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出式捕鱼法

解读“拉漂”捕鱼

——作者:杭州长枪兵

“拉漂”捕鱼是一种结合了海竿、挂钓和传统“板钓”的一些技术元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独立使用的捕鱼技术。拉漂钓是一种新的钓法,以底为主,兼顾界面,突出抓死口的技术,重在乱压鱼,钓底鱼。其设计思路紧紧围绕如何提高中鱼率,体现在垫底、兼顾接口、扩大中鱼概率等几个关键技术环节。

拉漂捕鱼是杭州著名渔民莫先生发明的,2002年首次用于国内竞技比赛。近年来,拉漂捕鱼技术在国内捕鱼业有所传播,并得到了一些捕鱼业内人士的认可。为了促进流钓的发展,丰富国内淡水捕捞技术。本文主要介绍拉漂打捞的基本原理、硬件配置和应用技术。以及实际应用中应该注意的具体问题。

解读“拉漂”捕鱼技术之一

漂钓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海竿被动吸烟的原理。海竿钓鱼的一个最基本的设计原理是,鱼吃的时候,鱼饵里的钩子被误吞,鱼被钓上来。从人类的角度来看,这是被动等待鱼主动被刺,人在发现鱼被刺的信号后完成剩下的操作。拉漂捕鱼借鉴了抛竿捕鱼的这个基本原理。

二挂钓技术处理乱层鱼的原理。在挂钓技术中,对付层乱鱼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搓饵,使层乱鱼从水底浮回水底。在实际应用中,要求饵料要有粘性,雾化少,重于重要,养鱼效果好。利用极钝钓的方法,增加饵钩入水速度,快速穿透混沌层,直接打到水底。“拉漂”技术借鉴了挂钓的技术原理。

三打频率的技术原理。频钓是挂钓中的一种技术,最适合高密度的鱼和激烈的竞争。其核心技术是以密度换时间,以增加抛杆数换空间,以改变鱼的数量。拉漂技术以大铅坠、大饵量、远离挂钓窝点为基础,借鉴了打频相对忽略漂信号值、抓真口的技术。

四捞一送技术原理。挂钓跑铅技术要求铅坠为卧底或半卧底,而活铅技术的目的是过滤无效信号,突出有效信号。海竿钓底部的铅坠,属于铅跑中的活铅钓。其特点是铅坠卧底,主线顺利穿过铅坠,钩饵完全自然静止地躺在水底,吃鱼的信号直接与水面标志物相连。所追求的是钩饵在水底的相对静止状态,诱导鱼从容进食、吞饵。在悬钓的理论界,一直认为鱼很难吃到悬浮在半水中或触底状态的饵料,这反映了混杂的信号。而处于完全触底自然卧底状态的饵料鱼容易进入,反射的信号是真实的。这也是钓鱼理论家解释下钩鱼比上钩鱼多的原因。借鉴这一原理,漂钓技术使双钩完全位于水底,增加了钓到鱼的几率。

五远穴的优势和作用。在竞技比赛中,窝点在比赛中起到什么样的积极作用,这里就不细说了。与3.6杆,0.30米浮子,3.9米线长,1.5米水深相比。拉漂钓比挂漂窝点远0.9米左右。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如果水深两米,漂钓比挂漂巢大约远1.2米。

6.抗风浪、流水的特点。因为漂钓的所有线组都不在水中,所以几乎没有受水面水流影响的风线。另外,使用大铅坠有固定主线的作用,在水下保持稳定。所以风浪大,流水快,对拉漂钓影响不大。由于吃鱼的信号设置在竿的前端,使得钓鱼者观察标志物的距离较近,降低了观察难度,有利于钓鱼者的观察和反思。

第二漂技术解读——漂钓技术的硬件与配置

一条主线。

1,主线长度。主线长度根据游戏规则,结合鱼的需要,以及确定的杆子用途和个人习惯来确定,没有特殊要求;

2.主线的直径。拉漂钓过程中挂鱼的概率比挂钓高。再者,在钓鱼中,竿和主线就像两条不相交的平行线,在钓鱼的过程中竿和主线之间有一个零角度的过渡。所以主线直径一般比挂钓正常直径大0.3 ~ 4左右。比如钓250克左右鲫鱼的主线可以放大到0.8线和1线;500克以上的鲫鱼可以放大,用1号线和1.5号线。

3.主线的其他技术要求。如含水率和柔软度,可以忽略不计。为了保证钓竿的安全,建议使用标准钓线。(插座处有旧伤的继电器棒建议不要用。)

两个钩子

1,挂钩尺寸。挂钓的鱼钩是根据鱼的大小和食用情况来决定的。一般来说,钓鱼理论家认为鱼钩的大小是鱼嘴所吞大小的三分之一。漂钓要拔钩,钩的型号要根据抛竿被动吸的原理适当放大。比如钓50克左右的鲫鱼,可以用臂钩2号,甚至更大。钓250克左右的鲫鱼,可以用小溪的4号、5号钩。你可以用溪流中的7号鱼钩来钓杂菌钩。一般比挂钓的钩大一两号。

2.挂钩门的宽度。因为钩门的宽度直接关系到拉漂钓中华鱼被动吸的效果和活铅跑技术的应用效果。所以要选择使用门宽、钩尖长、钩尖直的挂钩。双钩间距应根据双尾钓的要求保持在三到五钩距左右。

3.钩子。钩条要粗,不能细,中等粗细的钩条比较合适。钩背的弯度和直度以及钩柄的长短可以根据个人习惯选择。但挂钩材质必须符合要求,材质“软”的挂钩不能使用。

三个“漂移”。拉漂钓,其实就是用漂!拉漂钓的漂分为豆漂和竖漂。因为实际钓鱼中中性漂比豆漂更容易掌握。因此,本文重点介绍豆类漂白。

1,豆漂。可以用“七星浮”浮豆代替,每个大小一颗。比如上海三鑫渔具有限公司生产的“七星漂”竖漂,选择竖漂代替。

2.漂移调整。无铅坠、空钩的垂直浮子的浮力最好略高于水平水中的浮力。使用豆漂时,所选漂豆的浮力应使主线能正常浮出水面。两个浮豆的浮力极其有限,可以选择1.5厘米大小的浮豆。这样做的原因和挂钓一样,是为了减少剩余浮力。第二个作用是靠浮力保持鱼饵和豆子漂之间的平衡,保证鱼可以吃的信号的及时传递。

3、浮子的定位。浮豆用于水深1.5的鱼塘,一般离竿尖辫子60CM左右。而且是根据实际钓鱼时的水深来调整的。两个浮豆之间的距离约为15CM。它的主要作用是增强视觉对比。

4.比较挂钓和拉漂钓信号传递的异同。挂钓的浮漂靠铅坠,铅坠连接浮漂脚到钩饵的水线,水线与底平面最多约15度。漂钓主线与底平面的夹角在45度左右(合适的角度)。与挂钓相比,鱼吃的信号传递主要有两个区别:一是信号传递距离延长。第二是信号传输方向的角度不同。挂钓是从浮到饵,随底平面上下垂直传递。而拉漂钓则是豆子漂向铅垂下落,与底平面的夹角约为45度,斜传。

5、垂直漂移。在拉漂钓鱼中,垂直漂远比豆漂灵敏,也更容易掌握。用垂直漂参加比赛完全符合国内淡水鱼比赛规则。如果用浮豆做尾巴,浮体和浮脚一样粗细,浮信号会更容易识别。

四个子线。线径根据主线的大小而定,一般小于主线的0.4 ~ 5。分线长度一般比挂钓略短,也可根据鱼的具体情况而定。如果鱼塘淤泥特别厚,可以选择长串。

五个铅坠。

1.铅坠的形状根据水下地质硬度的不同,可分为圆形铅坠和扁三角形。圆形铅坠适合淤泥较厚的鱼塘,扁三角形铅坠适合水下质地较硬的鱼塘。

2.铅坠在拖钓中的作用。首先是控制抛竿的作用。二是钩饵在水底的定位作用。

3、铅重。拉漂钓鱼铅坠的重量并不是越重越好,铅坠的重量和线组其他部分的重量还是有一定的比例关系的。一般铅坠重量在5克到8克之间,相当于挂钓铅重量的1: 1.5左右。为了固定鱼钩和鱼饵的位置,鱼钩和鱼饵在游动或吃鱼时不宜轻易拖动。

六行组合

线路组按顺序排列:

1,子行;

2.八字环或子夹;

3.铅坠太空豆;可以选择超大号的太空豆。太空豆就是锁住掉下来的铅,起到缓解铅掉下来对八字环冲击的作用。

4.铅坠。要求铅坠在上下空间豆之间大约30-40厘米的范围内平滑滑动。在抛竿过程中,铅坠受到钩饵的约束,退入上太空豆,从而延长铅坠下线的摆动幅度,增加鱼在半水界面吃鱼的机会。在铅坠入水底的过程中,铅坠在渔人的控制下,然后回到太空豆的位置。

5、铅坠上的太空豆。上间隔梁位于距八字环30-40厘米处,下间隔梁和上间隔梁之间的区域是铅坠自由平稳移动的区域,上间隔梁用于锁定铅坠向上移动。随着钓的不断进行,上太空豆会稍微向上移动到竿上,需要钓手及时调整。

6、小浮豆。(如果使用垂直浮动,则不需要浮动豆。)小浮豆的主要作用是与大浮豆结合,产生动作对比,有助于渔民发现鱼要吃的信号。根据人的视觉习惯,眼睛对参照物的上下左右运动最为敏感。对沿视线纵向移动最不敏感的是视觉盲区。拉漂捕鱼从两个方面解决了视觉盲点。一个是在竿尖前方60厘米的地方放置漂浮的豆子,这些豆子反映了鱼将要进食的信号。第二,通过将杆稍微压入水中,浮豆和杆之间的主线成角度。漂浮的豆子不会无力地自由漂移,保证了鱼在进食时产生向下倾斜运动的动作信号。

7、大浮豆。大浮豆是水底钩饵位置运动的信号传递终点,是钓鱼者观察、判断、把握接竿时机的视觉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