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工业大学招生办的电话是多少?
办公地点:中心校区公共教学楼A213。
传真:024-25494900
邮寄地址: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沈辽西路111号;邮政编码:110870。
沈阳工业大学位于中国东北的现代化中心城市沈阳。是一所以工、理、经、管、文、法、哲、艺为主的多学科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创建于1949,1985由沈阳机电学院更名为沈阳工业大学,原为机械工业部直属事业单位。从1998开始,由中央和地方共同建设,主要由辽宁省管理。
学校由位于辽宁省沈阳市的中心校区、兴顺校区、国家大学科技园和位于辽宁省辽阳市的辽阳校区四个校区组成。中心校区(主校区)位于沈阳装备制造业聚集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校园碧波荡漾,草木茂盛,精致典雅,风景如画,是学习和陶冶情操的理想场所。
学校总占地面积1,59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24,000平方米。设有20个学院、3个教学部和2个工程实践中心,* * *设有50个本科专业和20个专科专业。沈阳工业大学工程学院(独立学院)本科生17555,研究生2631,专科生1965438,成教生8306,学生2299。
学校有权授予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5个一级学科和19个二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电气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7个二级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此外,还有工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会计硕士、工程管理硕士四个专业学位类别。其中,工程硕士包括12招生领域,是工商管理硕士(MBA)的研究生培养单位。有电机电器国家重点学科,4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16省级重点二级学科。2010学校被教育部批准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被授予“全国工程硕士教育特色工程领域”,是辽宁省获此殊荣的四所高校之一。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有很多名师。现有教师1220人,其中院士3人,教授197人,副教授372人,讲师570人,博士生导师48人,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26%,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77%。教师队伍包括一大批优秀人才,如全国优秀教师和劳动模范、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全国专业学会理事、全国优秀留学人员、国家和省级优秀科技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和省级人才工程一级人选、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省级优秀人才、学科拔尖人才、教学名师和优秀创新团队等。学校还聘请了多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师。
学校把教学作为中心任务,把教学质量作为生命线。“十一五”以来,建设了5个国家一级专业建设点、8个辽宁省示范性本科专业、10个省级教学实践示范中心、10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辽宁省装备制造人才培养基地、24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视频公开课和2部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我校学生在各级各类科技和文体竞赛中成绩斐然。近五年来,他们在以“挑战杯”大赛为龙头的大学生科技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40项,省级奖项409项,获得外研社英语辩论赛第三名,李宁杯五人制足球赛冠军,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总决赛第三名。
科技工作环境不断优化,科技总量不断增加,科技水平和运行质量不断提高。近三年累计科研收入超过6亿元;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56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二等奖28项;获批863、973、自然基金等国家项目近百项,有效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700余项;申请发明专利393项,成功获批并接受“第二批全国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单位”;发表论文3500余篇,其中SCI、EI、ISTP检索论文2100余篇,占全部论文的50%以上。学校积极创建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工程技术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三年来新增2个省重点实验室和1研究中心。迄今为止,学校已建成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人文社科基地3个,“现代电气设备理论与* * *技术重点实验室”成功获批辽宁高校重大科技平台,“新型永磁电机理论及其极端条件下应用技术研究团队”成功获批“教育部创新团队”,这是辽宁省省属高校第二个国家级创新团队,标志着国家级科技平台、科研团队建设和科技创新取得重大突破。
学校面向全球开放,与美国、俄罗斯、日本、德国、英国、澳大利亚、韩国、芬兰等国家的36所高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际合作关系。自1985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2001开始与英国贝德福德大学、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美国本尼迪克特大学开展国际合作办学,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900余人的培养规模。与美国本尼迪克特大学联合培养的MBA研究生已毕业七届。
今天,已完成校园重建的沈阳工业大学,传承历史,展望未来,肩负历史责任,秉承“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校训,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稳步踏上“十二五”新征程,正朝着“立足辽宁、服务全国、聚焦工作、特色突出、开放有序的多学科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阔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