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灯是何时进入中国的?
电灯发明的历史;
在电灯的发明史上,首先应该提到的是英国化学家汉弗莱·戴维爵士。1802年,大卫在英国皇家学会工作。他将不同的金属棒通电至白炽状态,发现金属铂可以保持白炽状态相当一段时间而不被氧化。这是最早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的装置,也是后来白炽灯的基本原理。
1840年,英国科学家威廉·罗伯特·格罗夫爵士制造了第一盏使用中的电灯。他用金属铂线圈做灯丝,用两段铜线(表面涂绝缘)通电。为了避免灯丝的氧化和冷却,他把灯丝放在一个倒置在水中的玻璃杯中。在一次公开演讲中,他用这些电灯照亮了王家研究院的礼堂。而格罗夫的电灯发出的光线较弱,铂丝长时间处于接近其熔点的温度环境中,容易熔断。最重要的是耗电量巨大(估计每千瓦时700美元),完全不具备商业化条件。
1841年,另一位英国人德戈莱恩斯获得了世界上第一盏白炽灯的专利。灯也是用铂丝通电到白炽状态,它的重要改进有两点:一是球形玻璃罩真空密封,二是上管填充碳粉,在两根铂丝之间形成“碳桥”,可以自行不断补充。但是这个专利有一个严重的问题:玻璃灯罩在使用时会随着碳粉的气化而迅速变黑,所以还是不实用。
1845年,英国人托马斯·赖特获得了第一个弧光灯专利。莱特用五个碳盘来制造电弧。通电后,手动拔出其中两个,碳盘之间可形成四个电弧。当然,这个专利还是纸上谈兵,远没有商业化。
这些发明家提供了白炽灯和弧光灯的原型。在接下来的30年里,世界各地的发明家不断提出各种电灯设计,但大多操作性差、稳定性低、能耗巨大——一句话,不实用。这种情况的改变要等到爱迪生出现。
关于爱迪生对电力照明行业的贡献,我会在其他问题下详细回答。简单来说,爱迪生不仅是一个发明家,还是一个“系统建设者”。上面提到的这些人,大卫奠定了电灯的理论基础,格罗夫、德戈莱恩斯、赖特等人提供了电灯的雏形,爱迪生是真正完成电灯向电灯照明系统转变的人,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