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创业者的成功案例

青年创业者的成功案例

有哪些年轻创业者的成功案例?大家参考一下范文吧!以下是我为你搜集的青年创业者成功案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习!

年轻创业者的成功案例:小天才变小CEO。

在浩瀚的银河系中,有一颗小行星以他的名字命名,薛来。

16岁时,何、林晨阳、凭借“启发多点触控接口数据传输”技术获得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那一年,还是高中生的三个朋友都没有创业的想法。他们将65438美元+0,000美元的奖金留作申请专利的研究基金,而剩下的2000美元则捐给了遭受地震袭击的成都。

次年,他与钱学森、高琨一起站上了“2009年度影响世界华人奖”的领奖台。

对于喜欢埋头科研的他来说,最好的选择就是去大平台专心科研。

高考那年,他搁置了去美国留学的机会。初衷是为了每年省下三四万的学费,减轻家里的负担。因此,他决定在gap year待一年,于是他向英特尔公司递交了简历,并成功进入了英特尔亚太R&D中心。他是公司唯一一个没有本科学历的全职员工。

一年后,身在新加坡的林晨阳也服完了兵役。林晨阳对薛来说:“我们一起开公司吧。”薛来说:“好吧。”两人一拍即合,薛来放弃了学业,放弃了英特尔这样的大平台。当时父母都不支持他们创业。

拿着手工制作的产品touch+,他们自费买了去美国的机票,一个个跑投资公司。当时,在比赛中,薛来戴着一个自制的设备,额头上贴着透明的粘合剂,身后背着一台ThinkPad笔记本电脑,手指着对面的Kinect,时而举起双手,时而举着茶壶。

“美国风险投资家非常守旧。他不投你,也不让你走,不温不火地放在一边。”于是,他们转向了众筹。出乎意料的是,这款类似于微动和飞跃动作的手势控制设备,可以省去双手在键盘和鼠标之间来回移动的麻烦,前三天就在Kickstarter上筹集了6.5438亿美元+的资金。后来,他们从新加坡红点创投获得了50万美元,但由于硬件成本高昂,这笔投资不足以支撑他们在新加坡租一间像样的办公室。由于资金短缺,薛回到上海的家中,通过Skype与同伴一起工作。

一个90后的CEO和一群平均年龄40到50岁的大叔一起创业,薛来对沟通和相处很困惑。“我现在正在慢慢改变。我觉得只要我把员工当成伙伴,我就会以平等、无阶级的态度来对待他们。”他说。

在看似冲动的创业选择背后,雪莱以一种每周工作65,438+000小时的疯狂方式为自己工作。“我写了20万行代码,还没写完。这个周末我会努力做司机。”薛来告诉《IT时报》记者,“我总是喜欢一个人努力工作,有时候也不能很好地和同事沟通合作。”

一个屡败屡战的企业家。

“余佳文不能代表我们整个90后创业群体,我们不能浮躁。”李佳告诉记者,她中性的声音很有辨识度。

非主流的90后女孩李佳,身上有叛逆的因素。她喜欢去酒吧。

她的微博上还写着“放松灵魂生活网CEO”的头衔。Barkers和Relax Soul生活网都是李佳的初创项目,都是以夜生活为主,但现在都被搁置了。

“如果你只付出了80%的力量,就不能说你已经尽力了。你最大的努力应该是120%。”谈到创业的艰难,李佳说:“我朋友让我去参加投资人大会。我在门口徘徊了很久,不敢走进去。”

大二的时候,李佳借着实习的机会来到了《创业家》。她的动机非常明确:认识人,寻找资源。2012年初,她花了半年时间做市场调研,但是最初做同城活动的想法被打消了,因为她发现如果抓音乐,抓展览,抓线下朋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不适合做初创项目。

一天晚上,她参加了一个酒吧的公开麦克活动。会场很热闹,她有了一个想法:我为什么不做一个面向“酒吧客人”的产品?

“组织了两次open Mike活动,发现中国人不像外国人,场地很慢。虽然他们每次都赚钱,但都无法扩大规模。”李佳极力总结产品失败的原因。“一般酒吧客人都是‘刷脸’的,和老板熟就能打个折。网上打折自然留不住客户。”

当她设计“酒保”App的UI图纸时,迫于家庭的压力,她回到了澳大利亚继续读研。但是她没有放过这个项目,让国内的合作伙伴帮忙找技术人员写代码。直到2013结束,技术仍未完成。“可能合伙人意见不统一,我们团队就散了。”李佳说。

在她看来,团队建设比运营推广更重要,甚至比产品本身更重要。“合伙人分为三类:钱、资源、贡献。最重要的原则是互补能力。”她说。

今年3月,她开始操纵现在的项目——“小帆船在线”,一个帮助海归就业培训、咨询、招聘的网站。目前网站已经上线,李佳计划1个月后回国找投资。

创业者如何看待90后创业者?

有人说,90后没有60后的焦虑,没有80后的顺从,没有80后的压力,没有固定的思维,只为自己和爱自己的人为了梦想和生活而努力,很酷,很有感染力。

“如何看待90后创业者?”由百度百家发起的网友投票,70%站在了肯定的一边,认为应该给予更多的包容和支持;有29%的人站在对立面,认为泡沫太多应该理性。

平方

姜·(《少年中国》制片人)

关于余佳文有很多争议,但是谁的青春是没有争议的。我觉得他觉得事情很透明。他曾在节目中说:“我喜欢称自己为年轻人,因为90后终究会过去,但青春永远不会过时。”

在我们节目的前期调查中,会发现90后这一代人有更好的生活环境,更好的教育环境。他们不用承受80后的压力,也不像70后那样谨小慎微。他们毫不犹豫的去创业,但是他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国家政策方面,国家并不鼓励年轻人盲目创业,这些创业者只有1%可能成功。

王军(创业咖啡馆IPO Club创始人,80后创业者)。

80后很纠结,生活有压力,养活自己,买车买房;90后的想法更接地气,想做就做,执行力强。

90后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机会,从小就开始接触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这两年也迅速普及,仿佛是一片新大陆。与互联网相比,它的普及速度更快,用户群更大,使用频率更高。你会发现,90后对互联网的模式创新比他们的前辈有更深刻的理解。

有人说90后一毕业就出来了,甚至辍学创业。他们没有资源和人脉,满腔热情。在我看来,资源永远不会成为90后创业的壁垒。

如果一个90后带着项目来找我,只要他对自己的项目有深刻的理解,喜欢创业,有团队领导力和凝聚力,我都愿意投他。

反对

互联网专栏作家老铁(本名童志斌,也是做O2O的)

90后的一个特点就是创意多,想法很颠覆,我觉得很好。但是,一个问题是,到了现实中往往很难实施。想法很颠覆,但商业模式不太颠覆。

余佳文是个例,不能代表整个90后创业群体。他有很多好的东西,但是有些传统的东西是不可能颠覆的,比如传统的企业管理方法,科学真实,“野路子”很危险。

以80后为例。当时创业的人很多,但最后戴志康和李想活了下来。他们有技术门槛和专业的管理团队。我认为90后能活下来的创业型企业比例是30~40%,有技术或管理门槛的企业都能活下来。

梅(创新空间投资人)

90后做事有利有弊。优势在于他们行动强,劣势在于他们计划性不足,大起大落,不确定性大。

横向比较70后、80后、90后是没有意义的。我们主要看团队和综合成熟度。