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民法(二)作业1,2,3,4的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债——债是特定当事人之间按照合同约定或者按照法律的规定发生的特定的权利义务关系。
2.按份债务——按份债务是指多数债务的当事人按照一定份额享有权利或承担义务的债务,包括仅按份债务和按份债务。
3.质押——指债务人或第三人将其财产交由债权人占有,并以该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以变卖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
4.合同——合同是当事人之间建立、变更和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
5.要约——要约是一方当事人向另一方当事人发出的订立合同的建议。
6.不安抗辩权——不根据抗辩权是指双务合同成立后,在对方不履行或有证据证明对方不履行义务时,应先履行的一方有权在对方不履行前中止履行合同义务或提供担保。
第二,填空
1.一般来说,招标承包包括三个阶段:投标、开标和授标。
2.在定金担保中,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接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3.担保的形式包括保证、抵押、定金、留置权和质押。
4.委托合同的受托人以委托人的名义处理委托事务,并承担费用。
5.在选择之债中,法律没有规定,当事人也没有约定哪一方有选择权的,选择权属于债务人。
6.劳务合同主要有(1)异地合同,(2)官方保护合同,(3)委托合同,(4)委托合同,(5)中介合同。
7.如果经理管理的事务是为了履行我应尽的责任或义务,无论经理的管理是否违背我的意愿。无论对我有利与否,无因管理都是成立的。
三、问答:
1.债务的法律特征是什么?
答:它的特点是:1)。债务主体的特定性是指债务的主体,即债权人和债务人,只能是特定的人,而不能是不特定的人。
2)债权是债权的一种,债务是特定的。债的内容是债权和债务,也有一定的特殊性。
3)债务对象的多样性可以指事物、行为或智力成果。
4)、债务可以因违法行为而发生。
2.合同的法律特征是什么?
答案:1),合同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是以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为要素的法律事实。没有当事人意愿的自愿表达,就没有法律行为;
2)合同是两个以上意思表示一致的民事法律行为;
3)合同是以民事法律后果为目的的协议,合同以民事法律后果为目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合同都能产生预期的民事法律后果,所以合同是当事人积极参与民事活动的法律表现。
3.合同的实质性条款是什么?
答:合同的实际条款包括:(1)当事人的名称和目的地;(2)目标(3)发散;(4)测量;(五)价格或者报酬;(六)履行的期限、地点和方式;(七)违约责任;(8)解决争议的方法。
作业2参考答案
1.课堂讨论:你认为人身权和财产权的区别是什么?
答:人身权和财产权的区别:
人身权与特定民事主体的人身不可分割,具有排他性。人身权属于主体,即人身权离不开权利主体。这是人身权相对于财产权的一个令人惊讶的特点,不可分割性是指人身权只能由权利人本人享有,不能通过转让或继承的方式由他人享有。人身权的排他性也说明,人身权不需要有独立意志的个人享有,也不需要主体实际取得。不管个人是否意识到这些权利的存在,不管年龄、智力、经济实力、社会地位的差异,主体都应该平等地享有人身权利。
人身权是一种没有财产内容,不直接体现在一定财产利益上的民事权利。人身权是基于主体特定的人身或人格利益,有一点是区分人身权和财产权的,即人身权是非财产。一般来说,姓名权、生命权、肖像权、名誉权等人身权客体等同于财产,不能像民事主体的精神利益一样用金钱来估计和衡量。
人身权没有财产内容,但与权利主体的财产权相关。事业、人身权、财产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这是人身权的另一个特点。
2.网上讨论:你怎么看待公民的隐私权?(电大转载于互联网民法2课程论坛)
答:我对公民隐私权的看法:
从隐私的概念来说,是指公民在个人生活中,享有不被他人知晓,不干涉其个人事务、个人信息等事项的权利。保护公民隐私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隐私权是从保护权利主体的内心世界不受干扰和正常生活等方面来保护权利主体的人格权。它只是公民维护个人尊严和从事社会活动不可或缺的条件。必须指出,任何个人隐私都必须限制在合法的、符合公众道德标准和社会需要的范围内。他人有权进行任何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德、破坏公序良俗的行为。
作业3参考答案
个案分析
王有一个女儿王怡,两个儿子A和c,配偶和父母均已去世。王和乙同居了很久,后来王乙病死了。王与他的女婿和一个孙女住在一起。王甲有个儿子。王冰婚后没有孩子。王1994去世,留下遗产3万元。王死后,王冰因悲伤而死。
财产怎么分配?法律依据是什么?
答:房产应由王的女婿和王甲分配继承。根据我国继承法的规定:“对公婆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儿媳,对公公婆婆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女婿,视为第一继承人。”所以女婿应该有继承权。
王甲作为王的儿子,也是第一继承人。根据继承法的规定,王甲也应该有遗产继承权。
作业4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 * * 24分)
1.质押——质押是指债务人或第三人将其财产交给债权人占有,并以该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以变卖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
2、后履行抗辩权——后履行抗辩权是指双向合同中,一方不履行或优于适当履行,到履行期另一方享有不履行、部分履行的权利。
3.不当地缘优势——不当得利是指在没有法律依据的情况下,获取不当利益,给他人造成损失的法律现象。
4.名誉权——名誉权是公民或法人因自身特征所表现出的社会价值而获得社会公正评价的权利。
5.著作权——著作权是指作者和其他著作权人对文学、艺术和科学工程作品享有的专有权利。
6.遗赠——遗赠是指公民通过遗嘱将其部分或者全部遗产赠与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个人或者社会组织的行为,在立遗嘱人死亡时发生法律效力。
二、填空(每格1分,***15分。)
1.债权是债权的一种,债务是特定的。
2、债务的履行应贯彻实际履行、正确履行和诚实信用的原则。
3.一般来说,采用招标方式订立合同要经过三个阶段:投标、开标和授标。
4.当事人互负债务,没有履行顺序的,应当同时履行。一方有权在履行前拒绝另一方的履行要求。
5.无因管理一旦成立,管理人与自己之间就产生了无因管理债的民事法律关系。
6.人身权分为两类,即人格权和身份权。
7.根据我国专利法,专利可分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
8.我国《继承法》规定,继承始于被继承人死亡时。
9.二人以上侵害他人权利的,负连带责任。
10,我国民事责任归责原则体系由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和公平责任原则构成。
三、选择题(每小题1分,***10分。)
1.根据债务的标的物是否可选,债务分为(b)。
A.负债债务和连带债务b .简单债务和选择性债务
C.d .具体债务和债务类型
2.担保人承担(d)中的责任。
A.签署保证合同后b .签署主合同后
C.保函有效期内d .保函主合同履行期内
3、根据合同的成立是否必须有特定的方式,合同可以分为(D)。
a、双边合同和单边合同b、允诺合同和实际合同
C.有名合同和无名合同d .重要合同和不必要合同
4.无效合同(c)没有法律效力。
A.当事人拒绝履行后b .当事人提出无效请求后。
C.从一开始d .法院裁决后
5.任何人未经肖像权人同意(B)
A.不要用市民的肖像。b .不要利用公民的肖像牟利。
C.不得不付费使用公民的肖像d .不合理使用公民的肖像。
6.作品的财产权包括(d)。
A.发表权b .署名权c .修改权d .使用权
7.1993之后批准的发明专利的保护期为(C)。
10年
8、公民有几份遗嘱是为了(d)。
A.以最后的口头遗嘱为准。以最后一份书面遗嘱为准
C.以最后一个代理为准。d .以最后公证的为准
四、选择题(每小题2分,***20分。每个小题给出的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请在横线上填写正确答案的序号,多选或少选都不给分。
1.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抵押权的实现方式有(AB)种。
A.销售b .抵押品贴现
C.抵押财产归债权人d .抵押财产被留置。
2.无效合同会造成以下法律后果(ABD)。
A.返还财产b .赔偿损失c .履行合同d .收取财产
3.根据我国民法通则,人格权包括(AD)。
A.名誉权b .荣誉权c .姓名权d .贞操权
4.著作权法规定合理使用包括(ABCD)。
A.使用他人已发表的作品进行个人研究
B.报纸和期刊刊登了在公开会议上发表的讲话
出版已出版的学校课堂教学作品,供教师和学生使用。
D.免费表演已发表的作品
5、根据我国专利法不能授予(ABC)领域的专利
A.精神活动的规律b .疾病诊断的方法
C.动植物物种d .通过化学方法获得的物质
6、我国商标法不得使用文字、图形,包括(ABC)
A.这种商品的通用名称和图形
B.直接表明商品的功能
与红十字标志或者名称相同或者近似的。
D.乡级以上行政区划的地名
7.根据我国继承法,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包括(ABD)
A.父母b .配偶c .兄弟姐妹d .子女
7.《民法通则》规定,产品不合格造成他人财产或者人身伤害的,(AB)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A.产品制造商b .产品检验员
C.产品销售者d .产品使用者
动词 (verb的缩写)问答(每道小题7分,***21分。)
1.债务担保有什么特点?
答:债务担保的特点:
(1)从属性上看,债的担保是为了担保债权,加强和补充债权的效力而设立的。
(2)预定的。债务的担保是在灾害的偿还期之前成立的,只是在债权不能按期偿还时才行使。双方在债权清偿前确定担保范围。
(3)可靠性。
(4)自愿且目的明确。
2.报价的条件是什么?
a:报价的条件是:
(1)应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2)必须由特定的当事人向特定的相对人表示。
(三)其内容应当包括足以确定合同成立的主要条款。
3.一般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答:它的构成要素是:
(1)损害事实的客观存在,构成民事责任的要件,现在既包括财产损害,也包括非财产损害。
(2)行为的违法性是承担一般民事责任的必要条件,是指违反法律的禁止性或强制性规定。违法行为主要包括事后授权行为、正当防卫行为、紧急避险行为和其他行为。
(3)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只是侵权民事责任发生的条件之一,而不是唯一或全部条件。
(4)行为人的过程是行为人实施违法行为时所具有的心理状态,是构成民事责任的主观要件。
不及物动词个案分析
曾有一子A(现已20岁)六房。1995年,曾的妻子去世。1996年,曾与另一妻子C结婚,生下女儿b,2002年曾去世,留下遗嘱将房产赠与A,现A与C因房屋发生纠纷,向法院提起诉讼。甲认为自己是唯一合法继承人,丙认为该房产有自己一半的产权。
问:1。这种情况下谁有继承权?为什么?
答:本案中,曾的儿子A、妻子C和一个女儿B都有继承权。因为根据我国《继承法》第10条和第12条的规定:“遗产按照以下顺序,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和A、B、C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均继承曾的遗产。
2.这个案子怎么处理?法律依据是什么?
答: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判定A是唯一合法继承人。
根据遗嘱继承优于法定继承的原则,我国继承法规定,在处理继承时,有继承人生前立有合法有效遗嘱的,必须先适用遗嘱继承,按照被继承人所立遗嘱处理被继承人的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