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二元性?

“结构二重性新诗”简介

有一天,我在读一首格律诗,突然想到“对偶”这种修辞格大概是汉语特有的。字母和字符怎么可能是双重的?最基本的两个句子的音节,对应的词的音节和组成的字母数都很难相同,两个句子的句子长度自然也很难相同。两河流域的埃及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可能构成二元性,可惜都成了文物,现在不用了。也许还有其他民族使用象形文字,也有可能使用二元文字,但在我的阅读范围内并没有发现相关的记载。所以,我啄在二元性的魅力。有一天,受到对偶修辞格的启发,我想,新诗也可以用对偶形式写吗?

不妨这样写——

一首诗有很多小节,小节数不确定,每小节行数不确定。如果每一节的行数是偶数,那么同一节中相邻的两个句子就是一个结构对偶句,即两个句子的句数相同、词性相同或词的结构相同(因为不一定要求句子对应的字数相同,实际创作中往往注重词的结构,所以称为“结构对偶”);如果每节的行数为奇数,则每节的第一句或中间句或最后一句为结构对偶句(实际是多句结构对偶句),其他句子在同一节中依次每两句为一个结构对偶句。每一节和全诗的餐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押韵形式和押韵,全诗可以相同,可以逐节押韵。

从上面可以看出,这种新诗在节数不确定,每节行数相同的前提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严格格律。句子数量相同,句子对应的字数相等。每一节的押韵和韵式都是一样的,就是一个韵倒。一种是宽格,每个结构对偶句的句数不同,对应的字数也不同。韵脚和韵脚形式可以因节而异。这样,格律既严谨又灵活,以利于表达日益丰富多变的内容。

——因为它的特点是“结构双重性”,所以我称之为“结构双重性新诗”。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难逃违背古训的嫌疑。这种条条框框对我来说真的是大忌。我是楼下的山村汉子。我怎么会被这个束缚?

既然我不想把自己束缚在茧里或者缺乏“戴着镣铐跳舞”的能力,既然这个小发明无处赚专利费,既然预见性不是我的强项,为什么不公开呢?独唱的音乐自然不会像大众音乐那样,大众音乐可以感染和强化独唱的音乐,我也会收获快乐。更何况我还看了几篇创意谈,受益匪浅,真是桃李满天下。更何况“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可能会被谨慎且致力于格律新诗创作的人喜欢,也可以换来一段经验阅读,丰富我的创作。

以下是我尝试的三首「结构对偶新诗」,不流于表面,在此作成,与诗友交流。请念出来-

从事公共工程的工人

去掉几千年的犁。

挣脱耕地千丝万缕的束缚

去掉每年收割一次的麦穗

亲亲1月1日结算的工资。

在新疆的棉花地里赚钱

建造一座大楼就像是在划一艘采金船。

不打领带的西装抖掉污垢,积起灰尘。

手茧被割破后又重新长出来。

冬春两季异地淘金

夏秋回家收割耕种。

父母和妻子在田园生活中很笨拙。

那人大方地走出了乡关。

富裕是人们寻找它的唯一地方。

名片很尴尬,写着“种田打工”。

目标明确的暗流涌动

展翅飞翔的现代候鸟

山村里建起了砖房。

房间用鲜花装饰。

彩电VCD无法赶走年轻女性的孤独感。

一大堆钱也填补不了心里的空虚。

肥沃的土地越来越薄。

高产小麦籽粒矮化减产。

化肥和农药的价值翻了一番。

金丑女守闺房。

一个五口之家一年收获的粮食。

哈密瓜地里一个人三个月的工资

活羊可以克隆。

单纯的小麦是无法复制的。

梭子来来往往,编织了一幅灿烂的画卷。

农民工回去创造财富。

农民和工人构成了一个复杂的身份。

工作单位和未来成谜。

意外惊喜

生活摇动奇妙的手帕。

人们永远无法预知它隐藏的阴谋。

城里人和村里人,一对宿敌。

冷战和对抗,百年习俗

岁月改变了容颜。

沧桑改变了山河。

转向互访。

冷战转向从中吸取教训

村里的人都是游击战士,为了财富和远见而打鱼。

城里人游山玩水,寻找一种自然的心情。

撒网又撒网

又四处游荡。

家乡没有别名。

在另一个国家没有故居。

回到农村,盖一栋两层小楼

回城唱原创民谣。

城里人和村里人达成了和解。

海洋和土壤弥补了各自的不足。

希望和勇气再次挥动魔杖。

智慧和力量带来新的惊喜。

还有另一个对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