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提供一篇关于“校园禁烟,促进和谐发展”主题的文章啊?

校园禁烟,促进和谐发展

大学是一个学习的圣地,读书的天堂,禁烟是必要的,下面就让我们从实例中验证此举的必要性。

“5块钱的烟我们拿不出手”

有记者来到部分高校调查大学生吸烟状况。此时,正值周末,不少大学生都在宿舍玩电脑消磨时间。打游戏的、看碟的、看书的、聊天的,应有尽有。在男生宿舍中,学生吞云吐雾的现象不在少数。记者对大学城10所高校20名大学生进行随机采访得知,有不少男同学都喜欢抽烟,而且越来越多的女生也加入烟民行列。

记者了解到,每次寒暑假结束后,同学们都会带上几条自己家乡的特产烟,到宿舍互相分享。“每次我们都迫不及待地分享好烟,开学初宿舍总是烟雾缭绕,江西九江的同学带“金圣”烟,四川成都的同学带上几条“娇子”烟,‘芙蓉王’是湖南同学每次都少不了的‘手信’。”一名大学生告诉记者。

记者发现,虽然大学生还是“伸手阶级”,但他们抽烟更讲究档次。适中的以“双喜”为主,其次还有“五叶神”“白沙”等,价格在10元左右,有的则更贵。5元的香烟他们觉得“拿不出手”。一些艺术系学生还会自制“水烟”,而女生则大多抽那种薄荷味的女士香烟。

“抽烟就像宿舍里的传染病”

小王是其中一名烟民。刚上大学时,他并不抽烟,但宿舍里有两个同学有抽烟的习惯,每次抽烟都会问其他的同学要不要。有一次小王忍不住接过同学给的烟:“学会抽烟实在太简单了,只要点燃打火机,以后就离不开烟了。”

小王说,大学生生由于学业相对轻松,无聊时几个同学聚在一起,如果当中有人抽烟,那么其他同学很快就会学会抽烟。“抽烟就像一种传染病。”毕业时,小王宿舍里的6个同学全都成为了烟民,他说在宿舍里可以肆无忌惮地抽烟。但在公***场合还是会尽量克制自己。

大学校园,其禁烟的正当性显而易见。因为无论是教室、图书馆,还是食堂、寝室等学习、生活场所,均是毫无疑问的“公***场所”。进一步看,在大学推行禁烟运动更为重要的价值或许还在于,其能在禁烟问题上起到特殊的教育和示范作用。众所周知,大学校园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公***场所,更是从事神圣教育事业——养成健全人格(蔡元培语)的公***场所。既如此,那么,养成不吸烟这样的健康生活习惯,就应该成为大学不言而喻必须具有的教育内涵、能力和环境。

某种程度上,正是由于这种教育内涵、能力和环境的欠缺,才造成了目前我国学生尤其是大学生吸烟群体庞大,吸烟低龄化现象等局面。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学生的开始吸烟年龄,较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提前了2~3岁。其中,16岁以上的高中生、大学生吸烟者占到75%。此外,针对未成年人吸烟,还有诸如《未成年人保护法》这类专门法规给予明确禁止。

由此可见,加强校园尤其是大学校园的禁烟力度,强化教育部门在禁烟方面的教育职责,十分迫切。

高校是高密人群聚居地,特别是教室、餐厅、寝室等处,应属公***场所,学校从公***利益的角度出发,禁止师生在在公***场所抽烟,并要求教师做出表率,我认为此举无可非议。

大学生作为成年公民,“是否吸烟应有个人的选择”;但是,“能否在公***场所吸烟”应该放到公***利益的标尺上进行考量。在公***场所,当“烟民”的吸烟权与“非烟民”的健康权以及公***权益发生博弈冲突的时候,维护“非烟民”的健康权和公***权益应该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学校的禁烟规定应该得到大力支持。

  大学校园本身就是一个公***场所,应该充满浓郁的书香之气,喷云吐雾成何体统?所以,高校“禁烟运动”的禁烟范围,即使扩大到整个校园都不为过。

据调查显示,目前大学生“烟民”比例呈上升趋势,暨南大学医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曾350个在校大学生进行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平均吸烟率为12.03%,最长烟龄20年,烟量最大的一天吸烟40支。在不少大学校园里,经常看到叼着烟卷的大学生烟民,在操场、宿舍、厕所、楼道等场所,满地都是烟头,有的自习室和宿舍烟雾缭绕。大学生烟民的不文明行为,正严重影响着他人的学习和生活。

  在大学生烟民中,吸烟不仅是一种“精神寄托”,而且还是一种“身份象征”。吸烟往往会诱发攀比消费,那些没有收入的大学生烟民,绝大部分的烟钱,都是从生活费里省吃俭用挤出来的,一些大学生烟民,几乎将1/4的生活费用在吸烟上。

所以,无论从公***利益的角度、校园文化建设的角度出发;还是从师生健康的角度、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角度出发,我认为学校开展“禁烟运动”都是十分必要的。至于少数大学生烟民“以烟为伴”的呼声,学校不妨从减轻学生的身心负担、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开展健康有益的业余活动入手,以减少大学生烟民对吸烟的“精神依赖”,从而为“禁烟运动”提供人文关怀和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