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社会的朝廷有哪些剥削老百姓的手段?

1853年冬,太平天国在南京颁布“天朝天目制”。制度规定,天国的男女每个人都可以分到一块田里去种,但是所有的粮食收成,每个人的粮食都可以从新谷中取,剩下的归国库?,?小麦,芋头,麻布,布匹,鸡,狗,东西,钱呢?。换句话说,农民只能留一份口粮?一石成人,不是半石成人,其余必须上缴国家。

不得不说,洪秀全在剥削农民方面做得太狠了。中国的朝代,在最初建立政府的时候,总是实行轻赈薄税的政策,以此来安定人心,恢复经济,正如明太祖朱元璋所说。你不能拔一只雏鸟的羽毛?。但是,洪秀全一上来就要把雏鸟的羽毛全部拔掉,导致很多地主和农民都跑了。

社会经济恢复后,中国各个朝代开始逐渐加大对农民的剥削,直到农民可以承受为止。在农业社会,一个统一的政权要想维持运转,满足帝王的私欲,最大限度地剥削农民是唯一的选择。但如果剥削手段像太平天国那样简单粗暴,必然会动摇帝国的根基。正如科尔伯特所说:?税收是不是尽可能多拔鹅毛,不让鹅叫的艺术?。所以中国古代政府大多采用剥削方式?巧妙?,不是?拿着?。虽然结果是农民苦不堪言,但可以延缓农民起义的爆发,延长帝国的寿命。相比于历代帝王拔鹅毛的艺术,洪秀全的拔毛技术显然需要更多的锻炼。

一、盐铁税

对于中国古代政府来说,检查占地是一项庞大、复杂、繁重、零碎的工作,需要难以想象的人力物力。除了材料投入,还需要一个复杂的系统来解决一些技术问题。就算秦始皇能够统一六国,在土地清查上也是无所适从,不得不发号施令?它是一个真实的领域吗?让六国人民报出自己占用的土地数量,作为政府征收土地税的依据。你以为老百姓会老老实实报真实的占地量吗?做梦吧。

以秦朝严酷的法律,尚且无法对土地占有情况进行清查,何况其他朝代。所以,不是中国古代政府不想给农民平均的土地,而是他们真的愿意却没有能力这样做。原来洪秀全的?天下有耕,天下人共耕?其实已经变成空头支票了。

既然不能按亩纳税,那么?对放弃土地的人征税?因为人口情况比较好查,一旦登记,按人收税就可以了。但现实还是没那么简单,因为会出现士绅藏匿人口,百姓逃亡藏匿等问题。以明朝为例。毛当兵后,户口极旺,然后时间长了,还不如呢!?清朝康熙帝为了查人口,直接跟老百姓说,我调查户籍只是为了搞清楚国家的人口数据,不是要向你们征收人头税,大家不要隐瞒。

为了填补隐人口漏的问题,管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提出了绝佳的解决方案?盐和铁的专利。管仲说,国家可以垄断人民生活和生产的必需品,然后增加销售。再隐蔽的人也要吃盐吧?买高价盐可以免人头税,但不能免消费税。所以这样一来,政府间接收了大家的税,不用查田地和人口。

更何况,政府不需要覆盖盐铁的产、运、销全过程,只需要给商人发个营业执照,让他们自己煮盐、自己开采就行了。

政府向商人征收重税,商人再将重税转嫁给盐和铁,最后由民众尤其是农民买单。这种简单高效的制度是统治者心目中的白月光。秦代商鞅变法,主张盐铁官营。结果如何?盐和铁的好处是古代的二十倍?,解决了?军费?,?急国税?;唐朝第五齐,一个奇怪的名字,主持了盐的专利,把盐的价格从每桶10元提高到每桶110元。从此,唐朝只用了10年左右,盐利收入从每年40万飙升到600万?不然你以为唐朝怎么能生存这么长时间?

这种专利制度,一方面简化了政府压榨农民的手续,降低了政府收税的成本,另一方面也让农民吃到了高价盐,而不会直接感受到他们所遭受的压迫。他们可能会怨恨盐铁商,骂他们奸商,但不会直接怨恨政府。政府还能得到吗?不如人民?、?不带人抱怨?好名字。

所以这种好用又不贵的压榨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末。

第二,货币地租、廉价谷物伤害了农民

通过专利制度间接压榨农民的油水是不够的。中国古代政府还有一个设计巧妙的榨汁机,就是货币地租。

与货币地租相比,劳动地租存在着诸如?运粮运草一天?这样一个问题是难以确定和量化的,所以如果劳动转化为固定的货币量,劳动地租的任意性就会完全消失;但实物地租的运输、储存和交换都有限制,不利于提高国家的财政储备能力。

所以货币地租成为帝国的头号选择,这在汉朝?口福?、?算税?,南朝?钱?在唐朝?青苗钱?、?土地款?,明清?金华银?、?一条鞭子?、?当地银行家朱元璋曾想建立一个完全以实物收取地租的财政体系,但后来发现实物的保管太麻烦,最后以金银钱钞纳税。

政府强迫农民以货币形式纳税,这就迫使农民去市场卖粮换钱。因为同时有大量农民卖粮,必然导致粮价大幅下跌,加剧?钱轻?形势。结果大量增值货币上缴政府,政府赚得盆满钵满。又是我们的管仲同志。他率先提议。有粮的,也是万物之主。粮贵则万物贱,粮贱则万物贵。如果两者是敌人,就不会是平的。所以君与粮的等级是优越的,事在两者之间。所以全民无隶属,国家利益归君主。?

然而相比之下,农民辛辛苦苦干了一年,一回到解放前,白居易就写了一首诗。私无钱灶,平地无铜山;胡夏秋交税,每年却丢铜钱?钱越来越重要,农电越来越重要。廉价的小米和小麦,廉价的丝绸和棉花。一年到头,衣食无着,饥寒交迫!?据顾的记载,明朝有多少农民?他很有钱,有很多粮食,但是人民在卖他的妻子?。

正因为如此,中国古代自秦汉以来,实际上只有魏晋南北朝实行实物地租政策。北宋王安石主张充分利用商品货币经济增加国民财富,以巩固中央集权。他变法后,米丝价格突然下跌,出现?是不是又有钱又便宜?农民倒霉,政府倒霉?宝藏满了?形势。

当然,政府并不完全采取单一的货币地租政策。毕竟小农经济靠天吃饭,一旦农业歉收,粮价也会上涨。这个时候政府会调整货币租金和实物租金的比例,主要是向农民收取实物。所以很明显政府在压榨农民。

按照我的理解,货币地租曾经推动欧洲瓦解封建经济,走向现代文明,正如马克思所说:在进一步的发展中,货币地租?除了所有的中间形式,比如小佃农的租金,什么都不说?要么把土地变成自由自耕农的财产,要么把它引导到资本主义模式的形式,引导到资本家和当地农民支付地租的形式。?但在中国,由于2000多年前封建经济的瓦解,后来出现了。

货币地租成为统一政权压榨农民的重要手段,使中国的社会再生产能力被泰山压顶,动弹不得。如果不是明末清初外国白银大量涌入,估计对农民货币地租的剥削会更严重。

第三,滥发纸币会让你手里的钱变成废纸。

北宋仁宗年间,国家开始发行纸币,即?性?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使用纸币的国家。在此之前,中国人使用金属货币。根据凯恩斯的理论,货币金属有三个不可克服的问题。第一,金属货币的产出弹性很小,因为矿的数量有限。由于无法扩大供给和满足生产需要,生产的扩大受到货币供给的制约;二是金属货币的替代弹性近似为零,这也导致供给难以扩大;第三,金属货币本身具有价值,具有周转弹性和流动性。人们愿意储存它,需求旺盛,就会减少实际流通,影响经济发展。历史经验表明,金本位时代经济衰退和萧条的频率高于纸币时代。

如前所述,由于货币地租的政策,?钱轻?。?钱轻?所以大家都会把钱存放在家里,使得大量的钱退出了市场上的流通过程,于是全国出现了?钱荒?情况,也就是上面凯恩斯提到的第三个无法克服的问题,从根本上违背了国家利用商品经济增加农业税的目的。因此,发行纸币势在必行。纸币轻便易携带,代表了一种高级的货币形式。但是,在中国古代,纸币也是统一政权压榨农民的手段?虽然不是最重要的手段。

最初,北宋纸币的发行是配备了准备金制度的。但到了南宋时期,纸币的发行已经是随心所欲,准备金制度早已被抛入太平洋。纸币发行量在南宋最大的时候,达到一亿多元。南宋灭亡后,元朝继续发行纸币。蒙古统治者不仅知道如何弯弓射大鹰,还知道纸币的发行必须有严格的储备制度。所以元代纸币币值稳定,整体运行良好。凯尔·波罗曾经录制过?君主管辖下的每一个州、郡和土地都是不可通行的。主体地位虽高,不敢拒用,拒用者必死。每个敢为你说话的人都乐于使用这种货币。和纯金没什么区别,都是用来盖可汗国商人去的地方,支付货款,获得所售货物的价格。量这么轻,如果值十块钱,重量不会超过一块钱吧?。

然而,随着元朝的日益腐败,纸币的储备制度也名存实亡。为了解决国家的财政危机,元政府开始滥发纸币,通货膨胀一发不可收拾,农民被压榨,叫“地不可日不灵”,最后不得不武装起义。就像元末流传的一首民谣,开大元,汉奸专权,胡说八道把钱变成祸根,造成千万红领巾。?所谓?换钱?,指乱发、滥发纸币,这成为元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明朝建立后,洪武八年发行?大明宝藏钱?。为了强迫全国人民使用纸币,朱元璋曾经下令宝源局、宝泉局停止铸钱和?禁止人们买卖金银和货物,违者受罚?。但是,短短19年,大明宝藏钱?贬值到面值的20%以下,不仅农民叫苦连天,就连官员也深受其害?因为官员的工资很大一部分是付给纸币的。

直到郑德时期,朝廷终于悬崖勒马,不再发行纸币,恢复铜币作为流通货币。

相比之下,清朝停止发行纸币确实是明智之举。因为在中央集权完全不受制衡的时代,政府很容易为了解决财政赤字问题而滥发纸币,从而引发经济危机。自律胜于自我放纵。

4.剥削地主,不管土地兼并。

中央政府权力比较大的时候,可以通过剥削地主来间接剥削农民。如一位学者所说,中国封建不动产所体现的产权关系包括国家、地主和农民:国家拥有合法的土地所有权(最终控制权),地主拥有经济上的土地所有权(实际所有权),农民拥有部分使用权和收益权?但在实践层面上,一个国家不可能频繁地、频繁地行使(或显示)其至高无上的所有权,地主在土地所有权关系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因此,皇帝没有必要顾及土地兼并,而宋太祖说,?富室连我的楼房,都留着钱给国家?谁持有土地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征收。

这种想法其实和商人资本剥削农民的专利政策是一样的,都是借别人之手来达到自己的目的。通过剥削地主,国家避免了把重点放在大量农民身上,只要把重点放在有限数量的地主身上。而且农民会把怨气投射到地主身上,而不是远在天边的皇帝。

自唐代两税法实施以来,中央政府主要通过分地租来剥削地主。政府不关心房东收入好坏,只是伸手而已。政府要求的税收越多,房东的压力就越大,因为房东提高租户租金的空间有限。如果你增加佃农的数量,他们就会退出,成为自耕农或者去找其他租金更低的地主。所以到了清朝,就出现了?富民累有田?形势。

宋朝?雅倩?战斗,即由地主负责征收国家税收,国家不支付任何报酬。如果当地农民因为避税而逃跑,所欠税款会分摊到其他税户。如果其他纳税人也跑了,那么所欠税款全部由房东承担。为了支付拖欠的税款,地主必须增加对佃户的剥削。所以,最终为欠税买单的还是农民。

明朝?粮长?体制也是如此。粮长制,即各地以粮为区,该选哪个?土地多吗?地主是粮长,负责监督缴纳这一带的土地税。如果完成不了任务,也是楼主自己填。当然,最后买单的还是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