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并购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1)竞争优势理论M&A动机理论的出发点是以下三个原因:第一,M&A的动机根植于竞争的压力,收购方可以通过在竞争中消灭或控制对方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实力。第二,企业竞争优势的存在是企业并购的基础,企业通过并购从外部获得竞争优势。第三,M&A动机的实现过程是一个竞争优势的双向选择过程,新的竞争优势不断产生。在选择目标企业时,收购方是针对他所需要的目标企业的具体优势。
(2)规模经济理论古典经济学和产业组织理论从不同角度解释了对规模经济的追求。古典经济学主要论证了企业经济规模的确定取决于多大的规模能使企业的总成本最小,包括各个工厂的成本。产业组织理论主要从市场结构效应的理论方面论证产业的规模经济性,同一产业中的多个生产者要考虑竞争成本和效用的比较。企业并购可以获得企业所需的产权和资产,实行一体化经营,获得规模效益。
(3)交易成本理论在适当的交易条件下,企业的组织成本可能低于市场中相同交易的组织成本,市场会被企业所取代。当然,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开办费也会增加。考虑并购规模的边界条件是企业边际组织费用的增加等于企业边际交易费用的减少。在资产专用性的情况下,需要某种中间产品投资的企业倾向于对生产中间产品的企业实施并购,使作为交易对象的企业转入企业。在决策和职能分离的情况下,多部门组织管理不相关的经济活动,其管理成本低于这些不相关的经济活动通过市场交易的成本。因此,多部门组织者被视为一个内部化的资本市场。管理协调取代市场协调后,资本市场可以内部化。通过统一的战略决策,可以将不同来源的资本集中起来,投入到高利润领域,从而大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对这种影响进行科学分析方面,现代财务理论和实践以及相关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企业并购财务理论的发展,也为量化并购对各种经济因素的影响,实施一系列损益财务分析,评价企业并购方案提供了有效手段。
(4)代理理论詹森和梅克林(1976)从企业所有权结构的角度提出了代理成本,包括所有者与代理人之间缔结契约的成本、监督和控制代理人的成本等。并购可以降低代理成本,通过公平收购或代理竞争更换公司现任管理者,并购机制下的接管威胁会降低代理成本。
(5)低估理论M&A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对目标公司的低估。低估的原因主要有三:经济管理能力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潜力;收购方拥有外部市场不具备的目标公司真实价值的内部信息,认为并购会获得利益;由于通货膨胀等原因,目标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与重置成本之间存在差异。如果目标企业当时的股票市场价格小于企业的总重置成本,那么并购的可能性很大。低估理论预言,在技术变化迅速、市场销售状况不稳定、经济不稳定的条件下,企业的M&A活动将会频繁。
就国内M&A财务的研究进展而言,大部分研究M&A激励理论,主要是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出发,侧重于规模经济、买壳上市、提高管理效率等管理激励,对财务预期、价值增值等财务激励研究较少。对于M&A的财务分析,理论界关注的焦点是企业定价,提出了许多复杂的定价方法,如自由现金流量法、贴现现金流量法、Rabat模型、不同支付方式的定价模型、市场法等,而对企业价值的构成、现金流量和风险计量却很少涉及。对于M&A融资,它只是借鉴了西方的理论,并没有与我国的实际深度结合。对于并购后的整合,大多侧重于制度创新和企业文化,很少讨论风险防范的问题。多指标回归分析用于评价并购绩效,其应用较为复杂。
有必要对M&A的财务管理进行研究,希望能为规范M&A行为和M&A制度化提供一些参考,为双方提供有益的探索和思路。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资本集中成为企业扩大规模的内在要求,并购只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一种选择。M&A必须注意某些经济利益。一次成功的企业M&A活动可以产生许多协同效应,如扩大生产规模、增强市场控制能力、进入新的行业或市场等。市场经济中的企业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可以在特定的市场(如产权交易市场、证券市场)进行买卖。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经营不善,机制不活,有的甚至濒临破产,客观上为企业并购提供了可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施泰格教授在研究中发现,世界500强企业都是通过资产联营、兼并、收购、参股和控股发展起来的,也就是说,并购已经成为企业超常规发展的重要方式。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投资者,以及中介机构和政府监管部门,都非常关注并购重组的发展。公司通过产权交易获得股份,从而获得对其他公司重大经营和财务决策的控制权,或施加一定的影响力以增强经济实力,实现财务管理目标。
M&A对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和企业重组起到了不可磨灭的推动作用,但它并没有达到人们的期望。当然,原因表现在定位错误、行政干预、忽视整合等方面。,但财务会计工作的滞后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与国外相比,中国在M&A的金融问题还处于初级阶段,理论界已经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一些研究者参考国外的做法,对M&A动机、企业价值评估、M&A融资等相关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但还没有获得* * *认识,需要进一步研究。在中国,无论是加入WTO还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都将面临企业并购的经济行为。这就要求我们对企业并购的财务问题进行深入研究。M&A的形式(一)M&A从产业角度可分为以下三类:
1,横向并购。横向并购是指属于同一行业或产业,或产品处于同一市场的企业之间的并购。横向并购可以扩大同类产品的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消除竞争,提高市场份额。
2.垂直并购。纵向M&A是指生产过程或业务环节密切相关的企业之间的M&A行为。纵向并购可以加快生产进程,节省运输、仓储等费用。
3.混合并购。混合并购是指生产和经营不相关产品或服务的企业之间的并购行为。混合M&A的主要目的是分散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
(2)根据企业并购的支付方式,并购可分为以下几种方式:
1.用现金购买资产。它意味着M&A公司用现金购买目标公司的大部分或全部资产,以控制目标公司。
2.用现金购买股票。这意味着M&A公司用现金购买目标公司的大部分或全部股份,以控制目标公司。
3.用股票买资产。是指收购公司向目标公司发行自己的股份,换取目标公司的大部分或全部资产。
4.以股换股。这种并购方式也被称为“换股”。一般情况下,M&A公司直接向目标公司的股东发行股票,以换取目标公司的大部分或全部股份,通常达到控制的股份数量。通过这种并购形式,目标公司往往成为被并购公司的子公司。
5.债权转股权。债转股并购是指在企业无力偿还债务时,最大债权人将债务转化为投资,从而获得对企业的控制权。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控股的企业多为债转股,资产管理公司分阶段持股并最终实现其股份的转让。
6.间接持有。主要是战略投资者通过直接收购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间接获得上市公司控制权。如北京万汇药业集团以债务方式与双鹤药业第一大股东北京制药厂合并,从而持有双鹤药业17524万股,占双鹤药业总股本的57.33%,成为双鹤药业第一大股东。
7.负债并购。是指M&A企业通过完全承担目标企业的债权债务,获得目标企业的控制权。这些目标企业大多已经破产。收购后,M&A企业注入流动资产或优质资产,实现扭亏为盈。
8.免费转让。是指地方政府或主管部门作为国有股的持有单位,在国有投资主体之间直接转让国有股的行为。有助于减少国有企业内部竞争,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集团。带有浓厚的政府色彩。比如一汽收购金杯的国家股。
(3)从M&A企业的行为来看,可以分为善意的M&A和敌意的M&A..善意并购主要是通过双方的友好协商和相互合作进行的。敌意M&A是指M&A企业秘密收购目标企业的股份,最终使目标企业不得不接受出售条件,从而实现控制权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