言编程能力(包括计算机调试)。
考试内容
一、基础知识
1.计算机发展阶段、应用领域、分类及主要技术指标。
2.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计算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3.总线结构、中断方式和查询方式、A/D和D/A转换、输入输出设备。
4.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磁盘、磁带和光盘的组成。
5.多媒体的基本概念,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制作和管理,超文本和超媒体。
6.软件、程序和文档、编程语言和语言处理器的基本概念。
7.软件的法律保护。
二、数据结构和算法
1.数据结构和算法的基本概念。
2.线性表的逻辑结构,链表和数组的存储和操作。
3.队列和堆栈的定义、存储和应用。
4.树和二叉树的定义,相互转换,二叉树的存储,二叉树的遍历。
5.图的基本概念,图的存储之旅。
6.排序的基本概念和排序算法(选择排序、插入排序、交换排序和归并排序)。
7.检索的基本概念和检索算法(顺序检索、二叉检索、随机检索、二叉排序树)。
第三,操作系统
1.操作系统的功能和类型,多用户操作系统。
2.进程和线程的概念,进程间的通信,进程管理,作业调度,作业控制,死锁。
3.页面存储,段存储和段存储,虚拟存储原理,地址翻译机制,页面消除算法。
4.文件和文件系统的概念,文件控制块,文件目录,文件分类和组织,磁盘调度。
5.输入输出控制模式,设备驱动程序,通道,中断,缓冲技术,假脱机系统。
6.操作系统的结构设计。
7.网络操作系统。
8.使用操作系统(DOS/UNIX/Windows)。
9.操作系统技术的发展。
第四,软件工程
1.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
2.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和快速原型法。
3.结构分析、数据流图、数据字典和软件需求描述。
4.结构化设计、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结构图、模块的衔接与耦合。
5.结构化编程,编程网络。
6.软件测试、测试方法、测试用例及软件质量控制。
7.软件文档,文档标准,文档和工具。
8.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案例的概念及应用。
9.软件工程技术的发展。
动词 (verb的缩写)数据库ˌ资料库
1.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库系统。
2.数据模型、关系数据模型和关系数据库标准化理论。
3.关系数据库语言SQL。
4.数据库设计目标、方法、步骤、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
5.数据库开发工具。
6.数据库管理系统(FoxPro/Oracle)的使用。
7.数据库技术的发展。
不及物动词计算机网络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
2.网络体系结构和协议的基本概念。
3.局域网组网的基本方法。
4.局域网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
5.客户端/服务器计算模式。
6.网络互连的基本概念。
7.互联网和内部网。
8.网络安全与网络管理。
七、面向管理的应用
1.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2.2.MIS的发展战略
3.3.MIS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4.办公自动化(OA)和决策支持系统(DSS)的基本概念。
5.系统分析员,任务和角色。
八、数值计算的应用
1.数值计算的基本概念。
2.近似值和误差。
3.插值和逼近。
4.函数方程的数值解。
5.线性代数方程的数值解。
6.数值微分和数值积分。
7.算法复杂性的概念。
九、面向CAD的应用
1.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基本图形的基本概念。
2.工程数据库,概念和功能。
3.3的特点、功能和用法。CAD工具。
4.绘制工程图纸、图形和图像数据库。
5.图形软件包的概念和功能。
6.动画的基本概念、制作和关键技术。
7.多媒体系统的组成及制作技术。
X.计算机操作
1.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DOS/Windows/UNIX环境下文件的基本操作)。
2.掌握C语言程序的基本技术。
3.数据结构和算法要求的内容。
4.掌握C语言的编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