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韭菜和黑木耳的种植方法
应选择产量高、抗病性强、商品性好的品种,适合春季露地栽培。
2.育苗
苗龄35天左右,壮苗标准为:子叶完整,真叶3-5片,节间短,叶柄与主蔓夹角45度,叶深绿色,叶厚,茎粗壮,根系发达,无病虫害。
3.施有机肥5立方米,过磷酸钙25-30公斤或磷酸二铵10-15公斤(每立方米过磷酸钙5-5公斤,每立方米磷酸二铵2-3公斤)。种植前翻耕畦,畦宽1.2m,高度15cm以上,用塑料薄膜覆盖。
4.种植
(1)确定种植日期。在保证种植后不会受冻的前提下,尽早种植。承德地区一般要在4月底5月初进行种植。温度指标要求:夜间最低温度高于5℃,0-10 cm土壤温度高于12℃。秋露地黄瓜采用直播方式。
(2)种植密度4000-4500株/亩,大小行种植,小行距40厘米,大行距80厘米,株距25-30厘米,采用暗水法种植。
(3)现场管理
a、查家。插秧后要尽早插秧,幼苗可以从风中抽出。在茶甲,可采用花架或人字架,距根部约8-10 cm。
b、绑藤蔓。用“8”字法系住藤蔓,防止藤蔓磨损下垂。每2 ~ 3节打一次,下午打。早晨茎藤易断,扎藤松紧要克制。对于生长潜力大的植物,适当扎紧,使生长点高度一致。
C.修剪和修剪。主蔓要把侧枝全部去掉,侧蔓要在瓜后留一两片叶子捏尖,把卷须全部破坏掉。当茎超过架头时,及时捏尖,促进下部瓜的生长,或拧尖抑制上部的生长。
D.肥料和水管理。适时浇水中耕,浇水的量和次数视天气和生长期而定。种植后5-7天进行缓苗水灌溉;坐瓜前控水、中耕、蹲苗;当根瓜长到10 ~ 12 cm时,浇水促瓜;结果期每隔5 ~ 7天浇水一次。追肥原则是前轻后重,少量多次,促使瓜肥在根瓜坐好后追肥,根瓜收获后再灌瓜肥。提倡使用有机肥追肥。
黑木耳培养条件
黑木耳属于腐生嗜温真菌。菌丝可在6 ~ 36℃生长,但22 ~ 32℃最适宜。15 ~ 27℃可分化为固体,但20 ~ 24℃最适宜。河南省卢氏县因其良好的自然环境,将卢氏黑木耳作为其地理保护产品。菌丝体可在含水量为60% ~ 70%的培养料和木屑中生长,子实体形成时黑木耳的含水量在70%以上,空气相对湿度在90% ~ 95%。菌丝能在黑暗中正常生长,子实体生长期需要250 ~ 1000 LX的光照强度。对于好氧真菌来说,pH 5 ~ 5.6最合适。黑木耳的栽培方法很多,有段木栽培、塑料袋栽培等。
椴木栽培
黑木耳的人工栽培起源于公元600年左右的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的食用菌品种,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到了唐代,川北大巴山、米仓山、龙门山一带的村民,都采用“用原木剪花”的方法种植木耳。这种原始的种植方式延续了几千年。清代东北长白山和河南伏牛山也有黑木耳种植。冬天砍伐落叶树木三九天,黑木耳孢子自然繁殖。产量极低。65438年至0955年,我国科技工作者开始培育黑木耳固体纯菌种,发明了椴木打孔接种法,大大提高了木段栽培黑木耳的产量。但是两三年完成一个周期,绝对产量还是不高。每根长1m、直径10 ~ 13cm的优质木段,三年仅产黑木耳100 ~ 150克,且常因自然灾害而减产。到目前为止,这种方法只在林区极少数耳农中推广。
塑料袋地面种植
这项技术改变了用木材生产黑木耳的历史,使黑木耳栽培从林区走向了大田。塑料袋栽黑木耳以木屑、秸秆为原料,用塑料袋包装,每袋0.5公斤干料。经灭菌、接种、细菌培养后,置于田间和果园下。塑料袋栽培黑木耳技术大大拓展了黑木耳的栽培原料和面积,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回归自然栽培模式,实现天然无公害,更有利于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生产,发展前景广阔。
塑料袋栽培黑木耳由辽宁省朝阳食用菌研究所发明成功。被1994列为“七五扶贫”,同年获得两项国家发明专利(ZL 9411092)。8;ZL 94110204 .5)2000年获得“全国食用菌行业十大优秀科技成果”,2006年获得世界银行、国务院扶贫开发小组、民政部的奖励和支持。塑料袋栽培黑木耳,以“源于自然,回归自然”的方式,符合黑木耳“寒、热、干、湿、燥”的生活习性,成为黑木耳栽培的主流,成功率高,产量高,质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