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知道美国的Aupower集团公司吗?真的存在吗?
美国Aupower国际集团专业从事化工、能源、机械、建材的技术研发和销售,拥有聚合物实验室、重离子实验室、全球能源资源战略实验室等R&D基地,其中能源开发和燃料添加剂的R&D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工业气体领域,Aupower离子添加剂的出现引发了一场工业气体革命,其产品以优异的性能迅速压倒同类产品,成为以C3、C4为母液的工业气体最佳选择。北京清大奥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Aupower国际集团在中国大陆的唯一业务代表,负责国内技术推广和品牌推广,力争进入国内工业气体和燃料添加剂市场。
R&D背景:
自1903年法国科学家皮卡尔将氧-乙炔气用于金属切割和焊接以来,乙炔气已成为世界上金属焊接和切割的主要气体,为工业革命和人类技术创新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乙炔气,又称电石气,分子式为C2H2。乙炔气的生产过程很复杂。先将焦炭和氧化钙(分子式CaO)在2200℃左右的电炉中熔融生成电石(分子式CaC2,俗称电石,每生产1吨电石产生3吨以上无用的电石渣,同时排放大量H2S、H3P等有害气体和污水杂质,严重污染环境)。然后电石与水反应生成乙炔气,化学反应式为cac2+2h2o → c2h2 =+ca (oh) 2。这个过程是极其危险的,因为电石与水的反应非常激烈,所以必须严格控制加水的速度,同时要随时观察储存乙炔气的容器的压力,避免压力过大引起爆炸,并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目前使用的瓶装乙炔气是利用溶解和吸附的原理灌装的,因为乙炔气是不可压缩的气体。为了方便运输和使用,乙炔气瓶内装有活性炭,然后在气瓶内充入一定量的丙酮,并充入一定压力的乙炔气体。乙炔气体是利用在丙酮中有很大的溶解度和活性炭吸附的原理来填充的。一般国家标准是14kg钢瓶丙酮溶解5-7kg乙炔气,灌满一瓶乙炔气需要6个多小时,耗时且不安全。生产一吨乙炔气需要3600千瓦时的电和一吨多的焦炭,以及大量的人力。每瓶乙炔气的直接成本都在50元以上,所以短重、灌装不足的现象在各地普遍存在,这已经成为生产者和使用者心照不宣的公开秘密。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类越来越注重环保、节能、安全、高效,对乙炔气暴露出的弊端和缺陷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20世纪70年代,欧美和日本发达国家开始逐步淘汰乙炔气,代之以以丙烷和丙烯为主的工业气体,改性丙烷和丙烯的添加剂研究项目应运而生。我国政府早就认识到乙炔对社会、环境、安全和经济效益的负面影响,所以原国家科委成果办于1992年号召推广氧丙烷切割技术,并将此项目列为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1995年,机械工业部也作出了“不再批准新建、扩建电石和乙炔气厂”的决定;1996年9月26日,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计划委员会和国家科委联合发布了1996年9月26日国家经贸委令第101号文件。(1996) 628,其中将新型焊割气列为重点节能推广项目。1999年1月22日,原国家经贸委发布6号令,将电石气体列为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要求坚决淘汰。同年11月,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了GB17673-1999《焊接与切割气体专用钢瓶》标准。这些文件的发布,为当时新兴的焊割气行业指明了发展道路,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但是,任何技术的发展都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90年代末,国内开始出现各种类型的焊割气,但实际生产中很少使用,因为要想完全替代乙炔,至少要达到乙炔的使用效果。但这些产品一般切割预热慢,耗氧量大,钢对钢焊接,甚至工具都不能用乙炔。
尽管新技术和新产品存在一些缺陷,但人们从未停止研究和开发新的焊接和切割气体。这是时代的要求,市场的呼唤,是大自然向人类提出的严峻课题,也是大势所趋!
烷烃类新型焊割气的研发大致经历了这几个阶段:
1.丙烷或丙烯可直接与氧气一起使用,温度可达2200℃左右,只能用于切割,但预热时间长。
2、丙烷+丙烯,比例约为1: 2,氧气温度可达2500℃左右。
3、液化石油气切割,只能切割板材,切割速度、切割质量达不到要求,必须更换切割喷嘴。
4.在液化石油气或丙烷中加入水溶性添加剂进行切割,效果不明显。但这一尝试为后来新型焊割气的开发奠定了初步的理论基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5.使用水溶性和油溶性混合添加剂是不科学的。
6.混合脂肪添加剂与母液有很好的互溶性,可以提高温度到3000℃左右,但母液只能用丙烷,否则难以解决气化问题。
7.可储存混合脂肪添加剂和油溶性添加剂,温度可达3200℃左右,活化系数提高,使用效果更好,切割效果优于乙炔。但生产工艺复杂,添加剂顺序严格,有效期短,只能小规模生产。
小范围生产和使用。
美国Aupower首次提出改性添加剂的活化理论,采用阻聚、催化、增氧、增碳的同时气化配方,将Aupower新型离子焊接气的活性系数指标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达到21.5%,远超丙烯16%的极限,在氧气中燃烧温度可达3400℃左右,处于国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