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历史记录
信用卡早在18世纪中叶就有了类似的概念。
但直到20世纪初,实体卡片的形式才出现。
20世纪初,美国作家莫里斯发明了金属制成的信用卡。
虽然发行对象有限,使用场所受限,但确实因为标榜“先享受,后付费”,吸引了大企业推出信用卡。1924美国通用石油公司发行了“石油信用卡”,最初是作为公司员工和特定客户的贵宾卡。由于反响良好,后来作为一种推广油品的手段推广到普通大众。
在激烈的竞争下,其他石油公司也相继推出了各种信用卡。
此后,信用卡市场蓬勃发展,其他行业,如电话、航空和铁路公司也推出了信用卡来吸引客户。
然而,由于美国的经济恐慌,许多发卡公司因坏账和信用卡欺诈而遭受损失,阻碍了信用卡业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美联储委员会下令在战争期间禁止信用卡。
可以说现代信用卡的雏形是在1951年大莱卡问世后才形成的。
就餐者的卡公司先垫付持卡人,向商家收取手续费。
这种模式一直沿用至今。
门店的范围从餐饮业逐渐延伸到一般零售业和旅游相关行业。
从65438到0959,美国运通开始发卡,凭借丰富的旅行经验,成功将业务范围拓展到美国以外的地区。
1950年代信用卡的发展,不仅确立了持卡人无需现金支付的消费,而且确立了发卡行向商户收取商户折扣的模式,还提供了循环信用支付方式,使持卡人支付灵活,银行增加了利息收入。
后来持卡人逐渐习惯使用循环信用,银行信用卡的发展开始蓬勃发展。
1976,花旗银行率先对信用卡收取年费,打破了长期以来不向持卡人收取年费的惯例。当时确实造成了混乱,但也让银行免于入不敷出。
后来,当信用卡年费成为行业惯例后,AT & amp;t公司还免年费,作为最大卖点,未来可以进入信用卡市场。
所以现在很多银行信用卡都是收年费和免年费的制度并存。
VISA卡的发展历史
从65438到0959,洛杉矶的美国银行将信用卡扩展到了整个加州。
到了1965,美国商业银行开始拓展全国业务,每隔一年发行一张蓝、白、金色条纹的BankAmericard,并授权其商标供其他银行使用。
为了扩大业务,美国商业银行成立了美国国家银行(NBI),并将使用授权商标的银行转变为NBI的非控股成员。
但带有浓厚美国色彩的BankAmericard并没有得到外资银行的青睐,最终在1977正式更名为Visa。
万事达卡发展历史
1967“西部州银行卡”
协会,WSBA),四家加州银行的协会,计划推出万事达信用卡。
后来因为协会加入了跨行卡协会,被授予了Master Charge的使用权。到1970,跨行卡协会正式获得主充专利权。
为了拓展国际市场,Master Charge于1978更名为Master Card。
万事达卡成立之初就以Visa为主要竞争对象。经过多年的竞争,这两大信用卡组织已经发展成为在全球拥有超过654.38+04万家特约店的国际组织,万事达卡和Visa卡的国际市场份额超过80%。
它提供的服务已经成为今天消费者不可或缺的支付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