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怎么样?
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上级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下,学校积极解放思想,抓住机遇,锐意改革。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和水平日益提高,办学实力显著增强。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首批88所重点院校之一,全国200家接收留学生单位之一。1981年获批第一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3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1999年获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同年,学校成为工程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现已成为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为一体,工、理、文、管、管并重的学校。目前有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土木建筑学院、葫芦岛软件学院、职业技术学院、技术经济学院等18个院系,74个本科和高职专业。目前在册学生30000余人,其中全日制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职专生、留学生25000余人。
辽宁工业大学拥有完善的教学科研设施和优雅的学习生活环境。学校有阜新校区和葫芦岛校区,占地3260亩。校园内有许多古朴典雅的建筑,建筑面积达78.4万平方米。一大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仪器设备、教学科研设备,总价值654.38+3亿元。12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图书馆,藏书654.38+0.7万余册,中外文期刊2000余种。学校编辑出版的《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和《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均在国内外公开出版,其中《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已进入和EI、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首次进入国内核心期刊。
学科建设是高校的基础。辽宁工业大学以前瞻的意识,站在学校发展的战略高度,坚持“丰富内涵、提高质量、分级管理、重点建设”的方针,大力加强学科建设。目前,学校不仅拥有一批基础雄厚的传统学科,还拥有一批充满活力的新兴学科。采矿工程与力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两个学科11,一级学科6个,硕士学位41,工程硕士学位10,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6个,形成了全国适应。
一流的大学必须有一流的师资队伍。辽宁工业大学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着力培养高素质的优秀学科带头人,着力加强中青年团队建设,努力建设一支结构优化、素质优良、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以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目前有专任教师1456人,双聘院士2人,教授副教授近500人。有134人已经或正在攻读博士学位;1名教师被确定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教师获得全国百强高校教学名师奖;一批教师分别被认定为省级学科带头人和拔尖人才。
学校始终视人才培养质量为生命,旨在培养政治信念坚定、道德品质优良、知识结构合理、心理和体质健康、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和教育创新,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国家和辽宁省优秀教学成果奖23项。我校在国家和省统考、教学质量检测和各类竞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毕业生就业率连年达到95%以上,在辽宁省高校中名列前茅。广大毕业生以思想文化素养高、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吃苦耐劳、勇于创新的特点,赢得了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欢迎和社会的好评。65438-0999学校被教育部授予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务处。2000年,学校被教育部授予“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学校作为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具有较强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科技开发能力以及跨学科的综合科技优势。积极开展科技创新,调整科研主攻方向,不断加强与国内知名大型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积极创办高新技术产业,推动其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和振兴做出贡献,特别是为阜新经济转型做出应有的贡献。近年来,承担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星火计划、“863”国家高新技术等科研项目800余项,取得了一大批科技成果,有200多项成果获得国家、省、市科技进步奖。目前,学校在矿山灾害控制、安全工程、测绘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机械制造等研究领域形成了明显的优势和突出的特色。在开采沉陷控制、“三下”采煤、冲击地压预测与防治、地质动力区划、石油开采等多个研究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学校成功参加了第四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并连续获得优秀交易奖和优秀组织奖。
学校始终坚持走国际化、开放化的道路,对外交流与合作日益扩大。与德国、澳大利亚、南非、美国、日本、越南、俄罗斯等10多个国家的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了校际联系和学术交流,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南非比托利亚大学、柏林工业大学、日本秋田大学等国外高校签订了合作协议,并互派专家学者。学校聘请了大量外籍教师和专家授课,培养了大量留学生,与国外科研院所合作承担了数十项科研项目。学校与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越南矿业技术学院建立了“2+2”、“3+1”联合培养模式,与德国克劳斯达尔技术大学签订了联合培养协议。
辽宁工业大学的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机械设计大奖赛、计算机编程大奖赛等丰富多彩的科技学术活动,形成了校园文化的主旋律。我校每年有10多项学生发明专利问世。我校获得首届全国大学生机械设计创新大赛一等奖;在第五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中,我校学生获得辽宁赛区冠军。1999年,校队获得辽宁省首届“凤翔杯”大学生电视辩论赛冠军。在“创维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学校参赛队伍分别获得辽宁赛区一等奖和三等奖;获“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一等奖;校队获得全国大学生软件之星大赛第三名;在最近的“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学术和科学作品竞赛中,有20多件作品获奖。以挂职锻炼为主要形式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受到了中宣部、国家教委和团中央的表彰。2000年,学校被团中央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2005年,学校被中共宣传部、教育部、团中央、中央精神文明办、全国学联授予“全国大学生暑期下乡志愿者”荣誉称号。2006年,学校被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授予“第二届全国高校优秀学生社团”荣誉称号。
飓风雨,春花秋果。学校以其优良的学风和精神,多次被辽宁省政府、省教育厅授予“文明单位”、“平安文明校园”、“优良学风学校”等荣誉称号。建校半个多世纪以来,为国家输送了6万多名各类人才。广大毕业生遍布国家经济建设第一线,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管理人才和著名专家学者。
在充满希望和挑战的新世纪,辽宁工业大学正以昂扬的斗志、豪迈的情怀和创新的精神,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并努力把学校打造成优势学科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教学科研水平高、综合实力强、社会贡献大、在国际国内有一定影响的一流教学研究型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