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的鲜味来自谷氨酸。它最早是在什么汤里被发现的?

味精的鲜味来源于谷氨酸,最初发现不是在汤里。德国的Ritterhauer于1846首次从小麦面筋中分离出谷氨酸。1908日本菊池田苗从海带中分离出谷氨酸,发现谷氨酸的钠盐有一种鲜味。1909年,日本开始生产以味精为主要成分的“风味香精”并出售。

中国从吴开始生产味精是在1921。1988,国家已经宣布取消对其食品的限制。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味精生产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成为世界味精生产大国。随着我国味精产量的不断增加,行业的生产技术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扩展数据:

炒肉菜不用味精。肉类已经含有谷氨酸。当它遇到菜肴中的盐,被加热后,自然会产生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除了肉类,其他美味食物都不需要添加味精,比如鸡蛋、蘑菇、茭白、海鲜等等。?

凉菜中不宜放味精。味精的保鲜作用只有在80℃-100℃时才能充分发挥。而凉菜温度低,味精难以发挥作用,甚至直接粘在原料上,无味,令人失望。如果非要在凉菜里放味精,可取的做法是用少量热水溶解味精,然后拌入凉菜里。

醋菜最好不要放味精。酸味明显,醋多的菜最好不要加味精。因为味精在酸性环境下不易溶解,而且酸度越大,溶解度越低,鲜味效果越差。所以糖醋里脊、醋炒白菜等酸味菜最好不要放味精。

百度百科-味精

人民网-味精吃多了有害。五种情况不宜放味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