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壁垒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上述数据反映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在国内外市场遭遇知识产权纠纷的新闻层出不穷,知识产权已成为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不可回避的焦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产权与国际贸易的关系日益密切。因此,在大力鼓励发展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同时,各国都十分重视出口商品和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在一些企业眼里,成了碰不得的禁区,而在普通大众眼里,成了垄断,成了现代文明下的“弱肉强食”。但无论如何,国内企业因知识产权问题遭受经济和声誉双重损失的案例并不少见,重视“知识产权”的警钟已经敲响在我们的耳边。
在中国加速融入全球经济的同时,知识产权危机给我们亮起了红灯。5438年6月+2005年10月,中国入世后不久,国际巨头英特尔起诉中国某公司生产的语音卡侵犯其专利,之后不久,日本三洋就开始了与深圳比亚迪关于电池专利的纠纷。2月,美国电子娱乐协会(ESA)向美国商界代表提交了一份来自国际知识产权保护联盟(IIPA)的报告,指出中国与马俄一起成为全球游戏软件盗版最严重的三个国家。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假冒伪劣产品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当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和中国产品在全球市场上扮演重要角色时,知识产权危机给这一全球化进程蒙上了阴影。来自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专利大国的知识产权压力给中国设置了很高的门槛。通过知识产权压制中国企业和中国产品,中国企业进入了国际化的怪圈:生产——跨国公司专利限制——支付巨额专利许可费和侵权费——复制。
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加强影响着中国企业的全球化进程,因为中国企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不得不支付巨额专利费,或者因为知识产权诉讼产生的巨额费用大大增加了企业的各项成本,显著降低了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影响了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生产。在微观层面,知识产权壁垒通过支付巨额专利使用费和侵权费,降低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减少市场份额,降低利润空间,这是知识产权的短期效应;从长远来看,企业利润减少导致的资本积累减少,将导致技术研发投入不足,无法从根本上改善企业的技术结构和产品结构,必然导致企业在以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的时代陷入绝境。在宏观层面,整个相关行业会因为知识产权壁垒而在短时间内减少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在以市场为命脉的营销时代,行业将无法抵御市场萎缩带来的产业萎缩。如果这种情况长期持续下去,这个行业最终会在竞争中消亡。这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国际经济主权以及中国科技在世界的未来地位都有很大影响。毫无疑问,当全球经济进入产业结构调整时代,缺乏知识产权的中国企业将无法改变处于产业链末端和价值链下游的不利局面,在全球化中受制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