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交通大学专业

山东交通大学创建于1956。2000年由交通运输部划归山东省,实行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学校面向全国招生,主要实施本科教育,坚持“立足交通,突出特色,强化人才”的办学方针。现已成为以工科为主,交通运输为骨干,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的多学科普通高校。

学校占地2200多亩,两地三址(济南、威海;三个地点:总部、长清校区、威海校区)。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6000余人,在职教职工1300余人,专任教师913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90人,博士53人,硕士610人。学校具有招收外国留学生和中外合作办学资质。学校图书馆为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知网)一级站点,建成超星数字图书馆镜像站,藏书2110000册。固定资产总值654.38+0.69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54.38+0.34亿元。

学校设有汽车工程系、土木工程系、交通与物流工程系、工程机械系、管理系、信息工程系、经济系、外语系、人文系、数理系、北方国际学院、航海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等14个系,另有社科系、体育系、现代教育中心等教学单位。学院现有车辆工程、交通运输、交通工程、物流工程、土木工程、测绘工程、轮机工程、航海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英语、金融、市场营销等49个专业。专业涵盖道路与铁路工程等6个学科。学校还是国家重点建设的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培训基地。

目前,我校拥有100多个实验分室和9个实验中心。其中,交通运输部批准的运输车辆检测诊断与维修技术实验室为交通运输行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汽车应用技术实验室是山东省重点实验室;机动车检测实验中心是具有国家实验室认可资格的实验室,也是国家计量认可实验室;有13中央和地方实验室——汽车结构与检测实验室、道路工程实验室、电子信息与智能交通实验室、现代制造技术实验室、汽车性能实验室、桥梁结构实验室、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实验室、港口结构实验室、桥梁检测与加固实验室、物流工程实验室、汽车应用技术实验室、工程力学实验室、运输与安全保障实验室;高校重点学科教学实验中心4个——汽车工程实验中心、交通与土木工程实验中心、智能交通与物流工程实验中心、工程机械工程实验中心;山东省高校有两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交通与土木工程实验中心和工程训练中心;有7个校级重点实验室——汽车工程实验中心、智能交通系统实验中心、土木工程实验中心、工程机械实验中心、电子电气实验中心、机械基础实验中心、船舶工程实验中心。学校还建成了全国首家汽车博物馆、8个校内实践基地、85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9个校外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

学校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推广。现有的车辆再制造工程研究中心、公路环境与工程实验研究中心、中国嵌入式系统智能交通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交通事故司法鉴定所、交通材料与结构研究所、汽车技术研究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所、工程机械研究所等众多科研机构成为交通应用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特别是在汽车及发动机应用技术、机动车综合测试技术、道路桥梁规划设计、特种车辆设计改装、现代物流技术等研究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能承担处于学科前沿、对交通运输技术具有前瞻性的重大科研项目。1990以来,学校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170余项,横向项目12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5项,部(市)级科技奖励80余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36项。学校注重理论研究。近年来,教师在公开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900多篇,在EI和ISTP发表论文229篇,出版教材和专著365,438+05部。

学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办学理念,以“循规蹈矩,学有所成”为校训,以“严而勤”为校风,构建了“全面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大平台、小模块”的课程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主要专业就业率达到1,000%,平均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5%以上,位居同类院校前列。建校53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5.5万多名毕业生,为交通行业培养了4.5万多名管理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他们以扎实的专业理论和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成为交通战线的业务技术和管理骨干。

与时俱进,再创辉煌。山东交通大学绘制了新的发展框架和宏伟蓝图。根据“十一五”发展规划的要求,山东交通大学全面实施“开拓跨越式发展”的发展战略,重点实施“四个跨越”工程。山东交通大学在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上,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跨越式发展,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