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发明对联神器:已申请专利。
"成千上万的家庭每天总是用新桃子换旧桃子."在中国各地,有在元旦贴春联的传统。不过对联虽然小,但是要贴好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如果他们不小心,他们会再次粘贴。有些会馆贴春联经常要两个人半个小时。在佛山夏朗小学,六年级学生郑嘉尔发明了一种贴对联的神器,一步就能完成。凭着这个小发明,郑嘉尔和同学们近日登上了央视的舞台,参加了央视少儿频道《看我七十二变》节目的录制。
Generate在贴奖状的时候突发奇想。
去年9月刚开学,郑嘉尔在教室里帮老师贴奖状。雪白的墙又高又滑。郑嘉尔找不到梯子,只好搬来一张桌子,一手拿着胶水,一手拿着证书,慢慢贴在墙上。9月的佛山闷热,她好不容易才把证贴上来。此时,她已是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坐下来休息。
看着贴在墙上的证书,郑嘉尔不禁想,有什么办法可以一口气把论文贴在墙上?“要是有个工具直接贴对联就好了。”郑嘉尔记得,以前建筑工人刷漆很慢。后来人们发明了长杆圆柱形漆筒的刷子,一下子提高了粉刷墙壁的效率。能不能发明一个工具直接在墙上“刷”对联?
郑嘉尔平时喜欢做一些小发明。她把这个想法告诉了负责教科学课的徐老师。徐老师让她先设计一个初步的思路,然后继续完善。
通过反复实验发明了“神器”。
很快,郑嘉尔就设计出了“贴对联神器”的早期版本。按照她的想法,贴对联可以分三步走,先糊胶水,再把对联摊平,最后贴上去。她设计了三根长杆,其中一根可以用胶水涂在墙上,一根顶端有滚筒和对联,最后一根顶端有海绵垫,模拟人手将对联紧紧压在墙上。
在徐老师的帮助下,郑嘉尔开始改进“对联神器”。为了方便,胶刷、装对联的圆筒、压对联的刷子都集中在一根长杆上。经过多次实验,她也放弃了柔软的纸管,改用塑料水管制作对联和胶刷。
为了获得原材料,她还去废品收购站买了一辆旧自行车,把自行车上的零件拆开,应用到她的发明中。
最终,郑嘉尔的对联神器宣告成功。使用时,只需将对联卷好,放入对联筒内,筒外只留一小段,然后在胶刷上倒胶即可。随后,贴对联的人在墙上涂了胶水,在墙上贴了一段对联,然后用压对联刷压对联。通过激光垂直校准,使用者将长杆抓在手里,用力往下刷,只需要一个人就能把对联贴牢。
郑嘉尔说,有了这样的神器,一分钟左右就能贴好对联。
参加省赛,受邀登上央视。
今年3月30日,郑嘉尔带着他的“对联神器”参加了第33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大赛,获得了一等奖。展览期间,郑嘉尔的“贴对联神器”获得了一位评委的青睐。在他的推荐下,郑嘉尔在4月初收到了央视少儿频道《看我七十二变》节目组的邀请函。
央视摄制组前往郑嘉尔所在的夏朗小学进行前期拍摄。然后在徐老师的带领下,郑嘉尔和同学们来到了北京。为了将“贴对联神器”顺利带到北京,徐先生和郑嘉尔先生将“贴对联神器”拆成几个零件托运到北京,但在节目开拍前,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为了保证拍摄效果,央视准备了高达三米的大门模型,而郑嘉尔的“对联神器”只有一米多长。为了保证节目的顺利进行,郑嘉尔先生和徐先生在北京买了不锈钢水管,连夜改造了“对联神器”,最终将整个长杆的长度增加到了三米,使这项发明得以顺利展示。
4月16日,郑嘉尔和其他七位同学组成的“朗星”团队走进央视《看我七十二变》录制现场。他们以情景喜剧表演的形式向全国观众展示了“贴对联”的别出心裁。最终从七支队伍中脱颖而出,一举拿下最高分,成功晋级周赛冠军,赢回小金人。
后来,郑嘉尔和另外两名同学再次来到央视演播室,参加“创意青年”比赛。虽然他最终以9:10的成绩无缘全国中小学生创意大赛。但他们还是获得了创意青年功勋奖章。
老师说,郑嘉尔平日里对生活中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只要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要追着老师问。课堂上问不懂的问题,生活中问不懂的事情。从地球的结构到身边的机器,郑嘉尔总是在问问题。郑嘉尔一想到“贴对联神器”这个主意,立刻放下手头的东西,跑去找自己。
目前“对联神器”已经申请了专利,郑嘉尔还在跟老师积极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