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生平资料
王安公司创始人的组织与职位
出生日期:1920年2月7日
出生国家和地点:中国上海
教育背景:1948,获得哈佛大学应用物理学博士学位,进入哈佛大学,进入上海交通大学。
职业背景1990 3月24日,王安在美国麻省总医院去世1989,病退1986,儿子王烈接手公司1975。王安公司成功推出划时代的文字处理器1967,王安公司上市65438+。王安实验室于1951年改制为有限公司。王安实验室于1949年600美元创立,1948年获得磁心存储系统专利,并加入霍华德艾肯哈佛计算实验室。
作品自传《教训》(Lessons)
在无所不能的计算机行业,许多龙的传人在世界不同的地方加入了这一潮流,并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到现在为止,取得的最高荣耀依然是王安。当然,他的辉煌和他的悲剧色彩成正比。
1920,王安生于上海,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65438-0945,美国留学,哈佛大学应用物理学博士。1948年,他加入了霍华德·阿肯的“哈佛计算实验室”,参与了“马克4”计算机的开发,成为霍普女士的同事。有一次,把王介绍给前来拜访的。告诉王,计算机的发展才刚刚起步,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其中一个人永远不会忘记王:“记住,未来的浪潮是计算机。”。
当王第一次到美国寻找培训公司时,他想到了IBM。这是他向往已久的公司。一个胖得像猪一样的家伙接待了他。一种恐惧感在王安心中升起,让原本就很差的英语更加语无伦次。他费了很大的劲才把自己的意图说清楚。那人听后哈哈大笑,轻蔑地说:“IBM是美国一流企业,我们是搞高科技的。你们这些小中国人能做到吗?我想你最好去某个汽车修理厂碰碰运气。”偏见和歧视让王安很生气,他愤然离开。
1949 10 10月21日,王安向专利局申请了“存储磁芯”专利。嗅觉敏锐的IBM立刻意识到这项发明广阔的商业应用前景,决定购买专利,并不断向王安询问信息。存储核心的专利费迟迟没有敲定。1953 165438+10月16,双方终于达成一致。但两年后,IBM取消了原来的版税,他们还拒绝了王安250万美元的一次性购买费,并以未决的专利申请威胁王安。为了避免陷入旷日持久的官司,王最终不得不接受了50万美元的最终价格。从此,对抗IBM成为王安一生的信念。
1951年,王安离开哈佛大学,用仅有的600美元创办了王实验室。1954,搬到剑桥。次年,实验室改组为王安股份有限公司。在此期间,王用存储磁芯、移位寄存器、逻辑电路等部件设计了脉冲协调计数装置。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王安公司开发了半自动照排系统。随后,王转而开发台式计算器。20世纪60年代,王安公司的计算器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从1970开始,随着Intel芯片的问世,整个计算器市场风云突变,王安的计算器市场四面楚歌。王安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彻底退出计算器市场。后来果然不出所料,整个世界的计算器市场几乎在芯片的子弹中流血,王安凭着他的先见之明,躲过了一场大劫。
1971年11月,公司推出1200文字处理器。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字处理设备。立即引起了新闻界的极大兴趣。当时因心脏病住院的小托马斯(thomas jr)看到报纸上的新闻时,据说脸色大变,当即晕倒。1972年,王安公司推出了改进后的2200字处理系统(WPS),WPS一词从此正式出现,短短几年就家喻户晓。鉴于竞争越来越激烈,王安公司调整战略,决定新一代WPS的重点不是打字机,而是秘书对机器的要求。1976年6月,全球首个文字处理器展览会在纽约开幕时,王安公司展出了一套全新的文字处理系统,成为展会最轰动的事件。这个耗资高达3万美元的文字处理系统终于使秘书能够随时修改和编辑显示器上的文字。从65438到0978,王安公司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WPS制造商。
1979年,一家名为Micropro的公司推出了第一款文字处理软件“WordStar”,次年又有一家公司推出了“WordPerfect”软件。这两种软件就像鸟儿的翅膀,让王安的文字处理系统一飞冲天。1983年,王安公司的营业额飙升至15亿美元,在美国计算机公司中排名第七。在《福布斯》杂志的“美国400富豪”排行榜上,个人财富一度达到20亿美元,是全球第五大富豪,也是华人中的首富。王安公司在全球103个国家设立了540个办事处,掀起了一场全球办事处的革命。就像工程师有了袖珍计算器就扔掉计算尺一样,数百万秘书也淘汰了打字机。有人说WPS的“W”也可以是“王”,所以文字处理单元也可以叫“王处理系统”。1986年,王安出版了自传《教训》,回顾了自己对抗IBM的经历。这个时候PC来了,王安公司再也无法像当初扔掉计算器时那样,寻找新的战略转折点。从65438到0985,王安公司首次出现亏损,之后持续下滑。1990年,王安死于癌症,帝国已经摇摇欲坠。1992年,该公司宣布破产保护。从此,我们调整了业务重心,以服务为中心,逐步走出困境,走回到健康发展的道路上。1999,终于合并了。
比尔·盖茨说,如果王安能完成第二次战略转折,世界上可能就没有今天的微软,比尔·盖茨也不会成为个人电脑时代的英雄。"我可能会成为某个地方的数学家或律师."
与IBM、DEC对抗,但未能与Intel、微软建立合作,缺乏广泛的联盟。在弱肉强食的计算机行业,王安的失败是必然的。事实上,王安在PC市场已经多次冲刺。但是没有强大的联盟和众多的资源,是不可能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