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让我们不孤独。

最近在看贾平凹的《独行》,和作者有* * *音。我觉得孤独就像一种不治之症,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当我一个人的时候,我感到孤独。人多的时候,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幸福,而我什么都没有。对我来说,只有沉浸在书中,细细咀嚼,慢慢品味,才能冲淡独生子女的孤独感。

我还记得小时候,我没有任何读物。我看过很多遍一本叫《格林童话》的书,特别喜欢拇指姑娘的故事。经过一段危险的流浪旅程,她终于找到了她的小伙伴,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当然,这只是童话,结局永远是公主和王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现实生活中,因为鸡毛的困境而产生的情绪波动,只能通过读书来化解,尤其是在他们感到特别孤独的时候。

我学生时代的孤独就是缺少同龄的玩伴。经常看国内外名著,比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简爱》、《呼啸山庄》、《红楼梦》等。虽然我无法理解它们里面的生活,但是沉浸其中就像拥有了一个世界。外面的一切都与我无关。我感受书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和书中的人交朋友,和他们交谈。

随着时间的推移,成年后,孤独依然如影随形,孤独中也夹杂着焦虑。这个时候,泡一杯好茶,品一本好书,就显得尤为重要。好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了解好书的途径越来越多。除了你反复阅读过的经典,你还可以通过微信微信官方账号、亚马逊kindle推荐、微博学者介绍等了解这是否是你需要的读物。,而且可以自由选择是看纸质版还是电子版,会让人在选书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

我曾经以为孤独是独生子女的专利。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意识到,每个人的内心都有说不出的孤独。父母的孤独是时代快速发展带来的压力。青少年时期,书籍对我父亲来说是一种奢侈品。为了能上初中,他从老师家借了课本,花了10天背完了整本课本。他还背下了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人到中年,他有很多资源,却再也不能按照自己的喜好去阅读。虽然他的母亲照顾他的日常生活,但他只能独自承受不断变化的环境带来的压力,努力用双手养活一家三口。

前两天爸爸让我帮他买一本陈丹青的《笑先生》。他说他不太会用淘宝。看着父亲花白的鬓角,他突然觉得父亲老了,变得健谈了。他经常谈论我的童年。因为爷爷奶奶不在身边,物资匮乏,与世隔绝,不知道怎么照顾孩子,一个星期不给我洗澡,不知道穿多少衣服,让我很难受,每天都为我担心。

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父亲也从未停止阅读。我家一面墙上的书柜里全是他读过的书,大部分都是和工作有关的,阅读面也很广。我问他,你还记得你读过的书的内容吗?他说他记不全了,但正是因为读书,他掌握了在巨变中生存的能力,并全力照顾一个家庭,这是他一生最大的收获。

对于我这个大龄单身女青年来说,自由和孤独交替出现,充斥着我的生活。就像歌词里说的,想找个人聊天没那么简单。这时,书就成了最亲密的聊天朋友。现在有了丰富的阅读资源,我总能在书中找到和我一样的旅人,我也能跟着他们的脚步去看世界,看亿万人之间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理念,抚慰我孤独的灵魂。

读书所传递的力量,大概只有读书的人,才是最真实的体验。至于读书与孤独,岛书店的一句话最能代表人的感受:“我们读书,是因为孤独;我们学习,然后就不孤单了。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时光飞逝。在岁月的长河中,我们阅读的方式、获取书籍的方式、看待事物的观念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唯一不变的是阅读带来的丰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