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星的主要经历
艾星(1924 . 8 . 24—2018 . 4 . 7),江西东乡人,切削加工与刀具材料专家、教育家,我国切削加工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948从厦门大学毕业后,艾星留校任教,先后在厦门大学机械工程系担任助教、讲师。65438-0953加入山东工学院,历任副教授、教授。1999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1被聘为江苏大学兼职教授;2018于4月7日在济南逝世,享年95岁。
艾星一直致力于切削、刀具及刀具材料、超硬材料加工等领域的理论和技术研究。
中文名:艾星
Mbth:新盖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西东乡县。
出生日期:1924年8月24日。
死亡日期:2065 438+2008年4月7日
职业:教学科研工作者
毕业学校:厦门大学
主要成果:1999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代表作品:《高速切削技术》和《切削参数手册》。
政治观点:党员,中国的生产者党。
角色的生活
1942 65438+2月,艾星被厦门大学机械工程系录取。
1947 65438+2月,艾星毕业于厦门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后留校任教。曾任助教(1947 65438+2月至1948 7月)和讲师(1948 7月至660)
从1953到10,艾星进入山东理工学院(1983更名为山东理工大学,2000年联合创办山东大学),先后任副教授、教授。
1999,艾星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隶属于机械与交通工程系(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2018年4月7日7时45分,艾星在济南逝世,享年95岁。
主要成就
科研成果
艾兴开创了陶瓷刀具研究与设计的新理论体系,将切削与陶瓷融为一体。截止到2014和12年底,艾星已经成功开发了6种陶瓷工具,其中3种为世界首创。建立了超声波和间歇磨削-间隙脉冲放电复合加工的理论和技术,研制了专用DC电源和砂轮,开发了专用数控机床。提出了复杂曲面分解与重构理论,并开发了相应的软件系统。
1966年,艾星主编了中国第一本切削参数手册,分别在1985和1994再版。截至2018年4月,艾星艺* * *已出版教材书籍9部,发表论文360余篇。
出书
期刊论文
邓建新的艾星。SiC晶须对Al2O3/TiB2/SiCw陶瓷刀具材料高温断裂韧性的影响。硅酸盐学报,1996(1):85-89。
艾星。大力开发和应用现代陶瓷刀具,提高切削效率。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1998(1):36-39。
星加,君兹,川镇,等。先进陶瓷刀具材料的发展——功能梯度切削陶瓷。材料科学与工程。工程a,1998,248(1 _ 2):125-131。
把陶瓷刀具的研究推向国际先进行列。中国机械工程,1999,10(9):1033-1038。
艾星,陈元春,李九力,等。陶瓷粉末涂层硬质合金刀具的切削性能。工具技术,1999,33(8):3-4。
艾星。高效加工技术及其应用研究。中国工程科学,2000,2 (11): 40-51。
艾星,邓建新,赵军,等。陶瓷刀具的发展与应用。机械工人。冷加工,2000(9)。
艾星,刘占强,赵军,等。高速切削刀具材料的进展和未来。制造技术与机床,2001(8):21-25。
艾星。高速切削技术和刀具材料的现状与展望。世界制造技术与设备市场,2001(3):32-36。
艾星,刘占强。高速切削集成技术。航空制造技术,2002(3):20-23。
艾星。用先进的工具开发高速切削。技工:冷加工,2003(9):1-1。
艾星。坚持自主创新,加快发展,应用先进加工技术,提高加工制造水平。世界制造技术与设备市场,2006(1):36-40。
AiX,ZhaoJ,LiuZQ等。高速切削摩擦学的研究与发展.关键工程材料,2006,315-316:5 .
艾星,刘占强。海峡两岸机电新技术与产学合作交流。国际学术动态,2007(1):51-51。
截至2018年9月,艾星已获得10项国家发明奖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1,国家和部级优秀教材奖1,专利7项。
人员培训
艾星认为:做一个诚实的人,做一个诚实的学者,追求真理,造福人民,为国家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他坚信科学容不得半点马虎,教育学生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精益求精;他主张静下心来学习,而不是把急功近利、浮躁之风带到学术领域。
在学术研究上,艾星带着学生做实验,亲自核对每一个实验数据。尽量给学生提供学习和提高的机会。和青年教师、研究生合作写论文、写书的时候,往往会把自己的名字放在后面。他自己的研究项目支持他的学生申请。截至2018年9月,爱星已培养硕士研究生100余人,博士研究生、博士后60余人,并于2002年、2004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导师。
截至2018年9月,爱星先后获得1项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国家和部级优秀教材奖。
荣誉表彰
社会公益服务
艾星曾任中国高校切削与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特邀理事,山东省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香港城市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安交通大学、江苏大学兼职教授。
个人生活
无论是艾星的个人弟子,还是在艾星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专家学者,还是艾星的家人,都对艾星教授勤奋的治学态度印象深刻。艾老师几十年来一直工作在教学科研一线,一生践行着“贡献就是幸福,时间就是生命”的人生信条。山东大学教授、艾星弟子刘占强回忆说,艾先生的记忆力非同一般。他能清楚地记得办公室和家里放了那么多文件和书。当他需要那个资料的时候,他开口说在那个书柜里,哪个书架;听他上课的时候,有人让他打断他或者接电话。他回来一定会继续刚才打断的下一句话,不重复,不遗漏。他的专业英语水平很高。虽然他的日语和俄语发音不准确,但他的阅读和翻译非常专业。超人的记忆力来自于他的勤奋。艾先生写了很多读书笔记。他对制造业学科、GDP等国家经济形势了如指掌,从来不用查资料。艾星的毅力也很有人情味,坚持爬山游泳30年,从未间断;牙疼就咬棉签,坚持科研;尤其是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他的腰椎和颈椎都怕着凉。四五月份,他穿着厚厚的棉裤,忍受着济南的高温。普通人很难天天去办公室,如果不是他天天亲眼所见,那是不可想象的。艾星先生的女儿艾亮说,他感觉父亲一直没有下班,没有周末,一直在家学习,直到90多岁;为了练习外语,他五十多岁背了整本俄语词典,七八十岁还坚持看英语频道。我一直坚持手抄报,家里的手抄报都堆得整整齐齐。
艾星常说“教学不严,老师懒”。“在学术上,他是严谨的,数据的来源和公式的推导绝对准确。”艾星院士的秘书刘继刚说,艾星先生至死都坚持亲自批改研究生论文,大到行间的标点符号,小到论文结构。艾老师反复推敲,和学生讨论,有的论文修改了五六遍。至于论文中的公式,是艾星老师亲自计算的。有同学曾向艾老师解释说,这些公式都是引用别人的论文。于是乎,艾星先生说,任何公式,不管是哪里来的,都要反复计算,反复推敲。这样才能保证博士论文的严谨性,这才是做研究的态度。工科生容不得半点马虎,任何一个失误都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影响。艾星院士的学生、山东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对艾星先生晚年修改学生论文的做法印象尤为深刻。艾先生用放大镜,然后用手指指着文字一行一行地读,用红铅笔在旁边做了很多记号。同学们都说60篇论文是别人传的,75篇论文是艾老师传的。其他课程都能拿到90多分的高分,艾先生的也许85分就很不错了。虽然艾先生对他的学生非常严格,但学生们都说艾先生是一位“慈爱的父亲”。山东大学教授邓建新表示,艾先生对学生要求严格,但他非常关心和体贴他们的生活。他亲自带学生做实验,亲自核对每一个实验数据,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学习和提高的机会。在与青年教师、研究生合作写论文、写书时,艾星常常把自己的名字放在后面。而他自己的研究项目,却支持自己的研究生申报,把荣誉让给别人,自己默默奉献。生活中,学生生病,他动员大家联系医生,60多岁冒着高温到病房看望学生。虽然物质不富裕,但是学生家里生病了,就把自己单位送的大白菜大葱送到学生家里。
艾星老师一直是个低调的人,一直把自己当成一个普通的老师。他经常在国内和国外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讲学,不遗余力地播撒科学和知识的种子。无论是面对同龄人的建议,还是企业界的咨询,他都有求必应,不遗余力地提供帮助;他始终关心学院的改革发展,关心学院一批中青年教师的成长。他愿意为学院的发展而努力,愿意弯腰为这些学术接班人做铺路石和人生导师。刘继刚回忆起第一次见到艾星先生的情景。为了缓解他内心的紧张,艾先生对他说:“做我的秘书并不难。不要紧张。对于每个人来说,每个职业都只是社会中人的一个标志。想做事,首先要学会做人。做一个正直的人,才能做事认真光明正大。”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赵军说,艾先生的一生是对“先做人,后做人”的最好诠释。他在科研工作中一直谦虚谨慎,待人真诚,从不以权威或专家自居。每当有学者来我们学校访问,或者有企业专家称他为艾院士,他总是笑着说:“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教授。不要叫我院士。我还有很多要向你学习的地方。”艾先生的高尚品德一直受到学院同事的推崇,所以在评选先进的事情上,艾先生总是第一个当选,但艾先生总是说自己有足够的荣誉,应该把所有的机会都给年轻人,为他们铺路。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说,自从我见到艾老师,我总觉得这位老师与众不同。多年后总结为学者的专注和老师的坚持。是艾先生辛勤耕耘,治学严谨,教书育人,回报年轻一代的品格,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和一支优秀的教研创新团队,为我国切削和先进制造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所有参加座谈会的老师都对艾星先生的勤俭节约印象深刻。艾星先生的女儿艾亮说,节俭已经融入了父亲的血液。艾先生手里有很多科研经费,但在使用的过程中,他是“精打细算”的。因为他有一个最根本的原则:“国家和人民给你的钱,是用于科学研究的,是用于经济发展的。我们一定要对得起国家和人民对你们的信任,一定要用好国家的每一分钱。”在学生赵军眼里,艾先生的生活极其简单。他穿了几十年大家都很熟悉的外套,他办公室的几个木柜也用了几十年。他常说柜子只是用来存放文件的,不是用来展示的。既然还能用,为什么还要改?他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亲自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位工作人员和学生。长期以来,使用印刷纸起草或非正式文件是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他经常在参加各种会议时向学生分发塑料文件袋和笔记本,用自己的行为为学生树立了节约国家每一项资源的榜样。就是这样的人,舍不得多花一分钱。2008年汶川地震期间,他主动向党组织缴纳了5000元的特殊党费;家里几乎没有不到40岁的物品,就连他穿的衬衫都打了很重的补丁,但汶川地震时他毫不犹豫地捐出了自己唯一的一件军大衣。“我是党员”“我是党员”“党员要带头”,这是艾先生在日常工作中常说的话。艾老师这样说,更是这样。直到近90岁,无论是学习政治,还是组织生活,艾先生总是准时来到会议室。山东大学教授、机械研究所党支部书记张金生拿着厚厚的一叠学习笔记说。艾先生始终以一名普通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具有高度的理论认识水平、高度的政治觉悟和政治立场,始终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能以身作则,带头参加学院开展的每一次主题教育活动,始终关心国家的发展,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事科研、教育和教学工作。
性格评估
艾星的一生,他学而不厌,教而不厌,思而不厌,支持后辈。他的逝世是山东大学的巨大损失,也是中国科学界和教育界的巨大损失。(山东大学评论)
艾星院士长期致力于机械加工领域理论和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在国内外机械工程教育界和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大众日报评论)
艾先生的学识和人格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楷模。以艾先生为代表的老一辈知识分子的成就和贡献,是学院的宝贵财富,是所有山大机器人都应该倍加珍惜的。今后,学院将开展一系列缅怀艾星院士、凝聚艾星精神的活动。(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邱道斌说)
正是王先生在挫折面前从不低头的刚毅性格,使他在没有经费、没有政策支持的困难情况下,坚持在切削加工领域的研究,才有了国内最大的切削加工队伍,山东大学有了“切削加工圣地”的美誉。(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黄发祥说)
专注教学科研70年,先进制造之花永远绽放。陶瓷工具树旗,高速切领时代。分解重构巧妙,复合处理出新的色彩。弟子遍游天下三千回,山高水长。(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张建华教授在艾星院士遗体告别仪式上)
后人的纪念
2018年9月9日,山东大学终身教授艾星院士追悼会暨师德师风建设座谈会在千佛山校区创新楼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