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脚手架有哪些安全技术注意事项?

竹脚手架有哪些安全技术注意事项?规则是什么?请阅读仲达咨询公司编辑的文章。

1.一般规定:2。1.选材:生长四年以上、嫩、黄、虫蛀、腐烂、开裂(二节以上)的竹子不得使用。4.装帧:用水葱,竹子,竹子。不要一次绑三根。13.毛竹直径:立杆、大横杆、剪刀、抛撑、顶撑的小头有效直径应≥7cm。横担(小杠)≥9cm。4.架子高度小于24m,大于24m应编制设计方案并审批。5.砌体脚手架上的均布荷载不应超过270kg/m2,装饰脚手架上的均布荷载不应超过200kg/m2。三、竖杆:1。放线:脚手架搭设范围内的基础应平整、夯实。(1)根据施工员的交底和建筑物的特点,确定立杆的纵横间距,在现场拉线,钉竹签进行放样。(2)根据建筑物的总高度和特点及构造要求,确定架子的步距(应≤1.8)和第一皮架子的高度。3.当埋深30 ~ 50 cm,下面放置铁砧,土质松软或难以挖坑时,应绑扫地杆。13.横向间距:1 ~ 1.2m,内立杆离墙距离≤20cm。2.纵向间距:1.3 ~ 1.5m(误差土5cm)。超过15m高的架子立杆间距不得大于1.5m..外立杆应高出屋面1.2 ~ 1.5m..5.垂直度:转角≤10cm,搁板中间≤15cm。[6]立杆搭接长度:不小于1.8m,接头应穿过皮架。同一架内相邻立杆应交错布置,且不应与顶撑重叠。⒎立杆的搭接应在顶撑的右侧,交替进行,并保持中间顶撑的垂直度。四、小横杆:内端伸出内立杆15 ~ 35 cm,离墙5 ~ 10 cm,外端伸出外立杆20cm以上。五、顶撑:顶撑应垂直,大头朝上,用三根竹条与立柱捆绑,小头直径应大于小立柱直径的三分之二。上下顶撑应保持在同一直线上。六、大横杆:设置四根(架宽1.2m以内),绑在立杆内侧,接头置于立杆内(小横杆上),并绑扎牢固,上下架接头应错开,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5m,绑扎车道数不应少于四条。7.剪刀撑:脚手架的转角处、两端和中间,每隔15m双跨,自下而上依次连续布置。剪刀应在头部略扎,大头压小头。搭接长度大于1.5cm,不少于5捆,与地面成45° ~ 30°。底部要埋30cm以上。当不能埋设时,应在立杆交叉处绑扎不小于16#的铅丝。根据需要,也可设置纵向连续多跨剪刀撑,但其最大宽度不得超过6跨。八、连墙件点和抛撑的设置:三步架子下面每隔6 ~ 7根立杆设置一个抛撑,埋于地下30cm。对于三个以上的框架,应每两步四跨设置一个墙点。常用的方法是在墙内埋10 ~ 12 #镀锌铅丝双股(或钢圈)拉架子内立杆,同时用短木条顶住墙面(也可用小横杆顶墙,粉刷时只能锯掉)。连墙点应尽可能靠近架子立杆的节点,以加强架子的稳定性。9.栏杆:两步以上的外立杆内侧应设置高度为1.0m的防护栏杆和立网,外立杆应绑高于屋面1.2 ~ 1.5m的防护栏杆。十、脚手架:施工层应满铺脚手架,四角及大横杆用16#铅丝绑扎牢固。每个施工操作层都要满铺三步以上的脚手板,四角和大横杆要用16#铅丝绑扎牢固。高层框架应每隔四个皮框覆盖一个皮框板,以作安全保护。脚手架必须铺设牢固。脚手架搭接长度不小于20cm。距离墙壁20厘米以上的缝隙应加以保护。一种防护方法是用铺木板,另一种是用小安全网进行防护。11.坡道:坡道和平台宜建三架以上,坡度≤ 1: 3。人行坡道通常与框架宽度相同。4.输送溜槽的宽度不应小于1.5m,坡度应为1: 6。转动平台宽度不小于1.5m,面积不小于6m2。13.斜道两侧和翻转平台外侧应设置防护栏杆和1m高的立网进行防护。4.搭设方法:同脚手架,但为了溜槽的稳定,应在溜槽两侧的周边和端部设置剪刀撑。对于附着在脚手架外侧的坡道(即当脚手架的外立杆作为坡道的内立杆时),应加强脚手架连墙杆的设置。对于独立坡道,墙体连接杆应加密。5.没有屋顶的竹制框架应在屋顶上设置坡道。XI。绑扎:所有钢筋交叉点用竹签扎牢。十二、临街防护:沿街、人口密集区的脚手架外侧应用防护竹笆全封闭,或用立网全封闭。有条件的可以在脚手架外侧使用竹笆加强对街道的保护。13.验收:架设后或使用前,必须办理验收交接手续,方可使用。以上由仲达咨询公司收集整理。

更多工程/服务/采购招标信息,提高中标率,可点击官网客服底部免费咨询:/#/?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