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的人生经历?
爱因斯坦的一生,从小学到大学,一直被教授们忽视,直到相对论的提出,才引起世人的关注。随后的战争让他背井离乡,晚年接触了人类最可怕的武器发展。
爱因斯坦的经历:
当我们还在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他已经能够自学数学和科学知识了。同学不理解他,他也不理解别人。
就这样,从小学到中学,他不等同龄人毕业就离开了中学,十七岁进入瑞士的一所大学,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知识分子。
在20世纪的第一年,他受到了虐待。因为大家都没有看他的研究论文,所以即使他拿到了毕业证,也无法申请留校继续研究工作。
他想当助手,但是没有一个教授,包括瑞士、德国和波兰的物理学家,愿意接受他。于是就出现了小学课本里的情节。
为了谋生,爱因斯坦最后被迫从事一份与科学无关的工作,每天为专利局工作。当时科学界已经出现了关于时空方向的论文。
庞加莱的《空间的相对性》、《时间的测量》、《论电子动力学》都分别给出了一些相对论的知识,但仍未能触及核心理论。
在1905中,
爱因斯坦完成了相对论的论文,发表了质能方程(没错,这个小公式就是核武器最关键的理论基础),这让爱因斯坦一下子成为了物理学家的大师。
终于不用在专利局做同样的工作了。然而,随着二战前希特勒反犹活动的不断威胁,他不得不离开家乡前往遥远的美国。
在这里,爱因斯坦可以说是犯了一生中最错误的一件事。他带领一群物理学家向美国总统提出用核武器结束二战的想法。
但在看到核武器毁灭全人类的画面后,他的余生一直在为反核而奋斗。核武器虽然提前结束了二战,但也彻底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大大增加了人类自相残杀、两败俱伤的可能性。
扩展数据:
人物评价:
爱因斯坦经常被称为孤独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觉得他真的是一个孤独的人。
他的哲学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先验唯物主义,达到了形而上学的最前沿,在这里可以彻底切断与自我世界的纠缠。
对我来说,科学和艺术都是我们本性的表现,高于我们的生物需求,具有终极价值。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阿尔伯特·爱因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