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天津什么时候高考?
1.2023天津什么时候高考?
2023年天津高考时间一般安排在6月7日至6月10。当然,部分省市采用新高考模式,考试时间会有所不同。比如“3+1+2”模式的新高考,6月7日、8日、9日三天。所以大家要时刻关注当地教育考试院关于高考时间的动态。
2023年天津高考科目及具体时间安排在6月7日9:00-11:30。数学从15:00到17:00。6月8日15:00至17:00外语(英语笔试15:00至16:40)。6月9日8:30-9:30物理;11:00至12:00思想政治;15:00到16:00化学。10 6月8:30-9:30历史;11:00到12:00生物;15:00到16:00地理。
各省(区、市)考试科目名称与全国统考科目名称相同,必须与全国统考时间表一致。
省级统考和高考时间由各省级招考委和高校按照教育部有关要求确定并公布。
2.高考科目有哪些?
不同类型的考生高考科目不同:
1.普通(文科)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历史、地理、政治)。
2.普通(理科)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和理科综合(物理、化学、生物)。
3.体育考生的考试科目为:在普通(物理)或普通(历史)考试科目的基础上考体育技能。
4.艺术类考生(包括音乐、美术、书法、舞蹈、广播电视编导、艺校考)的考试科目为:在普通(物理)或普通(历史)考试科目的基础上选修一门艺术课程。
高考由3门全国统一高考科目和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考科目组成,实行“3+1+2”考试模式。艺术、体育类考生还需要参加相应的专业技术考试。
全国统一高考包括语文、数学、外语三科。使用全国试卷,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所有参加高考的考生都必须参加。
新高考“3+1+2”模式包括全国统一高考语文、数学、外语(含笔试、听力)三科,以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拔性考试考生自选的三科。
选考科目包括物理、历史、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地理6个科目。考生先从历史、物理两个科目中选择65,438+0科目,再从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地理四个科目中选择两个科目,区别于传统的文科科目,增加了考生的选择余地。
新高考考生分数的计算方法也与以前不同。考生高考文化总分750分,语文、数学、外语满分150分,选考科目满分100分。统一高考科目和择优考试科目按原成绩计入总分,而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等复选科目经评分后计入总分。
3.高考前有哪些注意事项?
1,保证高考前充足的睡眠。
身体是考试的基础。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顺利进入考场,然后答题。高考前保持充足的睡眠,尤其是中午午休,半小时左右。调整好自己的状态,下午才能更好的投入学习。睡觉的时候让自己放松,不要试图去学上面的东西。
2.保证高考前营养均衡。
我每天都很努力地用脑。时间长了,会觉得脑子“肿”了,可以在身边留一些坚果类食物和牛奶。每天早上可以吃一个鸡蛋补充蛋白质,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能量,有更多的精力去学习。
3.高考前加强体育锻炼。
学习压力大,适当的运动有助于缓解压力。不要因为学习累而把身体搞垮,得不偿失。我可以每天早上起床,跑步和看书。在学习的过程中,总有学习时间太长,记不住的时候,那就站起来果断运动,比如跳绳,让身体动起来,促进血液循环。那么回去学习读书就会更有动力。
4.参加高考有哪些技巧?
一、按大纲扣书,夯实基础
1.抓基础:巩固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方法,培养基本能力。一定要按照大纲来,夯实基础,不要好高骛远。
2.强化训练:练习写作、绘图、操作、表达、实验等基本功。只有努力学习,努力练习,才能快速提高精力。
3.养成一个习惯:养成独立思考、认真改错、认真审题、规范回答的好习惯。
二,专项训练,全面突破
1.题型练习:针对各种高考题型进行专项训练,掌握题型特点及其解题规律。
2.方法训练:对各种思维方法、分析方法、解题方法进行专门训练,如分析法、综合法、比较法、逆向法等,以达到融会贯通、熟练运用。
3.标准化训练:要加强主观题的模板训练,严格规范标准,规范流程,一丝不苟。努力解决问题不丢分。
4.提速练习:在做对的基础上尽可能快地做,提高解题速度,追求解题效率。
5.满分练习:答一张试卷没有时间限制,但必须要求满分(作文除外),强迫自己理解不会的题。在上述专门练习中,要多注意练习基础题、经典题、易错题、创新题,而不是一味追求高题。
第三,正确运用“人海战术”
有人认为“人海战术”只是求数量,不求质量,机械地重复演习。从哲学角度看,量变导致质变;从心理学角度来说,适当的反复练习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中国自古有句谚语:熟能生巧。有教育专家认为,高考备考过程中要适当使用“题海战术”,但需要选择一些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有针对性的题目进行练习,而不是追求数量,看到题就做。
第四,研究历届高考真题
高考真题具有典型性、规范性和代表性,值得仔细品味和探究。如果把近五年(至少三年)的高考真题完整认真的做几遍,每次都会有新的体验和收获,因为有些顽固的题可能连做几遍都纠结不清。要想说清楚,必须下大力气找出规律、趋势、特点,分析考点分布、命题思路、考试意图、选材特点、能力要求、提问方式。
动词 (verb的缩写)实施“日清-周立-月结”
1.日清:当天的学习任务当天完成,不用等,不用靠,不用推,不用拖。
2.李周:周末要系统梳理重疑热点、易错易混点、常见错误和常见考点、典型问题、重要方法等。用一周时间学习,形成知识体系。
3.月结:月考结束后,要认真分析试卷(图表法可用),总结反思自己在知识、方法、技巧方面存在的问题,查漏补缺,认真改正。
六、检查和分析错误,纠错四个部分
考试答题卡就是一次演练,考后总结是为了提高。每次考试后,都要分类查找自己试卷中的各种错误并分析其原因,明确自己的知识漏洞和思维短板,有效解决“完全不懂,对但不全”的各种问题。
错误分类:
1.粗心错误:你会做得很清楚,但你会做错。
2.似是而非的错误:记忆不准确、理解不完整、应用不熟练、表达不清晰、回答不严谨、不完整、不规范、不准确。
3.一点错误都没有:纸是空白的或者答案无关紧要。把典型的错题写在错题本上,想出接下来的学习措施。
四步纠错法:
1.用错题本,按照“原题+错解+错因+正解+总结”的顺序写在错题本上,并注明回看日期。
2.回头看天津,要重做问题,以“不出两错”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3.最近一段时间进行变式训练。
4.和同学交换错题本,学别人的,为我所用。
七、“两慢一快”,突破“压轴”
1.首先要对大结局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面对大结局,你要有信心和勇气,不要一看到题目就脸色苍白或者置之不理,要沉住气,啃骨头,钻到底。大结局一般第一题容易问(不一定少分),一定要做到;第二题比较难,尽量做;第三题最难,试着做。
2.仔细审题:慢慢审题,用“六字法”。a .摆姿势(摆已知条件,注明关键词)。b .提及(提炼重点)。画(示意图)。c .挖(挖掘隐含条件)。d .推导(从已知到未知)。e .联系(建立条件与结论之间的联系)。
3.规范解题:从“格式、书写、表达、绘图、步骤、结论”六个方面进行规范。如果在解题过程中需要列出方程,就需要使用常规方法和分步公式。计算和求解过程要慢,书写要快。
八、密切关注新闻热点
反映时代主题和精神的新闻热点可以作为多学科命题的背景材料。“时政热点”不再是政治学的特权,“科技创新”也不再是数理科学的专利,向“文理不分”的新高考模式靠拢。
“对窗外事充耳不闻,一心一意读圣贤书”的时代已经过去,当代社会需要的是关注社会、关注现实、关注中国腾飞,对其有正确认识和思考的有智慧的年轻人。
九、回归调整、检漏。
考试前两周一定要做到:
1.回归课本,梳理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
2.查漏补缺,注意一般方法,记住吃透了再用。
3.跳出问题的海洋,不攻问题,不拘泥于细节。
4.看错了题本,做错了题,熟悉高考阅卷规则。
5.考前交流,和老师或同学在学习或心理上交流,扬长避短。
6.调整心态和生物钟,进入考试状态。
5.高考的评分技巧有哪些?
1.按合理的顺序做题——按顺序分。先易后难,一次就能做对。你不怕在大题上得分少,就怕在小题上失分多。
2.科学分配时间——划分速度。既要速度,又要准确,不要搞“加速”,不要钻“死胡同”。
3.细节决定成败——分步骤。注重细节,淡化技巧,一步一步踩在得分点上。
4.强化解题格式——分成规范。让规范成为习惯,习惯成为一种能力。
5.要冷静,要认真,要细致——分心。不紧张,不怕,问题面前人人平等,人难我不怕难,人容易粗心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