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在国外并不是很受欢迎,但为什么中国还是支持特斯拉?
如果特斯拉在中国的支持下,像诺基亚、摩托罗拉一样,采取苹果模式淘汰宝马、奔驰为代表的内燃机,那么汽车行业确实会重新洗牌,中国也将在未来的汽车市场分得一杯羹。
不仅是特斯拉,西方公司也敢用新技术,更激进,性能好但不够成熟。比如特斯拉自燃事件后,发布了新的软件更新补丁,实际上降低了汽车的性能。
特斯拉将成为第二个苹果。苹果之所以全球第一,是因为有中国制造业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支撑。特朗普不可能把苹果的生产线搬回美国;下一个特斯拉会重复苹果的故事。
中国想要的是吃掉特斯拉的所有上游供应链。如果未来电动车取代燃油车,电动车上游供应商很大一部分将由国内商家供应。这将是一个难以想象的大市场。
引进特斯拉一是地方政府的行为,二是与美国政治经济博弈的结果。特斯拉技术并不先进。如果是独一无二的,美国政府会保留吗?在美国,破产是经常发生的。看看国外的报道就知道了。澳大利亚着火的特斯拉太多了。当然,这些都是经过公关的。堵住了。不要迷信它,它只是一个传说。一斤牛肉进口40元起,120。你吃腻了,就得买进口的。没人会拦你,只说有钱烧。但如果非要大声喊,那就另有目的了。
最重要的是未来汽车会两极分化,以日本为代表,用氢做燃料,对环境有好处。缺点是安全性未知,提取氢气很麻烦。比如中国,主推电池。首先,中国有比亚迪作为先行者,但很难独唱。所以引入特斯拉做鲶鱼效应,让世界一起接受电瓶车,这才是未来的概念,也是弯道超车的必经之路!
国家这样做也是无奈之举。一方面是倒逼国内车企提升技术和品质。更重要的是,为了反击国际金融大鳄蓄意做空中国经济的阴谋,我们应该帮助特斯拉树立榜样和典范,增强其他外企对中国市场和中国经济的信心,阻止更多外企离开中国,稳定国内经济环境和就业率。
原因有很多。主要是因为现在是汽车转型升级的时候,也是弯道超车的时候。中国传统汽车再有十年很难超越日系车和德系车,但是电动车出来了,就像智能手机时代的到来。进口的特斯拉有一定比例的国产零部件,国家想用特斯拉带动国产车的生产。
汽车和手机不一样。手机每年都可以换。汽车呢?五年十年二十年的份额都给了别人。特斯拉进来了,一些国际顶级供应商也进来了。他们不会离开。我会说一个韩国汉纳给特斯拉供应轮胎。目前全部为米其林进口,年底供应沈阳米其林。我就想问:临港有多少特斯拉超级工厂出口国外?蔚来和比亚迪没有产业链?个人认为,培养一个特斯拉不如培养一个比亚迪。能和苹果手机比吗?国产手机能和当时的国产汽车工业一样吗?而支持特斯拉是为了加速完成他的星链计划,他的完成增加了美国政府撒泼耍流氓的资本。临港特斯拉急功近利。现在比亚迪韩在德国赢得了掌声,但不是特斯拉供应链。十年后,国产车在国内外的市场份额与华为手机持平,这是对的,我们拭目以待。
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介绍起来有好有坏。好的方面是中国可以借鉴别人好的地方,加以改造,让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国家支持的这个行业的竞争才能得到提升。坏的是拿我们的钱,用我们的地,招我们的人,最后赚我们的钱然后支援别的国家。总的来说,利大于弊。否则,我们怎么让他进来?
能理解国家大战略的人又有几个。我来告诉你,首先,国家为什么大力支持特斯拉的新能源汽车。近年来,该国对石油的依赖越来越大,几个产油区坐立不安。美国一直在中东搞事,控制石油,我们国家石油能源的命脉一直掌握在别人手里。这也是中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原因。特斯拉等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发展可以缓解国家对石油的依赖。
只要前景看好,需求市场巨大,技术成熟度领先全行业,就可以引进、收购、入股。这样的经济转型升级,有利于经济发展走出产业链中下游,向上游升级。并且还可以接触到研发领域。这种经济转型的思路很清晰。中国市场大,需求高。特斯拉是电动汽车的龙头,银行可以放心。特斯拉在美国有一技之长,但面临各种问题。是中国给了特斯拉一个解决面子发展和资金问题的机会。中国给了国内车企一记耳光,帮不了你。那就让你死。为什么不赢?
早期中国为了发展汽车工业(燃油发动机),以市场换技术,与世界著名汽车公司合作。但几十年后,市场被国外公司占领,核心技术(底盘、发动机、变速箱)我们都没学会。现在有电动车了。我们吸取燃油车的教训,市场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一是花钱补贴,培育壮大国内电动车市场。其次,支持龙头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第一,我们会把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有一定的实力。然后,开放市场竞争,最终引入特斯拉,这就是鲶鱼效应,增加国内竞争活力。电动汽车三大关键技术:电池、电机、电控。前两个我们已经拿下了(比如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和比亚迪),电控是特斯拉的强项。舞台一旦搭好,就看国内的大车企竞争不过来了。
我感觉中国应该下一盘大棋,先把特斯拉拉进来,然后下一步就是联合电气、铁塔、很多车企成立一个标准委员会。你想玩特斯拉吗?如果你想来,你可以享受你的专利* * *,你可以收取专利费,然后中国会制定一个大的标准,最终覆盖世界电动车市场。你不来玩,以后我们国家控制的充电桩等设施就没有你的接口了。一手打击联盟,就会失去中国市场。建立通信标准的套路和现在一样。之前,我们从爱立信、诺基亚和摩托罗拉购买了专利,然后我们在这些专利的基础上建立了TD标准。国外厂商必须支持,否则不会授权。等他们成熟了,就用它来和世界的标准格局竞争,华为的5G就应运而生了。
因为特斯拉是电动车标杆车企,支持特斯拉就等于鼓励国有电动车企业,电动车企业跟上,红利就出来了。等这些车企成熟了,自然就没特斯拉什么事了,国家也会减少对特斯拉的支持,在竞争中逐渐被边缘化。这是国家对未来的愿景,总是在为国企铺路。到那时,会有更多的人购买电动汽车,更少的零部件会增加红利,更多的资源会被节省下来出口到国外。
准确地说,它得到了上海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而不是中国政府的支持。一方面,特斯拉电动车是新能源汽车的顶级品牌,符合国家发展政策。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上海还是空白。广州、深圳作为一线城市,高度关注新能源汽车的布局,比亚迪恒大的实力也不容小觑,对上海的压力很大。第三,上海率先引进世界新能源汽车品牌企业并快速投产,将上海一下子推向世界新能源汽车的领先地位。
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电动汽车的可靠性和便捷性根本比不上汽油车,但政策却以环保的名义支持电动汽车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想通过弯道超车,赶超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目前来看,这种策略已经基本失败。电动车排放量小,但污染不小,电池也不能回收。除了动力系统,汽车领域的很多技术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国产电动车在技术上不输特斯拉,就是品牌召唤能力太弱。漏油的奔驰,机油越来越多的CRV,都得中国人买。在国家能源调整的大战略下,电动汽车无疑是优先发展的,仅仅依靠号召力弱的国内企业太慢了。特斯拉正好满足了国人的虚荣心,配合国家推动电动车浪潮!
还有一点,特斯拉中国工厂完成建设和下线,用了1年。这完全是一个奇迹。这只是一个广告,告诉全球资本赶快来中国。这是见证奇迹的地方。汽车产业作为全球最大的工业产业,由一家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群体非常庞大。介绍一个大哥可以带起一个帮派,刺激其他帮派勤练武功,一举两得。反过来,中国的新能源领域有了积累,引进特斯拉不会像上个世纪那样?市场换技术?反作用于本土企业的发展,相当于为中国新能源汽车请了一个资深陪练,值得。
可以说引入TESS是我们的无奈之举,也是我们对于电动车市场最有力的一张牌。在产业上,引入一个龙头带动整个相关产业链。在电动车行业:发挥作用?鲶鱼效应?淘汰作弊浑水摸鱼的假车企。增加竞争力,让一些国企以特斯拉为模板快速成长。人才方面,可以培养大量新能源汽车行业相关人才。增强中国人的消费信心。我相信,也许特斯拉只是想赚钱,但我们国家想做的是未来。国产品牌在弯道超车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