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土木测量中的视差?

建筑施工测量是指施工测量人员根据设计图纸进行放样工作,并在一定位置作出平面和标高标记进行施工。它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使设计图纸得以落实,施工得以持续进行。通过多年的教学和实践,我发现实习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注意和改进。

一、钢尺的正确使用

1.目前国家要求施工单位使用的钢尺要定期检查,但一些施工单位和测量人员认识较浅,给工程质量带来一定隐患。更精确的钢尺必须在出厂前检定,检定时注明钢尺的温度、张力和长度。但是钢直尺的合格证在长期使用后会发生变化,所以需要定期检查钢直尺。检定时,应检定50m长的钢直尺和2m~5m的钢卷尺。

2.用钢直尺测量距离时,应测量并记录当时的温度,然后计算出尺长和倾角的修正数,最后根据尺长方程(LT = LO+δ L+α LO (t-to))计算出实际长度。

3.注意钢直尺的保养,保证直尺长度修正值不变。如果钢尺扭曲打圈,不要用力拉,以免钢尺断裂,也不要被别人踩坏或被车辆碾压,拖在地上。使用后用棉丝擦去钢尺上的污垢和灰尘,并涂少许凡士林或机油以防生锈。

4.卷尺应该远离水。如遇潮湿,应晾干,拉直,放入箱内。使用时不宜用强力硬拉。

5.不要用竖球的球尖撞击硬物,以免损伤竖球的球尖。尺垫、钢直尺、卷尺、竖球等东西不准扔传,以免不小心摔坏伤人。

6.不要把量具当玩具,逗着玩。

二、仪器的使用和维护

经纬仪和水准仪是施工测量中不可缺少的精密仪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养,否则会影响仪器的精度和使用寿命,也会影响练习和建筑工程的质量。目前学生在仪器的使用和维护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1.在仪器的使用中,如果没有把握好仪器的高度,很容易造成疲劳,影响测量的效率和精度。一般来说,松开仪器三角支架的固定螺丝,拉出支架脚使支架头与观测者齐肩高,然后打开三脚架使支架脚与地面成60度。

2.不注意粗心的操作程序,例如,水平仪的使用不注意视差的消除;调平读数后,不要检查调平管的气泡是否居中。

3.仪器使用粗糙,不注意伞护,雨淋日晒,搬运时震动,使轴系关系扭曲;发现问题自行拆卸仪器,不要送到专门的维修部。

为了提高仪器的精度、使用寿命和练习的流畅度,我们应该尽量做到以下几点来使用和维护仪器:(1)在使用仪器之前,首先要了解仪器的型号、结构和性能,切不可装懂,乱操作仪器;(2)仪器开箱时,先观察仪器的包装情况,记住仪器各部分的包装位置,以便仪器使用后放回原处;(3)取仪器时,双手握住仪器底座,轻轻向上抽出。禁止抓住仪器望远镜用力拉出;(4)仪器安装三脚架时,中央固定螺丝一定要拧紧,但不能拧紧过猛或过猛。安装完成后,用手试看三脚架和仪器是否稳固,防止掉落砸坏仪器;(5)操作时不要将人留在仪器附近。远距离搬运仪器注意防震,乘车时将仪器抱在身上;(6)测量时经纬仪轴套的固定螺丝不得松动,否则移站时照准部和刻度盘可能脱离底座,仪器可能会损坏;(7)应注意仪器的存放条件,采取防潮、防尘、防霉措施,建立仪器存放架;(8)不要随意拆卸仪器。发现问题要及时送到维修部维修;(9)仪器取出安装后,紧固仪器箱盖,严禁坐在仪器箱上。

第三,加强施工测量中的复测工作,减少误差的发生。

在测量实习中,学生对复测工作认识不足,复测工作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是建筑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复测的目的是检查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标高数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以往的施工测量事故大多是由于忽视复测工作造成的。复试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原始数据的重新测量。施工测量人员应全面核对设计图纸上的数据、标高和控制测量数据,并对设计单位移交的测量桩进行必要的复测校对,避免因设计数据与测量桩不一致而造成不必要的工程损失。

2.建筑定位的复测。根据规划部门提供的建筑红线桩,建筑物定位后,需要根据定位进行控制桩,并复测建筑物的转角坐标,平面几何尺寸和标高是否与设计图纸上的数据一致,是否满足工程精度要求。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

3.水准点的复测。施工现场引入水准点后,通常需要进行两次复测,以保证精度。

4.设计图纸的审查。在放样前,一定要仔细阅读图纸,全面核对实际图纸上的每一个尺寸和数据,防止因设计数据错误造成建筑在平面尺寸和竖向标高上的“不相交”,造成严重后果。比如检查建筑平面图和立面图、剖面图的轴线位置、立面尺寸、符号是否一致。必要时,应将图上的主要尺寸提取出来,记录在测量记录簿上,以便随时查找和使用。决不能凭记忆使用错误的设计数据和测量标记。

5.重复观察记录。对于野外实测记录,室内返回时应由另一名测量人员对校队进行复核,发现错误应及时解决。

施工测量是施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此,学生在测量实践过程中要提高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规范操作流程,减少误差,避免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