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感从何而来
追求一个人,刚在一起的时候,自然是幸福美好的,因为那个时候,我们会发自内心的去迎合和满足对方,而忽略了自己的感受。指出这一点并不是虚伪,而是我们觉得对方以后一定会带着感激加倍赔偿。
只是现实总是无常而有规律的,那个人最后让自己失望了,受伤了。
我们在爱情中需要的所谓安全感,其实本质上来自于信任。
无论你多么强大,在人生的道路上总会有一些脆弱和不确定的时刻,尤其是在感情关系中。这个时候,信任可以让人保持足够的能力去应对生活的艰辛,处理棘手的问题。有了这种信任,他们才能获得安全感,才能维持长久的关系。
很多情侣,夫妻间的隔阂并不会真的发生。通过言语、态度、无视表情,认为对方心思歪,或者不在乎自己。感情关系中最大的不是实质性的事件,而是内心的揣测和对另一半的不确定和不信任。
那么这种信任在情感关系中的表现是什么呢?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带给人安全感的需求有四个要素:可预测性、可依赖性、可控性、对同一事物的信念。
可预言的
彼此之间的关系,对方的行为,此刻的生活,都可以得到准确的推理和判断。
相处久了,难免会有争吵,担心,怀疑,而这些东西如果能通过信任或者实质性的证据分析出来,关系就能发展得更好。我们可以温和地解决矛盾,因为我们彼此信任,彼此关心,通过妥协和压制来更好地解决分歧是值得的。
但当对方的心和感情还在,甚至有了新欢,未来和关系的发展就无法准确判断了。没有信任,自然就没有幸福可言。
可靠的
情感依赖不是生存依赖,更多的是精神、身体、生活细节的陪伴。
能力不仅仅是指伴侣拥有的技能,还包括伴侣自身的身心状态。例如,如果你的伴侣总是喝醉,精神不稳定,你可能会认为他“不可靠”,不能依赖他。
恋爱关系中的信任是如何产生的?
真正的信任不是靠道德绑架。“爱我就要让我安心”,但你其实已经做了让对方安心的事。
“可预见性”的出发点通常不是其中一个人观察力敏锐,而是他从未隐瞒过自己的“秘密”,这就像一个值得信赖的人一直在为“要不要检查伴侣的手机”争论不休。一个值得信任的人是不会让对方有所怀疑的,你可以大方看待的态度,与一切事物的相处模式,与异性的边界感,都成为了对方未来可预测关系的“证据”。
也就是说,要有能让对方判断分析的事实,才能放心实用。
但是怎么才能让你的伴侣愿意做出这些行为安抚呢?
可能不是你长得漂亮身材好,也不是你自己主动追求,而是你的实质性价值让他(她)害怕失去。
长久的亲密关系总是建立在价值的基础上,所以才能不断的出现,欣赏,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